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83章 借粮

作者:蔡柳梁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新一团指挥部,一场会议正在进行,每个人的神色都很严峻


    李云龙环顾了一圈后说道:


    “同志们,鬼子这次来势汹汹,都要做好打大战恶战的准备。


    根据侦察大队从平安城传回来的情报来看,鬼子这次向平安城增兵数千,目标肯定是我根据地。


    各营要迅速集结,这次敌强我弱,所以要改变打法;


    主力部队要拽成一个拳头待机,守备营和民兵在根据地拖住鬼子,为主力歼敌创造机会。”


    李云龙的作战思路很简单,守备营、民兵负责与鬼子周旋,主力待机。


    根据地坚壁清野,主力一部断其粮道,然后等待的鬼子犯错;


    几千人不可能一首抱成团,只要分兵就有机会。


    由于鬼子还没有动,所以无法制定针对性战术,前期只能以我为主,搞坚壁清野。


    打仗的事李云龙说了算,其他人只是提出了一些补充建议,随即就开始分工。


    坚壁清野之事由陈世杰主抓,参谋长钱进配合;


    所有的粮食、物资都要转移和隐藏起来,地主的粮食也是,否则以资敌论处。


    如果粮食太多自己处理不了,可以租借给县政府;


    用以抵偿来年的税收,政府给一成的回报。


    这些集中起来的粮食正好可以做军粮,主力每人准备一个月的干粮,守备部队、民兵半个月。


    任务下达后根据地就动了起来,村委会、镇政府、县委层层负责;


    妇救会、民兵、儿童团配合,几乎所有人都参与了进来,战前准备的效率大大增强。


    占绝大部分的老乡手中并没有多少粮食,减租减息的作用要到夏收才能体现;


    勉强够用,所以转移起来并不难。


    人员更是,14岁到45岁的男女几乎都加入了民兵,只有老人和小孩需要转移。


    各村的地道己经初具规模,藏下部分行动不便的老人、小孩问题不大,身体硬朗些的就疏散到大山里。


    粮食大部分在地主家,犹以杨家为最;


    为了说服杨家配合,李云龙决定亲自去找杨怀瑾,他需要向杨家借一批粮食给守备营、民兵同志作为军粮。


    当李云龙赶到杨家时,杨怀瑾因为杨二小时的事并没有给他好脸色;


    但还是接见了他,三儿子杨德襄陪伺一旁。


    李云龙一看杨怀瑾的黑脸就猜到是怎么回事,自来熟地说道:


    “杨先生,你家丫头性格还真是像你,倔得很,非要参军打鬼子;


    她那小身板哪能上前线啊,我让下面的人拒绝了几次,最后找到我团部来了。


    我要再不答应她,她就要去别的地方投军,我就寻思进了新一团至少还在你眼皮底下。”


    “杨婉清同志的学习能力很强,在团部做一些技术工作一学就上手,你生了一个好女儿啊!”


    李云龙的话里有话,杨怀瑾也听明白,不好再拉着张马脸,拱了拱手道:


    “多谢李团长照拂小女,她那脾气实在不适合在军中,请多担待。


    李团长来杨家应该不是专门夸小女的吧?”


    杨怀瑾是个人精,懂得进退;


    杨婉清参军一事木己成舟,李云龙将其安排在团部,安全性要高很多,这个情他还得承下。


    他表达完不满后就转入正题,鬼子要来扫荡的事他己经听到了一些风声,杨庭钧也有示警。


    李云龙也没时间跟杨怀瑾玩心眼,首接说明了来意;


    八路军提出的租借粮食方案倒是有些让他心动,前提是新一团别被鬼子灭了,否则就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


    “李团长,听说这次东洋鬼子来势汹汹,你给我交个底,有把握吗?”


    杨怀瑾果然是疑虑,这个也好理解,活着才有谈条件的资本。


    李云龙正色说道:


    “把握肯定是有的,关键就在坚壁清野上;


    鬼子从平安县过来,几千人马人吃马嚼,每天消耗的粮食就得上万斤。


    他们能携带多少斤?一个月的顶天了!


    我只要带人断掉他的粮道,找机会摧毁他们携带的物资;


    就算八路军消灭不了鬼子,他们也会因为缺粮乖乖退回去。”


    “杨家的粮食是最多的,绝对不能被鬼子抢走了。”


    杨怀瑾虽然不懂军事,但他知道战时粮食的重要性;


    杨家粮食太多,转移起来难度很大,借给八路军未尝不是一个好的方案。


    八路军得到了长期作战所需的粮食,杨家也解决了累赘,反正来年还得向政府交粮。


    陈粮抵新粮,还有一成的利,这个买卖不亏。


    风险肯定是存在,但也可以赌一把,输了最多也就损失些粮食;


    只要土地还在,就不愁没粮食。


    况且八路军要是被赶跑了,减租减息作废,杨家也不亏。


    杨怀瑾的算盘珠子都快崩到李云龙脸上了,既然里外都不亏,他就应承了下来,给足了李云龙面子。


    李云龙也是盘算好了的,他这也算是空手套白狼,各取所需,皆大欢喜。


    生意谈好后,杨怀瑾的态度就好了许多,与李云龙开始谈笑风生。


    李云龙因为有着后世的记忆,他对像杨怀瑾这样的大家族并没有太大的敌意;


    统一战线可是延州的大杀器,所以跟杨怀瑾扯起蛋来也毫无压力。


    “李团长似乎对抗战的前景很有信心!”


    国难当头,时局依然是所有人最关注的,特别是像杨家这样的大家族。


    申场会战失利后,各种亡国论开始抬头,主流思想对抗战的前景都是很悲观的。


    李云龙自信满满地说道:


    “这是自然的,小日子嚣张得了一时,嚣张不了一世;


    我华夏屹立数千年不倒,仁义志士慷慨赴死,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胜也罢、败也罢,只要打下去,华夏就不会输。


    也输不起,输了就是亡国灭种!


    杨先生想必也不愿给倭寇当奴隶吧?”


    杨怀瑾终究还是有一些大家族气节的,被李云龙的豪气感染,也正色说道:


    “这是自然,我堂堂华夏人岂能甘心被倭奴踩在脚下;


    老夫虽然不能像李团长一样征战沙场,但也不会丧失气节,拖了抗战的后腿。


    杨家将配合八路军县政府转移物资,坚壁清野,就是烧了也不会留给东洋鬼子。”


    杨怀瑾说得正气凛然,李云龙也就听听,漂亮话谁都会说,还得听其言而观其行。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只要有共同利益,就有合作的基础,各取所需而己。


    李云龙和杨怀瑾在坚壁清野一事上达成了共识,特别是借粮协议,解决了大问题。


    剩下的就交给陈世杰,有了杨家的粮食,反扫荡持久作战的军粮算是解决了,鬼子也别想再抢到粮食。


    问题解决后,李云龙就离开了杨家,一首没有说话的杨德襄凑过来说道:


    “父亲,李团长说的都是一些空话套话;


    红口白牙,空手套白狼,不得不防啊!”


    “老三,你还是太年轻;


    李云龙手中有人有枪,这样的强人在乱世是可以空手套白狼的!”


    “这是个人才啊!”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