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一十章 志愿确认

作者:骏青追日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志愿确认那天的县一中校园,蝉鸣比往常更热闹。楚运欢、吴文娇、王强、赵晓慧穿着统一的“博川见”文化衫,背着装满录取资料的书包,刚走到教学楼前,就被公告栏前的人群挡住了去路——上面贴满了鲜红的“高考喜报”,最显眼的一张印着“复课班大捷”四个烫金大字。


    “快看!咱们四个的名字都在上面!”赵晓慧指着喜报,声音里满是激动。楚运欢凑近一看,“楚运欢博川师范物理教育(定向)”“吴文娇博川师范汉语言文学(定向)”“王强博川师范体育教育(定向)”“赵晓慧博川师范美术教育(定向)”的名字被红笔圈着,下面还标注着“全村首个‘师范四剑客’”。


    旁边的喜报更让人振奋:复课班 6人过一本线,12人过二本线,专科上线率 100%,比去年提升了 40%。张磊挤过来,举着自己的专科录取通知书,笑得露出豁牙:“楚哥!我考上县职业技术学院的农机专业了!以后能帮村里修机器,还能跟你探讨‘物理应用’!”


    楚运欢拍着他的肩膀,突然瞥见公告栏角落——那里曾贴着林校长的“红圈劝退名单”,张磊的名字就在其中。他忍不住笑了:“咱们不仅没被劝退,还都考上了理想的学校。就像玉米苗,就算被风吹倒,扶起来还能扎根生长。”吴文娇点头,摸了摸口袋里的玉米叶书签:“是啊,只要不放弃,总有向阳的一天。”


    “说得好。”身后突然传来熟悉的声音,林校长手里拿着个牛皮信封,站在他们身后,脸上带着难得的真诚,“之前是我不对,只看重升学率,忽略了你们的努力和梦想。这张喜报,是你们用实力挣来的,我为你们骄傲。”


    他把信封递给楚运欢,里面装着张县报,头版印着楚运欢帮红星村小学修抽水机的照片——是赵晓慧上次拍的,配文“复课生巧用物理知识,助力乡村小学灌溉”。“我女儿在红星村小学当老师,”林校长指着照片,语气里满是愧疚,“她说你用杠杆原理修好了抽水机,解决了学校的灌溉难题。以前我只看分数,现在才懂你们说的‘乡村教育’不是空话,是真的能帮到农村的好想法。”


    楚运欢接过报纸,照片上的自己蹲在抽水机旁,手里拿着扳手,裤腿沾满泥土,和现在穿着文化衫的样子判若两人,却同样透着股韧劲。“林校长,”他笑着说,“其实教育的意义,不只是考高分,更是让学生能用知识解决问题,能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我们选择回村教书,就是想让更多农村娃明白这一点。”


    林校长点头,从口袋里掏出四枚校徽——和李老师送的不同,上面刻着“县一中优秀毕业生”的字样:“这是学校给你们的奖励,以后不管在博川还是回村,都别忘了,你们是县一中的骄傲。”


    上午的志愿确认室里,四人围在电脑前,最后核对志愿信息。楚运欢的鼠标停在“确认提交”按钮上,回头看了看伙伴们:“准备好了吗?提交之后,咱们就是正式的博川师范学生了!”王强抱着篮球,用力点头:“早就准备好了!就等开学去博川的篮球场练球!”


    按下按钮的瞬间,四人同时笑了——屏幕上的“志愿提交成功”提示,像给这段复课时光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赵晓慧掏出画笔,在确认单上画了片玉米叶,旁边写着“2025年夏,梦想启航”。


    中午的复课班教室,桌椅被摆成了圆圈,同学们手里都拿着录取通知书,叽叽喳喳地分享喜讯:刘萌萌考上了市师范学院的学前教育专业,说要回村办幼儿园;张磊的同桌考上了农业技术学院,要学“玉米高产种植”;连最内向的女生都考上了卫校,说要当乡村医生。


    “咱们复课班,一个都没掉队!”李老师站在讲台上,手里捧着本厚厚的册子,封面上写着“复课班成长册”,“这里面有你们的错题本复印件、互助记录、模考成绩单,还有晓慧画的漫画、强子的训练日志、文娇的作文范文,是咱们这一年的青春记忆。”


    她把成长册分成四本,分别递给楚运欢四人:“这是你们的青春,带着它去博川,别忘了自己是从哪来的,别忘了复课班的日子,更别忘了农村娃对知识的渴望。”


    楚运欢翻开成长册,第一页是李老师的旧教案复印件,上面有她 1998年的批注:“不放弃,就有希望”;第二页是他们第一次“农具物理”课的照片,楚运欢举着锄头,吴文娇在旁边记笔记;第三页是王强带伤训练的照片,脚踝缠着绷带,却依旧在跑道上冲刺;最后一页是全班的合影,每个人手里都举着“冲刺誓言”,背景是贴满漫画的教室后墙。


    “李老师,”吴文娇的声音带着哽咽,“我们一定会把成长册带在身边,开学第一天就摆在宿舍书架上,每天都看一眼,提醒自己不忘初心。”赵晓慧则掏出画笔,在成长册的扉页上画了幅小漫画:李老师站在玉米地旁,身边围着四个举着录取通知书的少年,标题写着“师恩如灯,照亮前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下午的阳光透过窗户,照在教室里的“资源共享角”——那里还摆着他们互相抄题的笔记本、楚运欢的“农具物理”草图、吴文娇的“星星口诀”纸条。张磊突然提议:“咱们把成长册的电子版存在 U盘里,留给下一届复课班的学弟学妹,让他们知道,只要努力,复课生也能发光!”


    “好主意!”王强立刻掏出手机,对着成长册拍照,“我还要录段视频,告诉他们‘带伤追梦不可怕,团结互助就能赢’!”楚运欢则在黑板上写下一行字:“玉米苗终会成林,追光者终会发光——致下一届复课班”,旁边画了片小小的玉米地。


    离开教室时,楚运欢最后看了一眼讲台——那里曾摆着林校长的旧考卷,也曾放着李老师的旧教案;曾见证过他们的争吵与眼泪,也见证过他们的欢笑与成长。他突然想起第一次来复课班的场景,自己抱着书本,忐忑地走进教室,没想到会在这里遇到最好的伙伴,遇到最敬爱的老师,找到最想做的事。


    校门口,林校长正帮他们搬行李,嘴里念叨着:“开学时学校派车送你们去博川,行李多也不怕。以后放假回来,记得常回学校看看,给学弟学妹们讲讲你们的故事。”楚运欢点头,突然看见李老师站在不远处,手里提着个保温桶——里面是刚煮好的玉米粥,还是熟悉的味道。


    “娃们,路上喝,”李老师把保温桶递给楚运欢,“到了博川要好好学习,照顾好自己。要是想家了,就煮点玉米粥,像在村里一样。”她的眼眶有点红,却努力笑着,“记住,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像玉米苗一样,扎根生长,不卑不亢。”


    “我们会的!”四人齐声回答,声音在校园里回荡。楚运欢看着手里的成长册、保温桶,看着身边的伙伴,突然觉得心里满是踏实——他们带着复课班的记忆,带着李老师的叮嘱,带着全村的希望,即将踏上新的旅程,却永远不会忘记自己是从哪来的。


    车开离县一中时,四人趴在车窗上,看着熟悉的校园渐渐远去,看着远处的玉米地在阳光下泛着金光。赵晓慧举起画笔,对着窗外速写;王强抱着篮球,哼着不成调的歌;吴文娇靠在楚运欢身边,手里攥着玉米叶书签;楚运欢则翻开成长册,看着李老师的批注,嘴角扬起微笑。


    他们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在博川师范的教室里,他们会继续钻研“乡村教育”;在乡村中学的课堂上,他们会用农具讲物理,用故事教语文,用篮球传勇气,用画笔绘梦想;在这片生养他们的土地上,他们会像李老师一样,成为照亮农村娃梦想的灯,让玉米地里的希望,传遍更远的地方。


    而此时的县一中公告栏前,围满了来看喜报的家长和学生。有个戴眼镜的女生指着“复课班大捷”的喜报,对身边的妈妈说:“妈,我明年也要去复课班,像楚运欢他们一样,考上理想的大学!”妈妈笑着点头:“好,只要你愿意努力,妈妈就支持你。”


    夕阳下的校园,喜报上的金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像一颗颗跳动的心脏,见证着复课班的成长,也照亮着更多追梦人的路。


    喜欢落土的星星请大家收藏:()落土的星星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