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9章 四合院里的人情世故

作者:村里乞丐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他从柜子深处摸出几张卷边的淡黄色票证,揣进口袋就往外走去。


    张大飞想想也是,即使学校提供被褥,也不知道是多少人用过的,自己带着用着也舒服!


    张大飞低头看了看有些懵的张小玉,“小玉乖,你在这儿待着,不要乱跑,我去收拾碗筷!”


    等张大飞收拾完厨房,正在扫地的时候,就看到母亲带着一位老太太和杨大妈走了过来,三人还说说笑笑的。


    张大飞赶紧搁下扫帚问好:“胡奶奶好,杨大妈好!”


    “好!好!好!大飞啊,听说你受伤了?好了没?恢复的怎么样啊?”


    胡奶奶面色慈祥,温柔的问道。


    “全好啦胡奶奶!你瞧,蹦高儿都没事儿!”张大飞说着还在地上跳了跳。


    “胡婶,医生都说了,我家大飞体质特殊,恢复速度比别人快!”


    一旁的黄梅也开口解释。


    “那就好,那就好啊!大飞啊!以后巡逻的时候,遇到危险就跑,可不能光顾着上前逞强。记住喽,觉得不对劲撒腿就跑,先护着自个儿要紧!”胡奶奶语重心长地叮嘱,“你是没看到,那晚上街道办来通知的时候,你妈那脸白的呀...”


    她摇着头,满眼心疼。


    一旁的杨大妈这时候也开口了,“就是,听你胡奶奶的!咱们平安最重要!”


    “好的!我听你们的,下次肯定跑的远远的!”


    张大飞诚恳的点点头,表示记下了。


    “你们先进屋坐,”黄梅说着走向耳房,“我去拿被子,我们先拆,一会他爸买回来新被面了我们再缝!”


    “对对,胡奶奶,杨大妈,快进屋!”


    张大飞也是赶紧招呼,两人进屋就看到张小玉坐在板凳上,看到两人进来,立即抬起小脸儿,眨巴着大眼睛,奶声奶气的叫人,“福...奶奶好!杨...嗯...好!”


    “哎吆喂,小玉好!”胡奶奶露出满脸笑容,上前几步,蹲在小丫头面前,在小丫头脸上亲了一口,“真乖,嘴真甜!”


    “可不是嘛!稀罕死个人!,长得跟个瓷娃娃似的!不像我家那皮猴强,整天满院子钻的灰头土脸,一天淘的让人头疼。”


    杨大妈也是伸出手轻轻揉了揉小丫头的头发,满是喜爱。


    “毕竟是男娃子,淘点好!有生气!”


    胡奶奶在一旁乐呵呵的接话。


    这时张大飞倒好了两杯水走了过来,“胡奶奶,杨大妈快坐,喝口水歇歇脚!”


    “不要麻烦了,大飞,一会就要忙活了!”


    杨大妈客气的接过茶。


    说话间,黄梅已经抱着张大飞那床洗的发白,被面多处磨破发硬、边缘还有还几个深蓝补丁的被子走了进来,仨人不再闲话,立即围在炕边忙碌开来。只听剪刀剪开旧布线的嗤嗤声。


    日头西斜时,一床崭新的棉被终于缝制完成——大红底色上盛开着硕大鲜艳的牡丹花,颜色亮的晃眼。


    张大飞看到红色艳丽的被子,有些目瞪口呆,“妈,这也太艳了些吧?大男人盖这被子,怪别扭的!”


    胡奶奶则是笑道:“傻小子,艳了好,以后结婚都用得着!”


    这可把张大飞弄了个大红脸,这都扯到结婚的事了。不过张大飞心里明白,这是这个时代的特色,票证时代,成年人每人每年 24尺(约8米);婴幼儿(三岁以下):约8-10尺;青少年:(7-12)约16-18尺;这还是城市每年供应,若是农村,不平均同期人均不足15尺。


    24尺够弄什么呢?仅够制作一套成人衣裤,所以这年月人们常常将“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经常挂在嘴边。


    这个时期在偏远地区经常出现全家就穿一条裤子,谁出门谁穿的状态,这不是故事,而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事实。


    往往孩子的衣服都是大人的旧衣服改制,老大穿完老二穿,老二穿完老三穿。实在是这个时代的物资过于缺乏了。所以这个时代的女人,要是那个不会改制衣服,真的会嫁不出去。


    两人离开的时候,黄梅拿出四颗奶糖给两人,让她们带回去给孩子舔舔嘴,两人一番推辞不过,喜滋滋的拿着糖回去了!


    一家五口刚吃完晚饭,房门被“笃笃”敲响,张小飞打开房门,看清来人后,喊了一声:“大壮哥,快请进!”


    就看到王小虎的父亲王大壮手里提溜着一个深棕色的旧酒瓶,里面装着散装白酒,另一只手还拿着一个油纸包走了进来。


    “张大伯!婶子!大飞兄弟!都在家呢!”


    王大壮笑着跟大家打招呼,几人赶紧起身,张满仓看到王大壮提着东西,板着脸有些有些责备道:“大壮,你这是干嘛?来坐坐就行,咋还提着东西了?”


    王大壮憨憨一笑,“您看您说的,这不好阵子没有跟张叔喝两杯了,这不打了一斤散白,切了点卤肉,过来陪您喝两口,说说话儿!”


    张满仓一听,也知道还是为了早上王小虎的事来感谢的,但是听到这样说,也不好意思多说什么,便招呼,“那就过来坐吧!咱爷俩就喝几盅!”


    说着张满仓转头对着黄梅吩咐道:“孩他娘,你去拌个凉菜过来,我跟大壮喝点!”


    黄梅应了一声转身出去,进入厨房去忙活了。


    王大壮来到桌子旁坐下,打开油纸包,就看到切的薄厚均匀,油汪汪的卤肉,一股卤肉特有的香味立即充满了整个房间,在张大飞怀里的小丫头眼睛发亮,鼻子抽抽,伸出脑袋望向桌子,王大壮也注意到了张小玉的,直接用手掐起一块瘦肉,递了过来。小丫头张开嘴巴,王大壮直接塞到嘴里。


    小丫头顿时开心的嚼了起来,小嘴巴鼓鼓的,像个小仓鼠,两只小眼睛眯了起来。


    等黄梅端着凉拌胡萝卜和土豆丝进来的时候,张满仓两人已经开喝,这时候房门再次被敲响,张大飞立即打开房门,就看到是前院的秦叔提着一个小袋子,也就是今天帮忙缝被子的杨大妈的丈夫,也是院里的唯一管事大爷


    “秦叔,快进来坐!”


    秦叔进入房间,就看到张满仓跟王大勇正举着杯子喝酒,“吆,你们这就喝上啦!”


    两人立即起声招呼,张满仓更是热情,“快,老秦,进来坐!一起喝一杯!”


    秦叔也不客气,将小袋子递给一旁的黄梅。“弟妹,听说大飞受伤住院了,这是三个鸡蛋,你拿着,给大飞补补身子!”


    也不给黄梅拒绝的机会,塞进手里就走向桌子,坐了下来,三人开始闲聊喝酒。


    这就像一个信号。紧接着,四合院左邻右舍开始络绎不绝地登门。大国师家里的女主人过来,李婶揣了包硬邦邦的酥皮点心,大妈拿了几个焉了的果子,某嫂子掏出细绳子扎着的小纸包,里面几块碎冰糖......她们放下东西都说着差不多的话:


    “黄婶/嫂子/梅子,这点东西给大飞补补身子!”


    “孩子伤没好利索,可得再养养!”


    “就是点心意......”


    .....


    放下东西寒暄几句,问问张大飞的伤势,她们便匆匆离开,说是需要忙活家里的事。男人则是会坐一会,喝几杯就走或是留下来闲聊。


    小丫头张小玉在张大飞怀里,新奇又有些困倦地看着不断进出的面孔,吃着这个伯伯塞的一颗花生米,那个爷爷给的一小块肉。张大飞和黄梅忙着招呼。


    张大飞知道这就是四合院里的人情,每家也许平时有点小摩擦,但是那家人生病了,就带点东西去看看。若是那家有婚丧嫁娶的事,必定一起帮忙操持!借用东北王的一句话:“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是人情世故!”


    这一晚上张大飞家是热闹非凡,每家都来过,直到九点左右最后一人才离开,安静下来。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