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51章朱棣回京,燕王府的脸面要讨回来

作者:南国的红豆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你觉得现在的读书人,有几个算真读书人的?”


    陈安突然发问。


    他脑海里闪过前世那些隐姓埋名的科研工作者,舍生取义的先烈,两袖清风的公仆……


    这才是他心里的读书人!


    哪像现在这些人,整天风花雪月、贪图享乐,国家想收点商税都跟要了命似的!


    “我办江宁书院,就是要培养新物种!”


    陈安说着,还激动了起来。


    “不管是搞理工的、爱吐槽的、想办实事的,只要不是老古董,都行!我要往读书人堆里扔群鲨鱼,让他们卷起来!”


    姚广孝听得心里直打鼓。


    一个陈安就够折腾了,要是再来一堆“陈安”,大明不得翻天?


    可转眼他又热血沸腾了起来。


    他本就不是个安分的和尚,当年要不是没赶上朱元璋打天下,早去搞事业了。


    现在陈安想颠覆旧世界,这不正是他的菜?


    “大人,不管您想干啥,算我一个!”


    姚广孝一拍大腿。


    陈安嘿嘿一笑。


    “我本来就指望着您呢!”


    “不过要是哪天您觉得燕王朱棣更靠谱,想走可得提前跟我说一声。”


    姚广孝脸一黑。


    “您把我当啥人了?墙头草吗?再这么说我真走了!”


    “别别别,我错了还不行嘛!”


    陈安赶紧赔罪。


    “不过说实在的,以您的本事,跟谁都比跟我强……”


    “打住!”


    姚广孝打断他。


    “您可别忘了后院住着谁,您飞黄腾达是迟早的事,小僧这也是提前谋划,就等着跟姥爷一起鸡犬升天呢!”


    陈安耸了耸肩。


    “就我这暴脾气,不被人暗害就不错了。”


    “所以您得培养自己人啊!”


    姚广孝分析道。


    “办江宁书院是步好棋,只要把人培养起来送进官场,就不怕孤掌难鸣了。”


    陈安听得一愣。


    “我办书院就是想多搞点理工科人才,没想用他们党争啊!”


    不过想想也对,理科生咋就不能混官场了?


    况且自己确实也缺帮手。


    “但书院现在有两大麻烦需要解决。”


    姚广孝话锋一转。


    “第一是老师不好找。”


    “您当校长没问题,但您还是县令,没空天天盯着教学,可一般读书人跟您理念不合,谁又愿意来教算学、医学这些杂学呢?”


    陈安叹了口气。


    “谁说不是呢!我正愁去哪儿找懂算学、物理、化学、农学的人呢!”


    “这事小僧或许能帮上忙。”


    姚广孝神秘一笑。


    “小僧认识些怪人,本事不小,就是脾气倔,能不能请动就看您的了。”


    “那可太好了!名单你尽管给我,剩下的我来!”


    陈安眼睛一亮,接着又问。


    “那第二个麻烦呢?”


    “招生。”


    姚广孝吐出两个字来。


    陈安办的这江宁书院,眼下最大的坎确实就是招生。


    在古代士农工商的排序里,读书人那可是金字塔尖的存在。


    打从宋朝皇帝亲自下场喊出书中自有黄金屋开始,读书人的地位就跟坐了火箭似的。


    就算到了明朝洪武年间,这帮人也是能跟皇权掰手腕的主儿。


    陈安之前那番话相当于刨了人家祖坟,还指望他们来报名?


    做梦!


    可不上读书人里招人,又上哪儿找学生去呢?


    总不能拉着种地的、打铁的来上课吧?


    不过,陈安还真就这么打算了!


    他这书院压根不教四书五经,而是物理、化学、数学这些杂学,学生只要能识文断字就行,门槛不算高。


    姚广孝一听就犯嘀咕。


    “这样招来的学生能成啥材?”


    陈安却嘿嘿一笑。


    “您老觉得成材就是当官,我这儿可不一样。”


    “在我这儿学四年,出去能当账房、当小吏、当工坊师傅,这就算成材!”


    “我年轻着呢,再活个百八十年没问题,每年培养百八十号人,几十年后量变引起质变,还怕朝堂没咱的地方?”


    姚广孝听完直拍大腿。


    “是小僧格局小了!”


    两人正互吹,县衙那边可有人气炸了肺。


    王典吏躲在酒楼里喝着闷酒,一边骂街一边捶桌子。


    “那群国子监的废物!被陈安那小子说得连个屁都放不出来,真是白瞎了一肚子墨水!”


    旁边的心腹付书吏赶紧递酒。


    “三老爷消消气,那陈安是什么人?人家背后可有人撑腰,前阵子念反诗都没事,咱们犯不着跟他置气。”


    王典吏长叹一声。


    “道理我都懂,可就是咽不下这口气!”


    “再说了,那小子居然敢编排当今圣上……”


    话还没说完,雅间门就“砰”地被推开了,王典吏正要开骂,一看来人服饰,当场把脏话噎了回去。


    得,惹不起的主来了!


    ……


    京杭大运河边的淮安府这几天可热闹了。


    平时这里是南来北往的交通枢纽,如今却成了军营。


    魏国公徐达带兵北返,暂时驻扎在这儿。


    一百多号骑兵簇拥着个壮汉杀到了城门口,守城官兵一看旗号,麻溜的开了门。


    来的不是别人,正是燕王朱棣!


    淮安知府王善义带着一群官员跪在府衙门口。


    “臣等拜见燕王殿下!”


    朱棣摆摆手,一脸无奈。


    “本来想直接回京的,可要是不来拜见岳父,怕是又得被言官说没孝道,但要是多待几天,还得被说勾结地方,你们说说这憋屈不?”


    王善义刚想打圆场,朱棣身边的武将陈亨就说话了。


    “跟这帮文官费什么话?他们哪个不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朱棣边走边笑。


    “陈大哥,我这是故意说给他们听的,先把话放明面上,回头言官弹劾我时,我也好有说辞。”


    陈亨气鼓鼓地说。


    “这帮言官真是吃饱了撑的,咱们在北边风吹日晒守边疆,还得防着背后有人放冷箭!”


    朱棣脸色一沉。


    “最近听说京都出了个县令,居然敢杀我燕王府的管事,真当我朱棣好欺负?”


    “这次回去,不管言官怎么弹劾,我都得去江宁县会会这个陈安!”


    话音刚落,后院就传来了一道冷笑声。


    “你可拉倒吧,就你还想惹那陈安?人家连你爹都敢喷,你去了怕是讨不到好果子吃!”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