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来的匆忙,恰好府里的厨娘做了些点心,顺便带了几样给夫子尝尝,还望夫子笑纳,有机会我再亲自登门拜访。”
苏瑾姝恰到好处的给他浅浅送了个礼。
因为今儿是来开家长会的,原本就是来挨训的,若给他一份大礼难免有花钱消灾的嫌疑。
而且当着楚云承的面,肯定不能行这般贿赂之事。
但给他送一盒子点心就不一样了,只是些吃的,收了也无伤大雅,只是普通的人情往来。
若这次谈的还行,以后再给他补送个大礼就行了,如谈的不行,再想别的法子。
苏瑾姝当时也只是心里有这么个念头,命金枝拿了些点心,没想到还真的派上用场了。
陈夫子倒是很高兴,大大方方收下了。
“多谢世子妃。”
话说到了这个份上,虽然一开始剑拔弩张,但最后还算平和解决了,苏瑾姝便起身告辞离开。
陈夫子将她送了出来。
“夫子留步。”
苏瑾姝恭敬的说完便转身走了,楚云承跟在她身边。
陈夫子其实还想问她教给楚云承的那种算法来着,但没好意思开口,毕竟这是第一次见,还有些不愉快。
只能等下次有空再问了,或者还可以问一下楚云承。
离开陈夫子书房后,苏瑾姝便带着楚云承往外走,楚云承叫住了她。
“大嫂,我带你在书院四处转转吧?”
他一脸期待的瞅着她,苏瑾姝不由觉得好笑,便答应了。
“好吧,我还从没来过书院呢,今儿倒是沾了小五的光,能顺道参观一番了。”
楚云承嘴角翘起,很是愉悦,立即就带着她转了起来。
本想浅浅的显摆一番,她这么一说倒让他觉得很有必要带着她转转了。
因为书院里还有别的家长,苏瑾姝猜测今天就算到处转转应该也是可以的,便任由楚云承带着她逛了一圈。
二人去了他平日里读书的学舍,还去了高阶班,里面有不少学子在上课,瞥见外面有人纷纷扭头往外看,一脸好奇。
逛完后,苏瑾姝才道:“今儿就跟我回去吧,明儿再来书院。”
楚云承应了下来,跟着她又上了马车回王府。
“大嫂,你太厉害了,夫子都被你说服了。”
苏瑾姝今日在夫子面前据理力争,为他说话,让他突然对读书产生了一点兴趣。
以往大哥和三姐姐来的时候,夫子说什么他们都只一味的斥责他,从来不肯反驳一句。
他早就积压了一肚子怨气,今天大嫂终于让他扬眉吐气了一回。
“那你以后还觉得读书难吗?”
楚云承忙摇头,信心满满的道:“不难了,以后我会好好读书。”
“那就好,我那里有几本适合你读的书,等回去我找出来让人给你送去。”
苏瑾姝一开始只是想来听个训,没想到却无意中帮了楚云承一把,她也松了口气。
这样看来,楚云承应该会真的开始用功读书了吧?
原剧情中二公子楚云泽和郡主以及楚云承都是女主的舔狗,对她十分维护。
楚云承因为在书院长期被夫子责骂不学无术,孺子不可教,家里人也都埋怨他,久而久之便对读书起了逆反心理。
越是斥责越是读不进去,后来甚至不愿意再去书院。
楚云舟强制让他去读,他却开始逃学,而原女主回来后还为他遮掩了几次,从此楚云承便死心塌地的对她言听计从。
后来楚云承被书院除名,洛王爷得知后将他打了个半死,还将一条腿打折了,从此落下病根儿,再也没长好。
若是楚云承现在能开窍好好读书,待原女主回来时应该不会再像书中那样的结局了吧?
回到王府,苏瑾姝便让他先去给洛王妃复命,将事情交代一下。
她回了自己院子,从空间里找了几本适合楚云承这个年纪看的书出来,让金枝给他送了过去。
她空间里有各种各样的书,都是四师父搜罗积攒下来的。
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首先帮楚云承树立起信心,再引导激发他的兴趣,以后读书就事半功倍了。
楚云舟一走好几天都没有回来。
楚云承第二天去了书院后,便开始努力读书了。
他让府里的下人每天接送他,他回来王府住。
自那日起,每天一回来就来给苏瑾姝请安,顺道向他请教一下学过的内容,询问不懂的地方。
苏瑾姝一一向他讲解,她讲的内容深入浅出,总是能用最浅显的比喻讲明白深奥的道理。
楚云承以前好多模棱两可不大明白的地方经她一讲立马就懂了。
于是他瞬间将以前学过的内容融会贯通,深刻理解并灵活运用在答题法子中。
来请教的同时还时不时的从她这儿顺走些点心、面包、热狗之类的。
这天回来,苏瑾姝拿了个书袋子给他。
这是前几天她画了图样让两个丫鬟缝制的,书袋是按照现代版的书包缝制的,可以双肩背,上面绣了个萌萌哒的Q版小老虎。
楚云承的生肖是老虎,所以就给他绣了这个。
“小五,我瞧你最近读书很是用功,除了我院子里的那些糕点吃食,这个书袋是我按照你的生肖特意给你缝制的,算是对你的奖励。”
“因为我一直教导你,我们多少也算有师生的名分,所以给你点奖赏是应该的。”
苏瑾姝将书袋递给他时顺带说了两句激励的话。
楚云承没想到还有这样的收获,顿时乐开了花。
“多谢大嫂,这书袋我太喜欢了。”
楚云承接过去左看看右看看,这是他从没见过的款式和图案,那小老虎绣的栩栩如生,他背在肩上在屋里走来走去,不知多高兴。
“你喜欢就好,读书嘛,也不能一直死读,该吃的时候就吃,该玩的时候就玩,读的好了就该适当给点奖励。”
楚云承翘起来的嘴角就没下来过,背着书袋走了几圈,他突然想起今儿来找大嫂还有重要的事,不禁停下来。
“大嫂,我班里的同窗们想知道我吃的那些糕点是从哪儿买来的,我说是你做的,他们都不信,后来我给他们分了一点,他们都觉得好吃,想……”
“想从我们府里买一些,让我问问您卖不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