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78章 蒸蒸日上(3)

作者:星辰剑客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征东将军府的汇总性会议,原本计划是两日的,但因为曹昂有意讲一些话,好让参会群体引发思考,故而又延长了一日。0*0!晓-税`旺¢ `追+嶵\辛_彰~踕¨


    这样一场涉及面广的会议,让与会众人开下来是极为疲惫的,但同时也是收获颇丰的。


    因为这场会议,使得他们对征东将军府有了更全面认识,而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对战争有了不同的看法。


    战争的确是消耗极大的,可如果说在某些特殊的处境或时局下,有意识的去做些什么,这是可能带来不一样的改变。


    国虽大好战必亡。


    国虽大忘战必危!


    这也是曹昂想通过这种方式,传达给麾下的观点之一。


    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都是要辩证着去看待的,不能说事情还没有明确时,就先入为主的去下定论。


    “孔明找某是有什么事吗?”


    内院,书房内。


    曹昂将沏好茶的茶盏,递到诸葛亮的跟前,脸上带着几分笑意,诸葛亮伸手接过,眉宇间透有复杂之色。


    诸葛亮的神态变化,曹昂是尽收眼底的,但他却没有多说别的。


    在此前的会议中,诸葛亮是讲明了军屯、军工、船舶的诸项事宜,针对军屯规模,人口,附属产业,军工,船舶等各个方面,详细汇报了在各州郡国县的情况,与接手时比起来,整体是有极为显著的改变及提升。


    也是这样,让不少人刮目相看。


    最初诸葛亮接管这摊子事宜,其实是有质疑和议论的,毕竟诸葛亮太过年轻了,哪怕其在荆南,在荆北出乱时有不俗表现,但这并不代表其就一定能扛起这份重担。.比~奇·中+蚊~徃~ ~首_发/


    军屯、军工、船舶这三大方面,都是征东将军府极为重要的事宜,且它们涉及到的不是一州之地,而是西州之地。


    如果这些事宜,到诸葛亮手里没有做好,甚至出现了倒退,这对征东将军府,对西州之地,甚至是军队都会有极大影响的。


    诸葛亮虽然知晓这些,但对此并没有说什么,他用了实际行动来作为有力反击。


    “亮这次来见公子,是要钱粮的。”


    诸葛亮将茶盏放下,表情正色的看向曹昂,“军屯学被公子列为机密,所以在前几日的会议中,亮没有谈及丝毫。”


    “在过去这半年多,军屯学在原有基础上又增扩不少,并开设了冶炼、船舶、术算等一众新学科。”


    “军屯学推行的是全免政策,所以原有配额不足以支撑今下的体量,亮希望公子能多追加些配额。”


    该来的终是要来啊。


    曹昂心中暗叹一声,暗中发展军屯学,这是必然会经历的一个过程,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涉及军屯学的开支会不断增加。


    没办法。


    对于底层黎庶子弟而言,想要启蒙接受教育,是一件极为困难且奢侈的事情。


    如果想要摆脱士族阀阅、豪族郡强等特权群体的掣肘,曹昂必须要从根子上去解决才行,那就是扩大受教育群体规模。~嗖~艘*小?税,枉? ·首\发+


    军屯学无疑是最好的途径,但前提是要解决受教育群体的后顾之忧,曹昂其实能做的很少,即免除他们的受教育开支,管两顿饭,对其中表现优异的,进行一定的奖励赏赐,这样才能叫军屯学运转起来。


    “需要多少?”


    在沉默刹那后,曹昂开口道。


    “至少一倍。”


    诸葛亮将事先准备好的文书拿出,递到了曹昂的面前,“且从明年底开始,这个配额每年要保持一定增幅,如此方能确保军屯学的良性运转。”


    曹昂接过文书,翻开细阅。


    通过文书上的各项详细开支,曹昂知道诸葛亮是完美主义者,再细微的数值,他都要计算的清清楚楚。


    “眼下征东将军府拨付不了这笔开支。”


    过了很久,曹昂将文书合上,讲出让诸葛亮不愿听到的话,“为了水利及驰道建设,在过去半年多时间,征东将军府对外颁售了数批特别债券,好在有前线不时传回的战报,才得以将这些债券悉数卖出。”


    “而征东将军府的各项事宜,需要开支的份额都很大,针对这些开支,阎公他们争吵过不知多少次,这个时候要挤出一笔开支,且不能对他们明确用途,这肯定是会吵翻天的。”


    “可军屯学不能拖!”


    诸葛亮眉头微蹙道:“当初公子说过,亮接手军师左将军的这些事宜,是会全力支持亮的。”


    上钩了。


    见诸葛亮如此,曹昂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笑。


    这就是他想要看到的。


    对诸葛亮,曹昂向来以静制动,没办法,诸葛丞相的威名别人不知,他却是很清楚的。


    想要改变诸葛亮的想法,使得其能融入到曹氏这个群体中,其难度是不亚于改变荀彧的想法的。


    汉室的深入人心,对一些人是很难改变的。


    可即便是再难,曹昂也必须要去做。


    曹氏


    取代刘氏,问鼎这个快一统的天下,这是任何人都不可阻止的,因为大势己经推到了这里。


    曹操不做皇帝,而是做权臣的话,那会面对什么,曹昂比谁都要清楚。


    所以他必须要推动某些事去前行。


    “军屯学的重要性,我比谁都清楚,但眼下确实有困难。”


    曹昂不急不缓地开口: “不过有一件事,或许能满足孔明的需求,只是不知孔明是否愿意。”


    讲到这里,曹昂站起身朝一处走去。


    在诸葛亮疑惑的注视下,曹昂走到书架上,拿起一份案牍转身,“在过去,豫州治下有一批群体,暗中勾结国贼袁绍,企图阻止讨袁一战功成,继而达到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


    “这些,是关于他们所做罪证,有司己针对此事展开行动,不过为叫世人知晓真相,某打算在襄阳进行审判。”


    讲到这里时,曹昂将所拿案牍,递到了诸葛亮的跟前。


    诸葛亮显得有些犹豫,但在曹昂的注视下,将案牍接了过来。


    “如果孔明愿意的话,可以将这个案子接下来。”


    曹昂表情自若道:“只要能将此案审清楚,叫世人知晓真相,那么针对这些奸佞败类的查抄所得,某到时可顺势交由孔明来处置。”


    诸葛亮没有说话,而是在翻阅这份案牍。


    曹昂见状也没有说别的。


    这本身就是给诸葛亮准备的,针对代汉诈出的那些群体,曹昂是进行细致分属的,而分开的这些案子,是要交由对应的人来负责的。


    其中一份,就是曹昂留给诸葛亮的。


    只要诸葛亮接了,那么到后续,曹昂会将另一特殊群体,即在豫的汉室宗亲,一并交给诸葛亮审讯。


    诸葛亮是没有明确投效之意,但只要其身上属于曹氏的印迹多了,那么有些事就不可阻止了。


    曹昂知道自己这样做不太地道,但是为了曹氏他必须要这样做。


    现在就看诸葛亮的选择了。


    “亮,需要好好想想。”


    不知过去了多久,诸葛亮合上案牍,站起身来对曹昂说道。


    “好。”


    曹昂没有催促,而是平静的点头,“这个案牍,孔明可以带回去。”


    “喏!”


    诸葛亮微微低首应道。


    在曹昂看来,诸葛亮没有首接拒绝,就代表这件事有戏,只要事情是按着他所想的倾斜和发展,至于多等待些时间,这在曹昂看来不算什么,他最不缺的就是时间,还有耐心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