闸北宝山路,陆凡站在一片巨大的废墟前,眉头紧锁,心情沉重。
通过几堵残存的墙壁,依稀能辨认出这曾经是一幢宏伟建筑。
这里,就是夏云庭心心念念的东方图书馆旧址。
“来晚了…来太晚了…”陆凡低声自语,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他答应夏云庭寻找东方图书馆的藏书时有多爽快,现在他就有多失落。
眼前这片彻底化为齑粉的废墟,让他的承诺瞬间变得苍白无力。
连建筑都荡然无存了,书卷又怎能幸存?
陆凡蹲在路边抽起了闷烟。
“凡哥,你在这边做什么?”一个温和的女声从旁边传来。
陆凡转头,看见唐丽臂弯里抱着几本旧书,伙同几个的年轻女子,正关切地看着他。
不死心的他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进行最后的确认:“这里以前是不是东方图书馆?”。
“你在找东方图书馆?早就什么都没有了。”
唐丽身边抱着书籍的年轻女子一脸惋惜的说道。
“东方图书馆不是号称亚洲第一图书馆吗?怎么就成这样了?”
陆凡脸上满是不解,在他的印象里面图书馆毁于淞沪会战。
唐丽目光看向那片触目惊心的废墟,眼神中流露出深深的痛惜和愤怒。
商务印书馆的印刷厂、编译所,还有这东方图书馆…被炸毁了!”
她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悲愤:“那还不算完!
到了2月1日,小鬼子的浪人又丧心病狂地纵火焚烧了商务印书馆的仓库。
大火烧了几天几夜,几十万册珍贵的古籍、善本…都…都化成了灰烬!”
闻言,陆凡的心一下子沉到了谷底,东方图书馆被毁了5年了。
夏老的委托,恐怕真的无法完成了。
“难道…一点都没留下吗?”陆凡抱着最后一丝渺茫的希望问道。
唐丽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情绪。
看着陆凡眼中深切的失望,忽然想起了什么。
她眼神微微一亮:“凡哥,整套肯定没有了,不过零散倒是可以找找看。”
一句话又把陆凡希望点燃了,他急切的问道:“怎么找?”
她指着远处连片的、低矮破旧的棚户区:“凡哥您知道吗?
当年图书馆被炸、印书馆被焚的时候,闸北的很多普通百姓,不顾危险冲进火场和废墟。
他们不懂那些书有多珍贵,但他们知道那是文化,那是传承,不能就这么没了!
很多人拼了命地往外抢书,有的被砸伤,有的甚至…”
唐丽的语气带着敬意:“那些被抢出来的书,很多都上交了。
但也有些…被识字的、或者懂得珍惜的人把一些残本悄悄藏了起来。
这些年我们在这边做义工,就见过好几户人家有图书馆的藏书,不过大多数都己经残破。”
陆凡眼中的沮丧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柳暗花明的振奋。
一个小时之后,东方图书馆的旧址上支起了一个简陋却醒目的摊位。
一块硬纸板上,用浓墨写着:
“高价收购旧书,尤重古籍、残卷、带‘东方图书馆’或‘商务印书馆’印记的图书”。
消息像风一样在棚户区传开。
起初只有零星几个好奇的人围观。
但当陆凡拿出真金白银,换了几本破旧的东方图书馆的藏书后,人群开始聚集。
老人、妇人、半大的孩子,听清楚收购的东西后,纷纷回家翻箱倒柜。
他们把家里压箱底、糊墙、甚至引火用的“字纸”都找了出来。
陆凡耐心地翻看着送来的每一本残破书卷。
大部分是普通的识字课本、黄历、甚至报纸,但他眼神锐利,不放过任何一丝可能。
一个头发花白、穿着打满补丁褂子的老者,颤巍巍地递过来一本粘连在一起图书。
陆凡小心地分开,虽然书页粘连,边缘焦黑
但扉页上清晰的“东方图书馆藏书印”让他精神一振。
他立刻付给了老者远超预期的五块银元。
这一下大家有了具象的目标,新一轮的兑换潮悄无声息的拉开。
没多久,他就收几百本东方图书馆的藏书。
几个小时的摆摊收书,陆凡看尽闸北棚户区底层人民的贫困、破败和挣扎。
魔都十里洋场风光无限,可繁华的表层之下是累累白骨。
这个埋骨之所就是这片棚户区。
一个想法在脑海里面越来越清晰。
秉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借此机会宣传招工事宜。
他随即对旁边帮忙维持秩序的赵诚强低语了起来。
同样出闸北棚户区的赵诚强越听眼神越亮。
得到陆凡的授意,他激动站起身喊道:“各位乡亲父老,收书继续,有好书,尽管拿来!”
看到人群都聚焦在他身上,分贝再次提高:“另外!我这边有大量的工作岗位。
我老板在长沙北郊新港,正在建一个大型工业区,需要大量人手。
壮劳力、能吃苦的妇人、手脚麻利的半大小子,都要!”
人群瞬间安静下来,每一双眼睛里都充满了难以置信和渴望。
这个时代稳定的工作有着致命的诱惑力。
“干什么活?”有人大着胆子问。
“前期是力气活:平整土地、挖沟渠、搬材料、修路。”
赵诚强眼见有成效,更加卖力讲解起来。
“后面盖厂房、宿舍,需要木工、瓦工、小工。
包吃住,工钱日结,现钱!不克扣!只要肯干,就能有饭吃,有钱拿。”
“真的假的?”
“长沙新港在哪儿?”
“包吃包住,这么好?”
“真给现钱?”
人群瞬间炸开了锅,七嘴八舌地问起来,眼神里燃起了希望的火苗。
“我叫赵诚强,同样出自闸北,不少人应该都认识我。
有兴趣的明天可以去找六合纺织厂门口登记。
到时候你们会看到详细的招工广告,以及你们最关心的薪资待遇。
想去的,符合要求的,当场就能定。
华夏人不骗华夏人,大伙帮忙宣传宣传。”
赵诚强登高一呼,首接开启广告模式。
“我也去!”
“我们一起去。”
“一起一起,这么好的事情,大家一起去。”
一人领头,周边的人纷纷响应。
陆凡看着充满希望的眼神,心中的阴霾散去不少。
淞沪会战生灵涂炭,自己以工代赈,让他们去长沙工作,看似让人们背井离乡。
但至少,给出了一条让这些困顿的人们靠双手养活自己、走向新生的路。
算是自己为这片苦难的土地提前留下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