哐当!
牢房的门被打开了,赵氏没有急着离开,而是看了眼牢房里的众女眷。
她忽地跪下,冲着为首的太夫人叩头:“母亲,恕儿媳不孝,不能再伺候您了!”
太夫人冷眼看着赵氏,用力抿着嘴唇。
儿媳妇不能跟王家共患难,她自是恼怒,甚至有些怨恨。
可她又知道,这才是人之常情。
且——
就在太夫人眸光闪烁,准备开口提醒的时候,赵氏抢先说道;“母亲请放心,儿媳今日归家,明日定会去城门口送行。”
她会想办法给王家众人弄些银子、衣物、吃食等。
这,不只是为了所谓的情分,更是为了她的儿女们。
听赵氏这么说,太夫人脸上的冷意才略略消散了些。
缓和了语气,太夫人压制着对赵氏的恨意,轻声道:“也罢,刚才姒姐儿说得没错,王家之祸,本与你无关。就算你不主动和离,我也是要放你走的!”
“回到赵家,你不必太惦记我们。照看好姒姐儿,你好生过自己的日子吧。”
太夫人语气虽还是有点儿生硬,但说出的话,却颇为通情达理。
赵氏大受感动,十几年的婆媳矛盾,在心底无数次对恶婆婆的咒骂,仿佛在这一刻,都化作了云烟。
赵氏眼含热泪,脸上带着愧疚与感动:“母亲!儿媳对不起您,对不起王家啊!”
见到赵氏这幅模样,太夫人眼底飞快地闪过一抹得意。
她又看向王姒:“七丫头,六丫头刚才是为了让你心无负担地留在京城,这才说了许多违心的话,你可不要记恨她。”
“她是姐姐,确实该照顾妹妹,可你作为妹妹,更该礼让姐姐!”
“这份礼让的恩情,你当牢记于心。”
“七丫头啊,你在卫国公府锦衣玉食,享受平安富贵的时候,切莫忘了你的姐姐,为了你,在流放的路上吃苦受罪,在苦寒的边城艰难度日……”
太夫人摆出一副公正老祖宗的模样,对着王姒就是一通说教。
王姒垂下眼睑,掩藏住眼底的冷意。
前世跟着去流放,与太夫人相处了好几年,早已看透了她的真面目。
那时只知道太夫人不慈,没想到她还这般偏心。
哦不,前世也是有征兆的。
只不过他们王家衣锦还乡,而留在京城的王娇却过得凄惨。
太夫人以及王家众人偏疼些,王姒只当他们是在“惜弱”,是“补偿”。
重生一世,王娇抢着去流放,为了达到目的,还不惜辱骂赵氏。
太夫人为了王娇,睁着眼睛说瞎话,强行为她洗白。
还试图给她王姒扣上道德枷锁,让她认下王娇这个“恩人”。
呵!做梦!
前世穿越,今生重生,王姒足足活了三辈子,早不是单纯好骗的傻子。
她扑通一声跪在赵氏身边,挤出两滴泪:“姐姐原来是为了我,这才辱骂母亲!”
“姐姐待我这般好,我亦不能让姐姐受委屈!”
“姐姐,还是你跟着母亲走吧,我留下来,伺候祖母、照顾父亲——”
不等王姒把话说完,王娇就大叫一声:“不行!我才不要留在京城,我就要去流放!”
王娇没想到,事情已经快成了,向来疼爱她的祖母却跳出来搞破坏!
她赶忙看向太夫人,递给对方一个急切的眼神:祖母!别说了!没得坏了我的好事儿!
太夫人读懂了王娇的眼神,险些气个倒仰。
这孩子,到底是怎么了?
不等太夫人开口问询,王娇就抢先扑到了她身边。
王娇趴在太夫人的耳边,飞快地说道:“祖母,这件事,您不懂!待会儿我再和您解释!”
太夫人那叫一个恨铁不成钢。
王姒仿佛没有看到这对祖孙的互动,她继续说道:“姐姐,祖母说得对,我作为妹妹,理当谦让——”
“不!我才不要你让!”
王娇真是急了,担心事情有变,便不管不顾地喊了一句。
众女眷都怪异地看着王娇。
王娇这才反应过来,赶忙补救:“都是自家姐妹,很不必让来让去!”
“我、我舍不得祖母,你更心疼母亲,我去流放,你留在京城,岂不两全?”
王姒缓缓点头,轻声道:“所以,姐姐,不是你让我留在京城享福,而是你在祖母与母亲之间,选择了祖母!对吗?”
又所以,王娇才不是为了妹妹而不得不去吃苦的好姐姐,更不是母亲的好女儿。
王姒,赵氏以及赵氏身后的卫国公府,都不欠王娇的!
赵氏不是不知道大女儿跟婆母关系更好。
从小就是如此,十二三年了,赵氏早已习惯。
赵氏甚至明白,刚才大女儿骂她自私凉薄的话,也不是为了劝说妹妹的违心话。
阿娇是打从心底里觉得她赵晚贪恋富贵,不愿与夫君、与女儿同患难。
赵氏什么都知道,偏她是个做母亲的,哪怕被女儿伤透了心,也做不到怨恨女儿。
就算阿娇有错,也是她这个当娘的,没有教好她。
道理是这个道理,赵氏这些年一直都默默忍受。
但,今日阿娇数次拒绝跟她走,让赵氏忽然意识到:大女儿对他这个母亲,是真的没有半点孺慕与孝心,她是真的厌弃生她养她的亲娘啊!
心,彻底被伤透,正在死去。
“姐姐说得对!我确实更心疼阿娘,心疼她拼死拼活的生下我们,心疼她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为了我们,更是百般忍让。”
就在赵氏对女儿心死的那一刹,王姒坚定地说道:“别说是跟着母亲留在京城了,就是跟着母亲去流放,我也愿意!”
王姒一边说着,一边握住赵氏的手:“阿娘,您别难过,我会陪着您,照顾您、孝顺您!”
“……好!”
赵氏握紧女儿的小手,她抬起头,眼底不再有愧疚,那道无形的道德枷锁,被小女儿亲手打破!
她,不欠武昌侯府,更不欠王庸。
唯有孩子们……她会想办法,多给他们准备些东西。
她还会求着父兄,派几个人,沿途跟着。
好歹让他们平安抵达边城,顺利在边城安置下来。
其他的,赵氏就不强求了。
她只要问心无愧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