“我心里有数。”
李青山打断她,目光扫过那个笔记本,语气笃定,“这事儿,就这么定了吧。”
这事儿像一阵风,一夜之间就刮遍了整个家属院。
如果说之前李青山盖房开店,大家是羡慕他“有本事,能折腾”,那这次,人们再提起他,眼神里透出的是一种沉甸甸的尊重。
以前背后或许还有几句“小子运气好”的议论,现在都变成了:
“青山这孩子,心里装着大家呢!”
“是条汉子!没忘本!”
“老李要是能看到,得多欣慰……”
这股风,自然也吹过了那道矮墙,吹进了隔壁死气沉沉的食品厂。
第二天一早,李青山正和赵猛在车间比划着怎么加砌两口大灶,门外来了几个穿着洗得发白工装的中年人。
领头的是老师傅张平,手指关节粗大,脸上带着局促不安。
“李……李厂长,”老师傅搓着手,声音干涩,
“俺们是食品厂一车间的……听说您这接了工地的送餐活儿,用人多……您看,俺们几个,有的是力气,干活也仔细,能不能……赏碗饭吃?”
李青山目光扫过他们身上那身印着“源城第一食品厂”字样的工装,心里跟明镜似的。
这艘曾经风光无限的大船,龙骨已经断了,正在缓缓下沉。
这些老师傅,是挣扎着游向岸边求生的人。
他点了点头,侧身让开通道:
“各位老师傅,外面冷,进来说话。”
车间里暖和,卤肉的香气也更浓。
几个老师傅显得有些拘谨,手脚都不知道该往哪里放。
李青山拉过几个板凳让他们坐下,语气平和:
“我这儿确实缺人,特别是像各位老师傅这样有经验、干活稳妥的。
要是愿意来,工钱按天算,一天一结,绝不让大家白干。”
张平听到这话,眼眶瞬间就红了,哽咽道:
“李厂长……谢谢,谢谢!您这是……救了俺们几家老小的急啊!”
他身后几人也纷纷附和,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张师傅,别这么说,大家凭力气吃饭。”
李青山摆摆手,顺势问道,“不过,我有点好奇,咱们食品厂……现在里头到底是个什么光景了?
怎么连各位这样的老师傅都……”
张师傅叹气道:
“唉,别提了!厂子早就停了,机器都锈了!
工资欠了快半年,厂长从善和天天躲着不见人,说是去跑贷款、找门路,可俺们瞧着,就是拖一天是一天!
库房里那点老底子,听说都快被债主搬空了……”
另一个老师傅补充道:
“可不是嘛!现在厂里就剩下个空壳子,还有点地皮和那几间破厂房。
从厂长自个儿都没心气了,俺们上次去找他,他躲在办公室里抽烟,说‘散伙’是早晚的事……”
李青山安静地听着,结合上次厂办黄杰的口风,他推断收购食品厂的时候到了。
送走了千恩万谢的张师傅几人,李青山站在车间门口,看着隔壁食品厂那栋日益破败的苏式办公楼。
他摸出烟盒,弹出一根烟点上,烟雾在冷空气中袅袅升起。
从善和……
是时候去见见这位父亲的老朋友了。
他深吸一口烟,将烟头在墙上按灭,心里拿定了主意。
这时,邮递员在门口喊了一声,送来一个牛皮纸公文袋。
他拆开一看,是商标注册证。
“青山丰味”四个字,连同那个简洁的山形logo,正式成了受法律保护的牌子。
他捏着那张薄薄的纸,在车间里站了一会儿。
胡小宝凑过来看热闹:“青山哥,这纸片子有啥用?”
“以后,这就是咱们的招牌。”
李青山把证书递给他看,“谁再想仿咱们的名儿,这就是打狗的棍子。”
下午,他特意去复印社把证书仔仔细细印了几份,挑了一份最清晰的,带着去了城市管理署。
高远航的办公室还是老样子。
这次,他没让李青山多等。
“坐。”
高远航指了指对面的椅子,目光在李青山身上停留了片刻,才接过那份复印件。
他扫了一眼,随手放在桌上,“动作挺快。”
李青山没接话。
高远航身体往后一靠,双手交叉放在桌上:
“你最近动静不小。北方建工的合同拿下了,听说还在家属院那边,做了些……好事?”
他语气平淡,听不出是褒是贬。
“都是分内的事。”李青山回答。
高远航点了点头:
“‘新一代企业家’的候选名额,我会给你报上去。最终结果,得三个月后评审会定。”
他话锋微微一转,“年轻人,有冲劲是好事。以后工作上遇到什么困难,可以直接来找我。”
这话听着是关照,但那眼神里的意味,远不止于此。
“谢谢高局关心。”
李青山面色不变,应了下来。
从管理署出来,李青山心里清楚,高远航这不是简单的认可,更像是一种审慎的“下注”。
他需要展现出更多的价值,也需要更厚的甲胄。
回到厂里,他立刻把肖映心叫到跟前,递给她一张自己早就画好的草图。
“映心,去找印刷厂,订一批这种塑料袋。logo和‘青山丰味’的字样,必须清晰。”
他又拿出另一张更精细的图样,
“还有这个,找纸盒厂,做一批礼品盒。尺寸按我标的来,材质要硬挺,颜色就选咱们logo这个深绿,烫金。”
肖映心拿着图样,有些不解:
“青山哥,这礼盒……成本不低吧?咱们现在主要还是做工地餐和散卖。”
“工地餐是根基,得稳住。”
李青山解释道,“但咱们不能只卖散装。马上清明了,后面还有端午、中秋。
走亲访友,手里提个咱们‘青山丰味’的礼盒,不比提个油乎乎的塑料袋有面子?
这生意,得往宽处想。”
他走到窗边,看着外面忙碌的院子。
定制包装,是他把“青山丰味”从产品变成品牌的又一步。
高远航在观察他,市场在检验他,而他手里的棋子,正一颗颗落在棋盘上。
几天后,第一批样品送来了。
李青山拿起一个深绿色的礼盒,打开扣盖,里面衬着暗纹的牛皮纸,格局分明。
他把几样真空包装的卤味放进去,严丝合缝,提在手里,沉甸甸,也体面面。
他把礼盒放在办公桌最显眼的位置,每天进出都能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