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06章 因利而聚

作者:王文杰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那可不一定。”寸文山摇了摇头,“这世道,能顾好自己就不错了,象你这样肯拼命的,不多见。”


    他顿了顿,又说,“等到了勐拉城里,我一定好好谢谢你。”


    段景宏没说话,只是望着篝火。他知道,这只是暂时的平静,到了勐拉,等待他的将是更严峻的考验。


    但此刻,他不想想那么多,只想好好享受这片刻的安宁。


    夜渐渐深了,伙计们有的醉倒在地,有的钻进帐篷睡觉,篝火也渐渐小了下去,只剩下一堆通红的炭火。


    段景宏靠在石头上,听着远处的虫鸣声和伙计们的鼾声,眼皮越来越沉,没多久就沉沉睡了过去。


    在梦里,他仿佛又回到了中国,回到了那个熟悉的警队,和队友们一起训练、一起办案,那是多么遥远而美好的日子啊。


    第二日清晨,天刚蒙蒙亮,山谷里还弥漫着浓重的雾气,篝火已经变成了一堆灰烬,偶尔有火星在晨风中闪铄。


    寸文山披着件粗布外套,独自站在帐篷外,望着远处被朝阳染成淡金色的山峦,眼神深邃。


    刀疤陈提着个铁皮桶从炊事帐篷里出来,里面装着刚煮好的米粥,热气腾腾的。


    他看到寸文山,脚步顿了顿,走过去递上一个粗瓷碗:“六爷,喝点粥暖暖身子。”


    寸文山接过碗,吹了吹热气,小口抿了一口:“刀疤,我们今天就动身去城里了。”


    刀疤陈似乎早有预料,并不意外,只是点了点头:“我明白,勐拉城里才有正经生意可做。”


    他顿了顿,又说,“六爷,这据点您也知道,隐蔽得很,以后要是有啥难处,尽管回来,这儿永远是您的家。”


    寸文山放下粥碗,从怀里掏出张折叠的纸条递过去:“这是我在城里的落脚点,有事可以去那儿找我。”


    刀疤陈接过纸条,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拍了拍:“放心,六爷,我记着了。”


    他尤豫了一下,搓了搓手,“六爷,有件事我想请您帮个忙,不知道您方便不?”


    寸文山挑眉:“你说。”


    就在这时,段景宏和龙楚雄也醒了,正从帐篷里钻出来。


    段景宏听到两人的对话,心里有些好奇,拉了拉龙楚雄的骼膊,压低声音问:“龙哥,六爷刚才给刀疤陈的地址,是啥地方?”


    龙楚雄打了个哈欠,揉着惺忪的睡眼,往嘴里塞了块烤的硬邦邦的面饼:“还能是啥?六爷藏文物的地方呗。”


    他见段景宏一脸疑惑,又解释道,“你以为刀疤陈这一路白忙活啊?又是带路又是帮忙打架的,图啥?还不是图六爷手里的宝贝。”


    他往地上啐了口唾沫,压低声音:“这世道,所有关系都不牢靠,兄弟情、江湖义,那都是嘴上说说的,只有利益最牢靠,全都是因为利益聚到了一块。”


    “六爷把藏文物的地址告诉他,就是给了他个念想,也是个保障,这样刀疤陈才敢真心帮咱们。”


    段景宏恍然大悟,点了点头。他想起之前在船上,刀疤陈拿出的那些文物,看来这人对古董确实很感兴趣,也难怪会对寸文山如此殷勤。


    那边,刀疤陈已经跟寸文山说明白了自己的请求:“六爷,我前阵子收了点东西,自己看不准,想请您帮忙掌掌眼。”


    寸文山笑了笑:“这点小事,有啥不方便的。”


    刀疤陈顿时喜上眉梢:“那太好了!六爷,东西都在附近的仓库里,我这就带您过去。”


    沐孟莲也收拾好了东西,背着那个装着枪的帆布包,走到段景宏身边:“走吧。”


    一行人跟着刀疤陈往山谷深处走去,走了约莫半个时辰,来到一处隐蔽在悬崖下的山洞前。


    洞口被茂密的藤蔓遮掩着,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刀疤陈走上前,拨开藤蔓,露出一个锈迹斑斑的铁门。


    他从腰间掏出把钥匙,打开门锁,“嘎吱”一声推开了门。


    一股混杂着尘土和霉味的气息扑面而来。刀疤陈点燃一盏马灯,往里照了照:“里面请。”


    众人走进山洞,里面竟然是个宽敞的仓库,借着马灯的光线,可以看到里面堆放着各种各样的东西,琳琅满目。


    有摆放在木架上的瓷器,有挂在墙上的字画,还有堆在地上的青铜器和玉器,简直象个小型博物馆。


    龙楚雄看得眼睛都直了,忍不住伸手想去摸一个看起来象是玉佛的摆件,被沐孟莲一把打了回去:“别乱动。”


    寸文山走到一个木架前,拿起一个青花瓷瓶,仔细端详着。


    他回头看了段景宏一眼,突然说:“小龙,你也来看看,说说这些东西怎么样。”


    段景宏愣了一下,随即明白过来,寸文山这是想给他一个表现的机会。


    他定了定神,走到木架前,开始仔细查看这些文物。


    他首先拿起一个看起来象是唐代的三彩马。这匹马通体呈黄、绿、白三色,造型栩栩如生,马的姿态昂扬,仿佛正要奔腾而去。


    段景宏用手指轻轻抚摸着马身,感受着上面的釉色:“这三彩马釉色鲜艳,色彩搭配和谐,胎质细腻,看起来象是唐代的真品。”


    “不过”他话锋一转,“马的尾巴部位釉色有些不均,而且底部的落款有些模糊,象是后人仿造的。”


    寸文山点了点头,示意他继续。


    段景宏又拿起一幅字画,展开来看。


    这是一幅山水画,画中山峦叠嶂,水流潺潺,笔法细腻,意境深远。


    他仔细看了看上面的题字和印章:“这幅画笔法娴熟,墨色浓淡适宜,看起来象是明代画家唐寅的风格。”


    “但印章的字体有些生硬,而且纸质也不如明代的纸张细腻,应该是清代仿的。”


    他又走到一堆青铜器前,拿起一个鼎。


    这个鼎造型古朴,上面刻着复杂的纹饰,看起来年代久远。


    段景宏用手指敲了敲鼎身,听了听声音:“这鼎的声音清脆,说明质地很好,纹饰也符合商周时期的风格,应该是件真品。”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