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刘部长看来,除了土豆,其他入选的品种都是经济作物,问题不大。
他心里的底线很明确:只要不涉及核心粮食作物,事情都好商量。
就算沾点粮食边,像大米那样脱壳后带去参展,基本也不会有风险。
说到底,咱们国家在优质粮食种子的国际竞争力上,还是稍显弱势。
“关于这份展品名单,大家有什么想法,都可以直接说。”
刘部长话音刚落,坐在会议桌末尾的一个干瘦老头率先开口了。
“我觉得土豆还得再议议,剩下的品种倒没什么问题。”
老头扶了扶眼镜,语气认真:
“瓜子、番茄、辣椒,这些又不能当粮食吃,带出去无所谓。”
“土豆就不一样了,西方好多国家都把它当主食。”
“而且咱们这土豆的亩产还这么高,就算二代种子性状会退化,我看了数据,普通种植也能产一万多斤,放全世界都是高产水平。”
这话一出,他周围几人纷纷点头附和,还有人补充道:
“我觉得第一次参加,只带一种油料作物就够了,实在想多带,把后面的黄瓜、茄子加上也行,土豆最好还是别带。”
林枫他们原本的想法,是借土豆“打脸”莓国,可听了这些人的议论,尤其是听到大家反复强调土豆的国际地位,也不由得觉得自己之前可能有些莽撞。
张铭等人更是开始反思:是不是因为林枫家的优质作物实在太多,反倒让他们忘了土豆在国际上的分量?
仔细想想,或许是因为在咱们种花家,土豆大多只是一道菜,和黄瓜、番茄的定位差不多,甚至可能还没后两者金贵。
毕竟番茄、黄瓜既能当菜炒,还能当水果生吃,日常出镜率比土豆还高。
可放到国际上,土豆的意义完全不同,这一点是他们之前没充分考虑到的。
最后,张铭当场联系场外的李教授,两人针对“土豆到底带不带”的问题认真讨论了一番。
这边林枫也犯了纠结。
他家这亩产一万六千斤的土豆,说不定真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独一份。而且土豆在饥荒时确实能当主粮,地位比红薯还高,确实得慎重。
听完张铭汇总的讨论意见,林枫又去征询刘部长的想法,没想到刘部长也陷入了纠结。
虽说用土豆“打脸”莓国确实解气,但土豆的战略意义实在太重要,这批土豆又是咱们国家目前表现最优的品种,价值显而易见,实在不宜轻易对外展示。
林枫看出了刘部长的顾虑,主动提出了新想法:
“我家还有种苹果,本来也打算带去参展。你们觉得用苹果替换土豆怎么样?它现在还没成熟,没放进之前的检测报告里,但等级肯定低不了。”
张铭知道林枫说的那种苹果,吃起来口感确实好。他琢磨了一下,对众人说:
“各位,要不这事先暂定?等我联系专门研究果树的教授,确认下相关情况再做决定?”
毕竟苹果的关键问题在于,用苹果籽培育的果树,基因稳定性能否保证。
反正现在市面上老百姓能买到的苹果,用种子繁殖的话,就算勉强种活,结出的果子也未必和母树一致。
相比之下,用科学培育的树苗,甚至直接用嫁接枝条繁殖,都比用种子靠谱得多。
这时,刘部长开口了:
“要是苹果能带去,那用它替换土豆就完全没问题。这样一来,水果、蔬菜、油料作物都齐了,也能体现咱们的诚意。”
说到这儿,他本来想问一句苹果的具体等级,可看到林枫那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又把话咽了回去。
孩子心里有数就行,没必要多问。
一番讨论下来,刘部长综合了所有人的意见,最终拍板:
“那土豆这次就先不放进去了,至于林枫这边是用黄瓜还是茄子补进来,看他自己的意思就行。”
至此,参展带什么展品的问题,总算彻底解决了。
剩下的问题里,甚至有更多人关注的焦点——
带谁去。
世界农博会可不是随便谁都能进的场合,有些人或许在国内能呼风唤雨,却连一张“游客入场券”都摸不到。
大家心里都清楚,参展名额有限,正因为稀缺才更显珍贵。哪怕只是进去逛一圈,都能给个人简历镀上一层金。
就算自己用不上,家里的孩子说不定需要。
孩子用不上,亲戚家、领导家的孩子,总能找到需要的人。
就连有些教授也想去开开眼界——
不是所有人都像李教授他们那样,是业内公认、连国际上都认可的大佬,对很多人来说,这都是难得的长见识机会。
刘部长也明白,在场不少人就是冲着“争取名额”来的。
可他也没辙。
农业部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常有其他领导出面打招呼,想多塞一个人进去。
他总不能直接硬刚拒绝,那样也太不懂得变通了。
但规矩摆在这儿,这事终究要问邀请函的主人——林枫的意见,而且最终决定权本就归他。
要不怎么说世界农博会是个有分量的展会?
不管背后是什么资本,能去参展的人,要么是专业人才,要么是对农业领域有过实际贡献的人,不是随便塞人就能蒙混过关的。
林枫却有点摸不着头脑:刚才确认“带什么去”的时候,大家都一副不慌不忙的样子,怎么这事一结束,一个个突然精神抖擞起来?
难道是工作完成了,所以大家都开心了?
他看看刘部长,又瞅瞅张铭,心里琢磨着:
这会是不是该散了?
再耽误下去,他都该回去做午饭了。
刘部长一边顶着众人满是期盼的目光,一边对上林枫那双写满“想散会”的清澈眼睛,只觉得头皮发麻。
但他终究还是硬着头皮开口,问林枫:
“这次去农博会,你准备带谁一起去?”
林枫听到这个问题,先是愣了一下,随即目光扫过在场众人。
他发现,听到“带谁去”这三个字后,所有人的眼睛都亮了几分,脸上还透着“我有话要说”的急切。
刹那间,他彻底明白了:这些人不是因为会议要结束、能“下班”才打起精神,而是冲着瓜分参展名额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