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 第1章

作者:夹心棉花糖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1956年11月底,火苗高级社,第三生产队,赵家。


    “弟妹,三娃子还没好啊?这都几天了,不就是从坡上摔下来了吗?宏发叔都说,就流了点儿血,不碍事的,我看,今天这鸡蛋,还是让家里人都分一口、沾沾光吧!”


    看到从灶房出来的三弟妹、手里又端着个碗的时候,赵家大儿媳妇李秀兰不满地撇撇嘴,扬声道。


    前两天,三房的大儿子跟一群娃子上山去捡柴的时候,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从坡上给摔下来了,可把一群娃子吓得,赶紧去喊了大人来。


    同一个生产队里的宏发叔,是本家的,早些年跟一个老大夫学了点儿本事,勉强算是个赤脚大夫,本事有限,但治点儿头疼脑热,还是不在话下的。


    而且,宏发叔这人,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从来不会弄虚作假,他说三娃子没什么大事儿,那就是没事儿。


    说着,李秀兰就想上前去把碗夺过来,看在三娃子确实流血了的份儿上,吃两天的鸡蛋,她也就不多说什么了。


    但要是三娃子一直不见好,这鸡蛋还能一直吃下去啊?


    李秀兰不乐意,还没分家,三房吃的每个鸡蛋,都是占了他们的便宜,总是拿“头疼”来说事儿,她可受不了!


    陈春梅闪身避开,虽然男人不在家,但她也不是任人欺负的主儿:


    “大嫂,你记错了,宏发叔说的是,三娃子没什么大事儿,但毕竟流血了,还是得吃点好的、补一补,爹娘心疼孙子,也同意了,你有意见的话,要不咱们去爹娘面前说道说道?”


    李秀兰讪讪地收回手,她跟三弟妹争几句,不碍事,但要是闹到老爷子老太太面前,这不是成心给自个儿找不痛快吗?


    “瞧你,我就说说,你还把爹娘搬出来压我了!至于嘛!”


    得了实惠就行,陈春梅没再理会大嫂,端着鸡蛋羹,进屋了。


    “三娃子,醒醒!看,娘给你蒸了个鸡蛋,赶紧吃!省得一会儿二娃子他们闻见味儿、跑进来也要!”


    赵振文,也就是大家口中的“三娃子”,慢腾腾地坐起身来。


    这两天,他一直都是这种昏昏沉沉、迷迷糊糊的状态,吃饭喝水,全都是他娘或者弟弟妹妹端到屋里来的。


    娘去地里的时候,他还听见,怀孕了的二伯娘正跟来家里串门的婶子说,不知道的,还以为三房养了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大姑娘呢。


    但说实话,赵振文其实也不想这样的!


    可谁让,他现在的脑容量,一下子承载不了两辈子的记忆呢?


    大脑接受、理解、消化那些记忆,是需要时间和精力的,赵振文的精力都用在了跟自己前两辈子的记忆“较劲儿”上,哪里还能像没受伤之前那样、活蹦乱跳的呢?


    是的,你没看错!两辈子!


    这已经是赵振文的第三次人生了!


    第一世的他,出生在千禧年,家里条件一般,但好在父母恩爱,放开二胎之后,还给他添了个妹妹。


    从小到大,赵振文的学习都是中不溜儿那一档的,可他有一颗大心脏,每每遇到重要考试,都能超常发挥一把。


    靠着这“运气”,以及出生在教育大省的户籍优势,一路稳稳当当地考上了个211大学,谁知道,本科学历不断贬值,等他临近大学毕业的时候,工作愈发难找。


    而赵振文,就是在参加完面试、回学校的路上,因高空抛物、被砸死的。


    变成鬼的他,还没来得及回家瞅一眼呢,第二世就来了!


    这一世,他出生在封建王朝,是显国公府的家生子。


    家生子,顾名思义,奴才和奴才生的孩子,从生下来,就被打上了奴才的烙印,而且,没有主家给恩典,就算攒够了银子,子孙后代,也依然是奴才!


    赵振文是带着记忆重开的,就算上辈子是个不折不扣、眼里带着清澈和愚蠢的大学生,可他也不甘心一辈子给人当奴才使唤啊!


    于是,他从小就显露出了几分聪明劲儿,又经常在爹娘身边灌输着“读书才能改变命运,带领全家走上人生巅峰”的思想。


    他爹娘倒是没把“将来脱离主家”的话当一回事,就是想着,多读书、多识几个字,将来说不定有机会去外面的铺子里当个管事呢,实在不行,当个账房先生,也总比留在府里被人使唤强啊!


    夫妻俩合计过后,双双发力,最后,还真把赵振文送到了长房庶出的三少爷身边当了个书童!


    别看是书童,但赵振文从小受到的教育,跟少爷们受到的,其实也没多大区别。


    只是,还不等他向三少爷求情、脱了奴籍、去考科举试试呢,世道就乱起来了!


    各路叛军攻打皇城,皇帝立刻就跑了,显国公府的主子们,跑路的速度自然也不慢。


    不过,世道乱起来,主子们尚且不敢说、一定能保全自身,更何况是护着奴才们呢?


    所以,毫不意外,除了各房老爷太太们的心腹,其他的奴才,都被安排了“看好家业”的活儿。


    说白了,就是让他们碰运气,要是叛军不愿意放他们一马,那就等死呗!


    赵振文可不愿意等死,某天夜里,带着从老爷太太房里找到的一点金银细软,以及自家攒的银钱家当,和爹娘、弟弟妹妹们一块儿逃了!


    但正所谓,宁为太平犬,莫作离乱人,乱世当中,哪有什么真正安稳的地方?


    赵振文一家人没多少武力值,尽管总是挑傍晚人少的时候赶路,也还是被人盯上了。


    爹娘和赵振文一块儿拖延时间,虽然不知道弟弟妹妹们有没有成功逃走、有没有熬到乱世结束,但他们仨的结局,是可想而知的!


    两辈子都没能活到最后,赵振文其实已经有了种破罐子破摔的心态,想着还是早点儿去地府、喝完孟婆汤、彻底忘掉这一切、投胎去吧!


    可谁知道,这辈子的他,并不是带着记忆投胎出生的,而是在前两天、因为滚下山坡、伤到了头、才意外觉醒前两辈子记忆的呢?


    赵振文今年已经十五岁,农村医疗条件差,把一个孩子平平安安地养到这么大,是真的不容易。


    他不想活了,直接自杀重开,那他这辈子的爹娘呢?留给他们的,岂不是诸多谜团和无止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364233|183850||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境的哀痛?


    所以,想了想,赵振文还是觉得,算了,好死不如赖活着,不就是五十年代吗?不就是过几年可能会被饿死吗?


    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反正,现在的日子再差,也不可能比上辈子的乱世还差了!


    从娘手里接过碗,赵振文三两下,就把碗里的鸡蛋扒拉完了。


    直到七十年代,鸡蛋都被人认定,是顶好的营养品,更别提现在了。


    或许真的是这两天的鸡蛋发挥了作用,或许是心理作用,又或许是赵振文的大脑处理器总算把那两辈子的记忆给处理完成了。


    总之,鸡蛋下肚,他觉得,大脑传来的那种一阵儿一阵儿的抽痛感,缓解了许多!


    陈春梅离得近,哪儿能发现不了他的脸色有所好转呢?


    因三娃子受伤、心里担忧而难看了两天的脸色,这会儿总算有了个笑模样。


    “娘就说嘛,还是鸡蛋最补人,你伤的是脑袋,可马虎不得,家里的鸡蛋都有数,又总有人盯着,回头,娘让你爹想办法从城里买几个,做早饭的时候顺便煮上,给你慢慢补回来。”


    三娃子是陈春梅的第一个孩子,第一次当娘,所有的事情、经历、情感,她都在养三娃子的过程中体验了。


    所以,说句偏心眼儿的话,这三个孩子里,她最疼的就是三娃子。


    这回他又伤在脑袋,陈春梅就怕儿子落下什么病根儿,这才想着多给他补一补,身子骨壮实起来,什么病都别想近身了。


    正好提到他爹,赵振文便顺嘴问道:“对了,爹人呢?这两天怎么都没看见他?”


    赵振文回想了下,好像他受伤那天、被从山坡抬下来的时候,就没看见他爹!


    “他该不会,又去城里了吧?”


    一看陈春梅的脸色,赵振文就知道,他猜对了!


    说起来他爹,那也是个妙人,本来是叫赵铜生,这是他爷给取的名字,跟大伯的名字“赵金生”、二伯的名字“赵银生”放在一块儿,一听就知道是兄弟!


    奈何,自从几年前国家开始安排扫盲、认识了不少字以后,“赵铜生”就不干了!


    谁都知道,金子银子是好东西,铜却不怎么值钱,那为什么大哥二哥都能得个好名字、轮到他的时候、就只能用个“铜”字呢?


    于是,“赵铜生”在家里整天嚷嚷着,非得要改名!


    可那个时候,赵振文已经十一岁了,放在农村,能当半个劳动力来使了,“赵铜生”这个当爹的,却还是这么不着调,为着个名字,在这儿要死要活的,老爷子能顺着他吗?那必然是不能的!


    可惜,山人自有妙计,“赵铜生”见说服不了老爹,一声不吭地,自个儿跑去城里,把名字给改了,再回来时,就变成了赵新生!


    有人觉得,这名儿也不咋滴,但人家赵新生,自有一套说法,他名字里的“新”,那可是“新中国”的“新”,你说不咋滴,是不是想跟政府对着干呢?


    见他扯大旗,生产队的人就算心里有成百上千个意见,也不敢再说什么了,于是,“赵新生”这个名字,也就这么一直用着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