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958章

作者:公孙小月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郝志祥面对皇帝的责骂,丝毫不惧,坚持举着折子,说道:“皇后失德,还请皇上定夺!”


    赵元正要发火,身后伸出一只白皙小手,捏住了那张折子,笑眯眯道:“唷,又是参本宫的折子啊?本宫瞧瞧。”


    云黛接过折子展开,从头至尾看了一遍,边看边摇头。


    “老郝啊,你这文笔不行,很不行。这根本就是语句不通嘛,半点文采也无,读来干巴巴的没有滋味。”


    “不,不行?”郝志祥是两榜进士出身,读书这么多年,也算是做过不少文章,不敢说惊才绝艳,也绝不可能语句不通。


    怎么到了皇后娘娘手中,就变成了狗屁不通的东西呢。


    他也是有傲骨的,就忍不住说:“微臣读书几十载,自问文章不止于此。”


    云黛随手把折子扔了,说道:“的确是狗屁不通。若换做本宫,便这样写。”


    她清了清嗓子,朗声说道:“皇后顾氏者,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践元后于翟,陷吾君于聚。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人神之所同疾,天地之所不容!”


    她说一句,言官们的脸就青白一分。


    尤其是郝志祥,直到云黛念完“人神之所同疾,天地之所不容”之后,他咕咚一声,坐到了地上,神色震惊加无法置信。


    “你这里又写了什么?”云黛随手又从另一个言官手中拿过折子,扫了几眼,笑道,“皇上,这张折子倒是没有骂妾身,是规劝您,让你好好治理国家,将来打败北齐,统一天下的呢。”


    赵元接过来看了眼,看向云黛的目光带了几份探究:“皇后觉得,这张折子写得如何?”


    “话是好话,只是这文章写得,驴头不对马嘴,比狗屁还不如。”云黛毫不客气。


    那名言官立即涨红脸。


    云黛说:“若是本宫,便这样写。奉先君之成业,荷本朝之厚恩,南连百越,北尽山河,铁骑成群,玉轴相接。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江浦黄旗,匡复之功何远。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


    那言官神色震撼。


    这文章,这气势,这眼界。


    哪里是一个后宫妇人能写出来的?


    赵元看向云黛,眼底深处,闪过一丝异色。


    云黛没有看见。


    她面对着几个言官,轻飘飘说道:“听见了吗,本宫随便说几句,也比你们的言辞通顺些。你们这样的水平,也好意思拿出来?以后若是写不出比这强的文章,就不要拿出来丢人现眼!简直对不起你们读的这么多年圣贤书!”


    ------题外话------


    注:云黛说的几句谏文,都引用自骆宾王的一篇讨伐武则天的檄文。


    无地自容


    云黛这番话,说的一帮言官羞愧难当,几乎要掩面流涕。


    他们自视清高,殚精竭虑写出来的文章,却比不上皇后娘娘随口说出来的好。


    不,不是比不上,是远远不如。


    瞧瞧人家娘娘骂自己,骂的那叫一个狠,那叫一个痛快,那叫一个酣畅淋漓!


    人神共愤,天地不容啊!


    有几个人能把自己骂成这样啊。


    还有规劝皇上那几句,乖乖,读来都觉痛快,俨然大周的铁骑已经要踏平北齐,统一天下了。


    言官们无地自容。


    “回去再好好读书,好好琢磨吧。折子写的味同嚼蜡,叫人连看都懒得看下去,还怎么愿意改?”云黛苦口婆心的劝他们,“文章写得好,皇上一高兴,不仅改,还要赏你们呢。众位大人们说,是这个理儿吗?”


    臣子们无言以对。


    郝志祥硬着头皮说:“皇后娘娘文采斐然,叫人折服。臣等……回去后,必将发愤,若不能写出比此更好的文章,臣绝不再参娘娘!”


    “这才乖,都回去吧。”云黛挥挥小手。


    郝志祥领着手下们,掩面奔走。


    迎侯的宫人们轰然低笑。


    这些往日趾高气扬的言官们,在皇后娘娘吃了个大鳖,看他们以后还敢这样不。


    庄云舒,靳姗和齐筱上前来行礼,个个都是笑靥如花。


    “皇后娘娘如此才华,让妾身也听傻了。”庄云舒笑道。


    靳姗道:“娘娘之才,妾身远不能及。”


    以前只以为这皇后娘娘作诗机敏,谁知道做起文章来,才是真正的一绝。


    靳姗曾也是有名的才女,见她如此有才能,难免就有些吃味。


    齐筱就不必说了,她对云黛一向崇拜,几乎到了盲目的地步。今儿听了云黛这几句文章,也不过是让她心中的皇后娘娘的形象更加高大而已。


    “妾身恭迎皇后娘娘回宫。”齐筱跪在地上,行了大礼。


    云黛忙伸手拉她起来,笑道:“何至于此?你这般岂不是让庄婕妤和靳宝林脸上不好看?”


    她们两个可没有行跪拜之礼。


    齐筱站起身,有些不安的瞅了眼庄云舒和靳姗,低声说:“年前妾身接到家书,说家中母亲染了重病,缺少银两诊治。当时妾身把身上剩下的银子都给人带回去。结果前几天才得知,当时是娘娘另外给添了两百两银子,这才够数。”


    她说着便红了眼睛:“娘娘对妾身的恩德,妾身这辈子也不忘。”


    “你远离家乡来了这里,本宫照应你也是应该的。”云黛温和笑道,“以后有什么难处,别自己扛着,记得跟本宫说。”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