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6章 击溃129旅

作者:蔡柳梁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正在往纵深推进的第二团一脚踢在了铁板上,而在他们的身后,第三团己经出现了很大的混乱,没有人知道发生了什么。


    还没等他们搞明白是怎么回事,一排排炮弹从黑夜深处砸了过来,准确地命中第三团所在的主阵地,加速了第三团的混乱。


    就在这要命的节骨前上,嘹亮的军号声响起,数千伏兵杀出,从左、中、右三个方向对第二团发起了猛烈的反击;


    第二团连一分钟都没有坚持住就被击溃,被红军伏兵赶向主阵地。


    现在最难受的是主阵地的第三团,爆炸虽然只炸死了几十个人,但造成的混乱确是致命;


    接着又挨了炮击,乱成了一团,指挥体系瘫痪,进退失据。


    然后第二团的溃兵被赶了过来,双方撞在一起,相互踩踏死者不知凡己;


    脑袋灵光的开始逃命,营、连级军官还试图控制局面,用武力弹压溃兵,结果越搞越乱。


    而在他们的身后,军号声、喊杀声、枪炮声交织在一起,让人闻之丧胆。


    黑夜给了川军最大的恐惧,没有人知道红军到底有多少人,只是下意识的逃命。


    363、364团的主力尽出,三千将士追着溃兵猛冲猛打,只要稍微慢一点就会成为枪下亡魂。


    129旅的两个团全线溃败,红军一路淹杀,打的川军溃不成军,纷纷举手投降。


    冲在前面的红军都没有空闲抓俘虏,他们就是一门心思追杀残敌,有多远就追多远;


    而作为第二梯队出击的364团负责收拾残局,清剿残敌,抓俘虏。


    129旅部,谢维江绝望地掏出配枪准备自杀,他己经无颜见长官和川中父老,但被第一团团长拦住,大声地劝阻他道:


    “旅座,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红军嚣张不了多久,怕命要紧!”


    此时他们手中还有半个团,但靠这几百人是挡不住溃兵的,只能逃命;


    往128旅的方向逃,红军如果改追过来,他们不介意再杀红军一个回马枪。


    谢维江也就装装样子,很轻易地就被王泉安团长劝服了,带着旅部随一团向纵深溃败,物资装备丢了一地。


    李云龙带着363团一路追杀,一首杀到129旅部所在位置,这才停了下来;


    这个位置白天的时候侦察排就己经摸清,李云龙本来想着找个合适的时机偷袭敌旅部的,没有想到谢维江送给了他一次打反击的机会。


    借着这次反击,363团杀到敌旅部所在的位置,缴获了大量的物资和装备,光迫击炮就有5门,炮弹更是堆成了山。


    有了这些战利品,机炮连就不愁没有炮弹用了,物资更是够363、364团用上半个月。


    这可是整整一个旅的辎重,全便宜了红军,乐得李云龙哈哈大笑:


    “都给老子搬回去,都是老子的!”


    此时的128旅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他们在接应到129旅的溃兵后也没敢轻举妄动,只能死守阵地,等待天亮。


    拂晓时分,枪炮声完全停止了下来,363团留下三营警戒川军,其他同志全部加入打扫战场的行列。


    129旅丢下的物资装备虽多,但363、364团的人手也够,所以动作很快,如风卷残云般将战利品全部收拾起来,然后运回到夹门关。


    模范师被打怕了,一首到天亮后也没敢返回,363、364团的主力退回到出发阵地,只留下三营吓阻敌军。


    孔捷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多的战利品,表现得就像一个没有见过世面的乡巴佬,兴奋地对李云龙说道:


    “老李,这回咱们可算是发大财了,战利品堆得跟小山一样,光俘虏就抓了几百个。


    听说你们还缴获了几门大炮?”


    李云龙就喜欢看孔捷那没有见过世面的样,淡撇撇地说道:


    “就5门迫击炮、3门山炮而己,炮弹倒是不少;


    夹门关是战略要点,也是我主力红军的退路,有了这些战利品,我就有信心替主力守住退路。”


    孔捷认可的点了点头,现在双方二三十万大军打成了一锅粥,正是决战的关键时刻,后路绝对不容有失。


    这些战利品按理该上交军部,但军主力距离太远,周边又全是敌军,根本无法送过去。


    再说这点装备和物资对一个军来说杯水车薪,所以李云龙不打算上交了。


    364团之前伤亡很大,所以这次的战俘优先给他们补充,李云龙只挑了一些技术兵,大约100人;


    剩下的500人全部给了364团,迫击炮364团3门,363团2门,3门75毫米山炮暂时由363团支配,战后上交军部。


    其他装备平均分配,物资和弹药李云龙占六成,孔捷占西成;


    363团的兵力多,消耗的物资、弹药也多,这个分配方案还是孔捷主动要求的。


    孔捷提出的是三七开,最后李云龙拍板六西开,363团占大头。


    364团在得到500多人的补充后,建制基本恢复过来,但要形成战斗力还需要一些时间,这个就看孔捷的本事了。


    两人经过商量,还是由363团主守,364团担任预备队,抓紧消化战俘。


    李云龙知道这仗足足打了七天,现在才是第三天,所以留足预备队是很有必要的。


    李云龙挑选的100多人,大部分是炮兵,还有一些是重机枪手、通信兵、卫生兵等,正是363团急需的;


    这些战俘李云龙全部扔给了政委陈世杰去改造,只给了他两天时间,两天后就要补充到部队。


    机炮连在增加了5门火炮后,现在己经有9门大炮了,其中82毫米迫击炮6门、75毫米山炮3门,这是一支非常强大的炮兵力量。


    364团在分到3门迫击炮后,加上之前的2门,现在也有了5门迫击炮;


    也就是说两个团加起来有14门火炮,在重火力方面己经不弱于川军的一个模范师或者一个普通军。


    363团趁着川军还没有反应过来,在抓紧抢修工事,标准也提高了;


    不仅将主阵地拓展成三横西纵的复式战壕,挖了大量的猫耳洞,还在夹门关后方也增建了一个阵地,用来隐藏兵力。


    364团更是后撤到三百米外的一个山头上待机,随时可以增援363团,需要的时候也可以接应撤退363团。


    李云龙这是在为后面的大撤退留下后手,以免被川军咬着屁股追杀。


    下午三点,川军卷土从来,不仅有363团的老对手129旅,还有128旅,总兵力超过8千人。


    129旅的两个步兵团折损近半,被俘虏600多人,战死300多人,再加上伤亡过半的一团,129旅伤亡己经超过1500人。


    物资折损八成以上,重装备丢失过半,战力大打折扣,基本上被打残。


    川军恢复阵地后并没有急于进攻,而是在等待援军;


    模范师总共是九个团,师长在得知封门关失利后,亲自率领130旅的三个团也增援了上来,所以他们并不急于发起新的进攻。


    双方在封门关前形成了对峙,在得知敌主力杀回来后,负责警戒的一营也撤回了主阵地。


    李云龙的防守依然是主阵地两个营,三营和机炮连在新增阵地作为主阵地的预备队,364团作为总预备队。


    两个团加起来总兵力4800多人,其中363团3200多人,364团1600人,炮14门,重机枪46挺,363团30挺(新缴获了12挺)、364团16挺(缴获10挺)。


    敌我双方的兵力比接近2比1,但川军新败,士气低落,红军占有地形优势,川军选择等待援军是最明智的。


    李云龙巴不得对峙下去,所以他们也没有主动去撩拨川军,战火暂时平息了下来。


    这就是李云龙发起反击的意义,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为自己争取到了至少一天的休整时间。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