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17章都得罪佛门了,这金粉不刮下来不是浪费吗

作者:南国的红豆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这时候,朱元璋突然说。


    “他说的可能是真的,咱也吃过,已经让江宁县的人试种了,过几个月就知道能不能亩产百十石了。”


    马皇后和采莲一听,全都愣住了。


    若说真有亩产百十石的庄稼,元末那阵子估计也不至于饿死那么多人。


    想想看,地里要是真能产出这么多粮食,老百姓肚子填饱了,王朝更替的事说不定都能少几回。


    毕竟从古到今朝代变来变去,关键原因之一就是老百姓没饭吃。


    肚子一饿,再老实的人也能被逼急眼。


    咱华夏人忍耐性那是出了名的强,只要家里还有口饭吃,能喘口气,就愿意踏踏实实种地过日子。


    可要是连最后一点活路都被断了,那手里的锄头也能变成反抗的家伙。


    真要有亩产百十石的作物,按咱老祖宗几千年种地的经验,早该把它当宝贝供起来了,咋会到现在才听说呢?


    马皇后和采莲一听这话,先是吓了一跳,接着都笑了出来。


    皇后嗔怪地瞅着朱元璋。


    “雄英年纪小不懂事,重八你怎么也跟着胡闹?”


    “要真有亩产百十石的作物,朝廷里那些学问大的人能不知道?别说百十石了,即便亩产十石,都该算天大的祥瑞了!”


    这话没毛病。


    在没有化肥的年代,北方小麦亩产也就三四百斤,水稻高点,能有五百斤,但水稻得种水田里,还得气候合适,限制太多了。


    所以让老百姓吃饱饭,一直是皇帝们最头疼的事。


    要是真有亩产百石,也就是一千斤的作物,朱元璋家的江山说不定能一直传下去。


    不过这种事听着就像天方夜谭,谁能信呢?


    朱元璋无奈地摊了摊手。


    “咱当初听那小子说的时候,恨不得掐死他,可他赌咒发誓说真的,咱就想着先等等看,过几个月就知道真假了。”


    马皇后点了点头,语气缓和下来。


    “那陈县令先是献了防天花的好法子,要是再弄出亩产百十石的宝贝,那可真是活菩萨了,重八可不能亏待人家。”


    “那小子做事是莽撞了点,脾气也火爆,还总爱出风头,不懂规矩也不尊老,不过他还是有点本事的。”


    “妹子别担心,即便他再怎么不靠谱,咱也会让他这辈子衣食无忧,就是他昨天好像闯了个大祸,嘿嘿,咱先晾他几天,等他急了再去帮忙,也算是还他个人情。”


    听朱元璋这么说,马皇后连忙追问。


    “他到底闯了啥祸呀?”


    朱元璋正要回话,朱雄英就捧着土豆泥、发糕、玉米饼这些东西走了过来,跟献宝似的介绍着这些马皇后从没见过的吃食。


    “皇奶奶,您赶紧尝尝这些,可好吃了呢!”


    马皇后满脸慈爱,她尝了口红薯,觉得味道甜滋滋的,确实不错。


    只是她不知道,朱雄英这是拿吃的在当挡箭牌呢!


    他哪儿敢让信佛的奶奶知道,自家师父昨天晚上在弘觉寺把佛像脑袋都砍了啊!


    朱元璋斜睨着朱雄英的眼神意味深长,那抹似笑非笑的神情里藏着洞悉一切的了然。


    自己的结发妻子笃信佛教的程度,比他这个前半生托钵化缘的沙弥还要虔诚三分。


    若让她知晓陈安昨天竟砍了佛头示众,恐怕不等天亮,锦衣卫就该踏破江宁县衙的门槛,把陈安拖来杖毙示众了。


    朱雄英显然也知道这个理,特意选在今日回宫缠住皇后,分明是想给师父争取转圜的时机。


    朱元璋在心里暗赞。


    不愧是咱的大孙,这份护着师门的心思,倒是比他那惹是生非的师父强出不少。


    念及此,他便装作没看破般,大咧咧地起身吩咐道。


    “既已回了宫,就安分些在凤仪殿陪你皇奶奶,明早再回江宁县去。”


    正忙着给马皇后介绍吃食的朱雄英随口应着“知道了!知道了!”,那不耐烦的语气听得朱元璋心头火起,抬腿便是一脚,把朱雄英踹得打了个趔趄,自己却大笑着迈步出了殿门。


    等朱元璋的脚步声消失在回廊尽头,马皇后才放下手中的烤红薯,神情郑重地看向朱雄英。


    “孙儿,你仔细跟奶奶说说,你师父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侍立一旁的采莲也悄悄竖起了耳朵。


    朱雄英琢磨半晌,忽然用格外认真的语气答道。


    “我师父是天底下对老百姓最好最好的人。”


    那语气里的笃定,让殿内的空气都仿佛沉淀了几分。


    ……


    这会儿的应天府,天上乌云密布,眼看就要下大雨了。


    弘觉寺的事已经传得满城都是。


    所谓的肉身佛,竟然是把老和尚饿死了,灌上香油做成的。


    长生殿里供的,还有反贼蒲寿庚的牌位。


    信徒们知道真相后,觉得这千年古刹简直恶心透了。


    更让人震惊的是陈安干的事。


    他当众砸了如来佛像,还把佛头砍下来示众。


    虽说大家知道他是为了揭穿骗局,但也太大胆了,不光是佛门的人炸了锅,信佛的老百姓也觉得接受不了。


    现在已经有人打算等弘觉寺的事完了就去找陈安的麻烦,可陈安自己跟没事人似的,正指挥着衙役刮佛像上的金粉呢!


    “反正都已经得罪佛门了,这金粉不刮下来不是浪费吗?”


    “大人,粮食和钱都装上车,寺里的和尚也都押好,该回县衙了。”


    钱多福进来报告。


    陈安大手一挥。


    “走,争取天黑前回到江宁县。”


    傍晚时分,秦淮河两边可热闹了,灯火亮堂堂的,画舫在河面上晃悠。


    现在百姓的日子好过了,秦淮河边上的青楼生意也越发红火。


    这个中秋,他们还准备搞个选花魁的活动。


    各家的头牌姑娘都会上台表演,大伙儿则花钱买金花投票,谁得的金花最多谁就是花魁。


    要是谁给某个姑娘投的金花最多,还能成为她的入幕之宾。


    姑娘们之间也会竞争,看谁拿的金花多,谁就能胜出。


    这样一来,场面就更加精彩刺激了。


    因为红倌儿们为了在竞争中获胜,自然会想方设法的讨好大众与金主,在台上自然会尽显妩媚之态。


    所以,评选花魁的方案刚放出风声,就立刻吸引了整个应天府的关注。


    毕竟花魁这一事物虽然以前就有,但由大众来评选花魁还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