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元家身为质子是不能轻易出宫的,他先请盛慕怀找了一些关于吉北自然风貌和地址条件的书,熬了两个晚上看完后,他几乎可以断定这里和他前世母亲的老家很相似。
萧元家的姥爷和一个舅舅在老家务农,他们主要种植玉米和向日葵还有辣椒,记得姥爷同村一个村民是种植金银花和铁皮石斛的。小时候从他们口中多少也了解一些种田的基本要领。
于是萧元家写下书信向欧阳皇后要种子和农书,请盛慕怀想办法送出宫。
考虑到当下的时节,只能从冬小麦开始种起。
盛慕怀在朝堂之上提出派司农寺少卿唐仲恺到吉北指导农户种植冬小麦,遭到了众多老臣的质疑。
不光是戴璟,连盛慕怀这边的大臣都提出了疑问。
“冬小麦是什么?莫说吉北了,就整个大晟也没有等冬天种小麦的先例。”说的话人是郭阳。他是主和派,算是和盛慕怀关系还不错的大臣,但依然不放心这闻所未闻的‘冬小麦’。
盛慕怀将萧元家讲给自己的冬小麦定义学给郭阳听:“是通过春化阶段,需在低温环境下经历三十到五十天的小麦类型,强冬性品种要求更低的温度持续三十天以上才能完成春化。经过春化的小麦能够在九月份种植,熬过寒冬,明年春天成熟。”
郭阳眉头皱得更紧:“皇上说的话,臣怎么听不懂,什么春化,三十到五十天的。这是司农寺新发明出来的办法么?”
戴璟眼珠子瞥向盛慕怀。
“对,是唐仲恺研究出来的新办法。”盛慕怀道:“虽然还没有试验过,但……”
时光倒流回昨天晚上,萧元家坐在勤政殿的台阶上玩九连环,盛慕怀坐在两级台阶下。“你是皇帝,你一定要拿出气势,记着,就算是戴璟,他也不过是臣。你要把自己想象成是一只老虎,你可以随时要了任何人的命。”
“吉北情况紧急,吉北便是试验田。”盛慕怀脸色凝重,“若是失败,朕愿意在老祖宗的牌位前长跪一天一夜谢罪。”
皇帝态度坚决,众臣们也没有了反对之声。相信盛慕怀的,不会反对,不信他的,比如戴璟一派,还想等着看冬小麦失败,正好给他们向皇上发难的由头。
八百里加急送来的大全优质种子和农书一来一回不到七天便到了萧元家手上,他立马和唐仲恺开始研究,以春化之法培育出冬小麦。
收获农书的唐仲恺如获至宝,三十出头的男人看着面前的种子开心得像个孩子,萧元家道:“我以前听别人说过春化,没有上过手,我们都尽最大的努力试试吧。”
“嗯。”唐仲恺应道。
春化的关键在于温度,盛慕怀命人打造一间冰房,每日用大量的冰块维持住温度。因为没有温度计,萧元家在这间冰房里通过间隔出狭小的空间和控制冰块数量以设置不同的温度空间,一定能有成功的。
储寿宫。
戴璟和戴太后坐在一张桌的两侧吃饭,席间戴璟假装漫不经心提道:“我可收到消息,说是萧元家最近总去司农寺。皇上突然提的春化,看来是他给出的主意。”
戴太后淡淡地回答:“我知道。”
“你不怕萧元家真捅咕点什么出来?”
“真能培育出适合我们大晟环境的小麦,兄长不高兴?”戴太后放下筷子,看着戴璟。
戴璟觉得戴太后一定是疯了:“你就不怕他翅膀硬了?我敢说,盛慕怀若有那个实力,第一件事就是除了戴氏!反正他也不是你的亲生儿子,换成任何一个盛氏子弟不都行!”
“我想看到大晟粮食无忧。兄长执意阻拦,要先说服我。”戴太后语气轻柔,但十分坚定。
戴璟气的当场拂袖离去,余詹宁吩咐宫女将戴璟的碗筷撤下。
“太后,您消消气。”余詹宁安慰道。
“心里都是他个人那点小合计。”戴太后无奈地摇摇头:“完全没有大局观。你这几天有去找萧元家么?他非池中之物,哀家在他身上的赌注或许真的可以实现。”
余詹宁回道:“去过两次,他都不在沁水园。说是找皇上玩儿了。”
戴太后叮嘱道:“用点心。”
“是。”
余詹宁从储寿宫出来,手里捧着一盒点心朝沁水园走去。
好在这次去的时候,萧元家人在。
朱颜警惕的目光打量余詹宁一番,不怎么乐意的去二楼请萧元家下楼。
“余大人?”萧元家每次看见她的表情都写满的意外。
余詹宁把点心盒子放到桌子,“桂花糕,拿一盒给你尝尝。上次……”
“上次的事情不要再提了。”萧元家抢着回道。“你我各自为营,这种事情辩不出个结论。”
余詹宁顿了顿,问:“既然你我各自为营,你为什么还要帮皇上种出冬小麦?”
萧元家笑笑:“看来我做什么,都有眼睛盯着我。”
“我看不懂你这个人。”
“我不喜欢大晟,但是皇上人不错,我知道的不多,也未必能成功。可皇上肯信任,我愿意放手一试。”
余詹宁眼帘低垂,声音轻柔:“我八岁进宫,其实是以罪臣之后的身份进宫为婢。我父兄叔伯八人皆死于那年与大全的战争中,余家是那场败仗的承担者。承蒙太后不弃,将我要了去,不仅教我读书写字,还培养我做女官。所以上次我情绪不好。”
面对余詹宁突然的掏心掏肺,萧元家心情跟着沉重,他刚要张口,门外忽然传来一个姑娘的清脆声音。
“萧元家,我来看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