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53章 还有一个办法

作者:妖刀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开元末年,我朝国库储备的粮食近一亿石,到了天宝年间,因土地兼并和纳税户数的锐减,粮食暴跌至一千万石出头,缩水近十倍。”


    “而经历过安史之乱之后,更是惨烈。”


    “若非殿下一系列的措施以及平叛胜利,回了一些血,国库这一千万石都没有。”


    “铜钱方面,长安,洛阳多地的库存,以及还没有押运回来的赋税,加在一起也就两百万贯,对比开元末年也缩水了五倍。”


    “至于今年赋税,天下岁入之物包括租钱七十余万缗,粟九百余万斛,庸、调绢两百万万匹,绵七十余万匹,布百万余端。”


    “几乎全部缩水数倍,这还只是预估,还没到手的。”


    说着,安思顺都苦笑了。


    一千万石粮,两百万贯钱。


    听着这个数字似乎挺多,钱粮赋税,岁入之物也还有一大批,每年都有,但实际上少的可怜。


    如果只让军队花,那是太够了。


    但问题文武百官,无数地方官员的月钱怎么办?


    军队功勋的赏赐从哪里来?


    国家其他支出上哪里要?


    别的不说,光是一个皇宫和皇室宗亲每个月要烧掉的钱粮就是天文数字!


    也就是整个神武府班底在李凡的要求下,不说个个节约,但不铺张浪费,没有奢靡之风。


    否则这些钱还不够分的。


    可以这么说,大唐的库存以及赋税,已经跌入谷底,也就是维持在不崩溃的边缘。


    如此状况立刻对灵武用兵,不可行。


    这时候,李泌走出,极为中肯道。


    “殿下,以眼前这个情况。”


    “微臣以为只有两条路可走。”


    “那两条?”李凡对李泌这个顶级能臣还是有所期待的。


    “殿下,第一,搁置进攻灵武计划,再等一年,到时候全国赋税能再恢复一些,像河北至少不需要长安财政拨款。”


    “不行,一年时间太久,到时候李亨解决起来更麻烦,消耗也会更大。”


    “还有南诏这些势力显然也不可能给孤一年的时间,那四个使臣敲诈被拒,最多还可以捂一个月时间。”李凡直接否决。


    “那就只剩下最后一条路了。”


    李泌严肃道:“将长安对于各地的钱粮赈济全部收回,微臣想足够讨伐李亨了。”


    “战争一停,战争获利可以填坑,甚至还有盈利。”


    “不过这有一个前提条件,大唐必须打赢,而且不能陷入边军造反这种长时间的拉锯战,大唐拖不起,百姓也拖不起。”


    “没错,这是目前唯一的办法。”


    “殿下将这次平叛,以及剿灭河北豪族所收获的钱粮大半都赈济了地方百姓,国库拿回来的其实很少。”


    “十几万军队的封赏,又砍去一截,这笔账,确实不划算。”刘央也开口。


    颜真卿也是一脸严肃,明显政事堂那边早已经计算了个干净,也商量了无数次才敢往李凡这里报。


    李凡苦笑。


    收回地方赈济,就等于是把老百姓战后重建的过渡期给拿走了,不说百姓哗变不哗变,但饿死部分人肯定会发生。


    百姓将被迫卖掉子女,流浪,吃树皮。


    这是李凡绝对不想看到的一幕。


    历史上很多皇帝其实不管这个的,只顾自己,反正过个十年又有一代人。


    但李凡真的没办法接受这件事,他的理想是让大唐汉人重回巅峰,人人吃饱饭,穿上衣啊!


    “这个也不行。”


    他只是简单几个字,便拒绝了。


    李泌等重臣对视一眼,似乎也猜到了李凡会如此回答,不可能放弃大唐子民。


    “殿下,那咱们要不然试着找南诏等国谈一谈。”


    “付出一点代价,先稳住他们,不要插手大唐的内部事务。”


    “这样咱们解决灵武就轻松多了,没有他们,讨伐可以很快结束。”


    “等以后咱们强大了,再把这笔账讨回来。”


    “没错,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当年太宗不也被迫结下了渭水之盟,允诺向突厥进贡才退敌,但仅仅三年,就给突厥打灭国了,一雪前耻。”


    “咱们也可以效仿,到时候把他们全灭了!”


    “就当是上兵伐谋了。”


    三大宰相都在力劝,努力给李凡搭台阶。


    因为形势所迫,已是最好的选择。


    李凡没有说话,只是握着腰带来回踱步。


    神武府内极为安静,安静到呼吸都能听见,外面把守的近卫们都能莫名感觉到里面的压抑。


    良久。


    良久。


    李凡停下脚步:“还有一个办法。”


    几人眼神齐齐一亮:“殿下,什么办法?”


    “五姓七望那几家人。”李凡脱口而出,缺钱缺粮打起了他们的主意。


    “这……”


    几人面色古怪,面面相觑。


    “殿下,博陵崔氏是明确造反,才好动手。”


    “可另外六家人没造反啊。”


    几人欲言又止,认为这事不可行。


    到时候如果惹出了士族造反的事就不合适了。


    而且五姓七望跟长安的联系太紧密了,现在朝堂上多少大臣,多少宗亲,多少妃嫔都跟他们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总而言之,极其复杂,牵一发动一身,这个手不能动。


    李凡笑道:“孤又不抢他们的,你们怕什么?”


    “啊,哈哈哈……”几人尴尬一笑,心想那不是殿下你的风格啊,但嘴皮子上不好说。


    “这几家人应该都有人在长安吧?”


    “孤打算跟他们谈谈。”李凡认真道。


    几人见李凡来真的,也跟着严肃。


    “殿下,有是有,微臣就知道好几个。”


    “陛下的贵妃之中也不乏有五姓七望出身的。”


    “但问题是,他们能答应资助陛下么?”


    “微臣的意思是,让他们上贡他们肯定会上,毕竟叛军已败,但这个贡肯定是有一个范畴的,而且他们也不傻,肯定需要殿下做出相应的好处。”


    “但上次荥阳郑氏的事,听说郑氏的人现在都不敢回荥阳。”颜真卿苦笑连连。


    三位宰相其实都知道李凡的想法,但禁止土地兼并这事,就很难让那几家人真正归心,实际形成强烈冲突。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