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山摆摆手,沉声道:
“胡小宝,你要真想干,不是嘴上说说……”
他顿了顿,声线沉冷:
“我李青山的摊子,不养闲人,不收废物。
想干,就拿真本事来换。
下午,把这一百斤肘子洗净,把毛脱干净,晚上我验货。
成了,我给你口饭吃;不成,就别再踏进我家门。”
胡小宝一怔,看着盆里堆成小山的猪肘子,喉结滚动。
下一秒,他咬牙点头:
“成!”
李青山眯起眼,心底暗暗权衡:
“胡小宝虽是个混子,但骨子里还算有点良心。
若真能把他拉上正道,不光是帮了他,也是自己用人的良机。”
到了晚上,胡小宝果然把活干得像模像样。
李青山信守承诺,从第二天起让他正式上班。
考察期一个月,不合格——
走人!
刚开始,胡小宝真拼。
洗锅、剁料、装盘,样样主动,忙得满头大汗。
李青山一句“行”,他心里比吃肉还踏实。
可没几天,懒劲又犯了。
处理禽肉磨磨蹭蹭,洗锅洗碗油光也擦不干净。
李青山盯住他,冷声道:
“胡小宝,手快点!
这不是给你混饭吃,这是我的买卖。
砸了饭碗,你连口汤都没得喝。
再不好好干,你奶奶那碗肉粥就断了。”
胡小宝心头一震。
自从奶奶能吃上肉粥,气色一天比一天好,甚至能下地走路。
他咬紧牙关,把活干完。
日子一长,他竟真被带得勤快起来:
搬货、添火、照应顾客,动作越来越娴熟。
每次李青山目光一扫,他都像被盯在擂台上,逼得自己再偷不得懒。
有了帮手,李青山腾出手,不光能摆早市,还能应付罐头厂早上、中午两拨工人饭点。
与邹胜的合作也顺利推进。
有了李青山做的肘子的加持,邹胜的酒席名声越来越响。
有一周,他甚至接了五场大型酒席,李青山轻松进账两千五。
短短一个月,李青山赚下一万八。
钱袋子鼓了起来,李青山打算直接拿下产权。
产权到手,便可动工翻盖房子,入冬之前才能安心入住。
食品厂历来卖家属院的产权都是两万。
但他的房子被烧,他心里只打算出一万五。
……
食品厂,厂办。
这天,李青山走进厂办。
厂办科长黄杰一见他,心里咯噔一下:
“完了,不会又是来要赔偿的吧?
二号院那场火,本就是电线老化导致的,可偏偏有人说里面有人为的成分。
调查结论含糊,被人堵了八回,硬是拖到现在还没解决。
如今被波及的一号院找上门来,可真说不出理。”
黄杰连连摇头,苦着脸开口:
“小李啊,厂里现在日子太难了,这两年工人工资都发不齐。
你看看,你爸是英雄,我相信你这支英雄血脉,会体谅咱们厂的不容易的。”
扣帽子,情感绑架。
高,是真高。
可李青山不吃这一套。
他淡淡一笑,把话锋一转:
“我今天不是来要赔偿的。”
黄杰愣了愣,眉头一挑:
“那你是来问火灾调查结果?
哎呀,这次火灾定性不明,到底是不是人为的,也不好说。
不过你放心,厂里一定会抓紧调查,尽快给你们一个结果。”
李青山心里微动,暗暗思忖:
人为?到底是冲二号院的,还是针对自己?
他下意识想起王长河,脑海里闪过之前的种种矛盾,但表面仍淡淡一笑,把话锋一转:
“我来谈房子产权。我想买下来。”
话音一落,办公室的空气立刻松快几分。
赔偿是支出,卖产权是进账,性质完全不同。
黄杰眼珠子一转,心里暗喜,但仍故作镇定:
“小李啊,这可是正经事。
只是……咱厂子卖产权,需要两万块,这可不是小数目。
我给你登记上。等钱凑齐了再谈。”
黄杰没瞧起他!
也是,食品厂就算效益好的时候,工人工资也就五六百。
两万块,他们不吃不喝,也要攒上三年。
李青山勾了勾嘴角,语气稳如磐石:
“我有现钱。不过……”
他故意顿了顿,“我那房子半间屋被火烧毁,按理说,无论是二号院还是厂里,都应该给我赔偿。”
黄杰还没从李青山说的“现钱”中缓过来,直接愣住。
李青山直截了当:
“我出一万五,今天成交。”
黄杰缓过神来,想敲李青山一笔。
“不行,这也太低了!厂里再难,也不能亏本卖。”
李青山笑意锋利:
“领导,这房子已经烧得不成型了,拖下去只会更贬值。
现在我掏一万五,不仅能给厂里带来进账,也让房子落个实主。
一号院临街,围墙还塌了,拖久了,还损厂里名声。”
黄杰脸色涨红,语气却还在撑:
“小李,就算是火烧过,也不能压的太低。
退一步,一万八行不行?厂里好歹也能交差。”
李青山眼神一沉,直接把话砸了过去:
“一万七?
领导,您想清楚。
今天一万五成交,厂里立刻有进账,我安心接手。
拖下去,房子只会越来越不值钱,厂里信誉跟着受损。”
这几句话,句句打在要害。
黄杰张了张嘴,哑口无言,额头渗出细汗。
李青山再往前压一步,语气如铁:
“一万五,这是我最后的价。
今天能拍板就成交,要不然,我转身就走。”
短暂的沉默后,黄杰眼珠子一转,终于一拍大腿:
“行!就一万五,卖给你!”
李青山起身,笑意冷峻:
“领导英明。”
等办好产权转让事宜,李青山眸光如锋:
“从这一刻起,这房产,就归我了。
下一步,就要把它翻盖,盖得比‘首富’王长河的房子还气派。”
走出厂部,他回头望了眼老食品厂:
厂房墙皮斑驳,铁门生锈。
隔着窗子望去,屋子里几台机器半停半转,工人有气无力——
萧条得一塌糊涂!
估摸着撑不过一年,工厂就要倒闭。
但在李青山眼里,却仿佛看见流水线上,卤肘子、卤鸡爪、卤鸭脖冒着热气,一包包打包运出,销往源城,甚至南方市场。
他攥紧拳,心头发烫:
“拿下这厂,才算真的起飞——
不用再风吹日晒,标准化生产、囤货、铺南方市场,全能落地!”
可念头刚起,就被现实砸回来:
这厂,少说要三十万。
三十万!
九六年的源城,工人月薪顶破天五百,攒够得干五十年;带院小楼全款才四万。
他现在卖卤味,就算天天售罄,也得攒上好几年——
这哪是“不小的投资”,是能压垮人的天文数字。
不过,事在人为!
李青山刚打定主意往家走,忽然就见胡小宝急急忙忙地跑来:
“青山,有人找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