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19章 崔家求和

作者:妖刀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二房崔咕甫对此毫无办法,他知道这是主脉的意思,也是主母的意志。


    但当初不去招惹唐太子,不支持叛军,将中立贯彻到底,又岂会惹来唐太子,这下压错宝,能怪的了谁?


    崔咕甫心中悲呼,难道崔家就要这么没落了么?


    他并不看好灵武,也并不看好可以举族逃亡。


    果不其然,仅仅一天后,神武军就用实际行动告诉了崔家想要逃走是不可能的。


    “……”


    两天后。


    李凡在前往博陵的途中。


    他仅带一万军队,留高仙芝,李光弼两名节度使控制恒州要冲。


    这样一来,就算史思明再快的速度也不可能直接抵达定州救援,留出足够多的时间让李凡先处理崔氏。


    “报!”


    “殿下,博陵已经开战!”


    “崔家崔胜,崔周衡等人率部曲一万余人朝我军主动发起进攻,为崔家族人逃亡争取时间,但被封节度使识破意图,兵分两路,堵住了他们的去路。”


    闻言,众人已经见怪不怪了,崔光远的事一出,博陵崔氏为自保那也是什么事都能做的出来。


    “他们走的那条路?”李凡问道。


    “殿下,是汾州方向。”


    此话一出,李凡眯眼,眼睛掠过一道杀机。


    汾州方向和范阳可是反方向。


    “狗东西,这是要投奔灵武啊!”


    “殿下,崔家大房中有一人名叫崔涣,马嵬坡事变之后,去了灵武任职,听说已经被李亨封了大官。”李璇玑想起什么道。


    李凡冷笑:“崔家不愧是崔家的,到处都有他们的人,鸡蛋从未放在一个篮子里。”


    “可惜。”


    “你们跑不掉了。”


    “传孤军令,全速前进,速抵博陵!”


    “是!!”


    又是两天星夜兼程,李凡朝思暮想,天天都想杀过来的博陵城到了。


    愈发寒冷的凛冬和厚雪,笼罩在古老的城池,城门紧闭,一片萧条。


    但这是一座极为富饶的城池,其士,农,商底蕴之雄厚,堪称可怕,常人无法想象五姓七望的富足程度。


    其超高的特权以至于博陵就是他们的,随便挑一条路是他们修的,随便荒郊野外找一个人也是他们的扈从。


    但凡能识几个字的,那也都属于崔家的门第。


    在这里没有朝廷那一说,也没有什么刺史节度使这一说,谁来了都不好使,崔家说话就是玉帝的圣旨。


    这样形容,毫不夸张。


    有史记载,唐朝时期博陵崔氏就出了十五个宰相,还不算其他的,“四世三公袁本初”在他们的面前都是那么的黯淡无光。


    当然,这样的顶峰已经不会发生了,李凡不可能让人骑在他的头上拉屎,控制大唐命脉。


    “我等恭迎太子殿下!”


    城外军营,封常清带人来迎。


    李凡下马,拍了拍身上的雪。


    “起来吧,这鬼天气,出来的时候好好的,一来就下雪,真冷啊。”


    “孤给前线将士从恒州带来了过冬的衣服,让人去卸。”


    “是!”


    “我等多谢太子殿下!”封常清立刻招呼人去。


    “怎么样?”


    “博陵城现在什么情况?”李凡看向被厚雪压盖的城池,隔这么远都能看到城内冒出尖顶的建筑物很多。


    这只能说明,博陵富!


    “回殿下,三天前崔家部曲便已经被击退,且其西逃的大量车马都被我军拦截,未能有效脱逃。”


    “事后,博陵陷入紧闭状态,崔家还鼓动了当地百姓和其附庸,近期出现了不少的“团伙”对我军驻地袭扰,纵火。”


    “加上前来太急,攻城之器几乎没有,所以只能围困。”


    “……”


    封常清简短交代着这几天的情况,主要就突出一个稳,困死了崔家的高层。


    李凡刚要说话。


    “报!!”一名神武军冲来,气喘吁吁,险些跌倒在雪地里。


    “殿下,节度使大人。”


    “城内有人出来,说是崔家特使,想要觐见殿下!”


    闻言,众人不由暗惊。


    动作是真快啊,应该是看到大股援军抵达城外了。


    李凡玩味一笑:“带过来。”


    “是!”


    而后李凡看向封常清:“你速去准备攻城事宜,这次除了棉衣,孤也带来了攻城器械。”


    “是!”


    封常清二话不说,亲自去准备。


    很快,崔家从城内出来的人被带到了大营。


    没有任何随从,仅仅一介儒生,独自一人。


    “草民崔咕甫,拜见太子殿下。”


    “吾大唐太子万岁!”


    听到这两句话,营帐内的人皆是冷笑,仿佛在看黄鼠狼给鸡拜年一般。


    若是成功抵御,或是成功逃亡,恐怕崔家就不是这副嘴脸了吧?


    “崔家子弟的一拜,孤可是承受不起,一会,孤还是上博陵城下给你们磕两个。”


    顿时,营帐内笑作一团,解气无比。


    李凡不咸不淡的看着三十多岁,书生气十足的崔咕甫。


    此人他有点印象,又名崔佑甫。


    在历史上,崔佑甫父子是博陵崔氏在安史之乱结束后的代表人物,是也唯一真正在仕途上取得重要成就的一脉。


    其在位期间,鼓励改革,选拔官员,能力出众,历史风评还很不错。


    只不过现在他还只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崔家普通子弟,还没有上位。


    但这不代表李凡就要另脸相待,毕竟崔崔咕甫到底是崔家人,他们本身的存在就跟李凡要重塑的大唐产生着根本的冲突。


    就算没有崔乾佑,崔光远依然会如此。


    此刻,崔咕甫的脸尴尬无比,心知这是挖苦,但他没有办法,没有恼怒,也没有拿出五姓七望骨子里的“高傲”。


    行叉手礼,挤出笑容道:“殿下说笑了。”


    “殿下乃大唐太子,我等乃大唐子民,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基本观念我崔氏还是有的。”


    李凡抬头,道:“听懂了。”


    “你的意思就是孤没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基本素养咯?”


    崔咕甫愕然,节奏完全被打乱,继而满头汗水。


    “不!”


    “殿下,何出此言啊。”


    “咕甫绝无此意!”


    “没有此意,那为什么博陵崔氏骂孤谋朝篡位,挟天子以令诸侯?”李凡冷哼不爽,这些家伙只知道自己玄武门政变,大唐的局面是一点不看。


    让李隆基和李亨来操作,多死百万人打底。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