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3章 也就......五个亿

作者:moc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周文海死死地盯着那份清单最后一页的“伍亿圆整”,


    感觉那五个字不是字,是五座大山,从纸上拔地而起,轰隆一声压在了他的天灵盖上。


    他眼前发黑,身体晃了晃,全靠着一辈子在官场里练出来的定力才没当场躺下。


    “陆……陆云同志,”周文海的声音干涩得像是被砂纸打磨过,“这个……首席财务官的玩笑,不好笑。”


    “玩笑?谁跟您开玩笑了?”陆云一脸纯真,仿佛听到了什么天方夜谭,


    “周主任,您是计委派下来的联合监管小组组长,统管全局,协调各方。


    现在‘摇篮’工程出了财务缺口,不找您这个最大的官,我找谁?难道找隔壁王大爷?”


    旁边正在擦拭镜头的王敬业一愣,随即挺起胸膛,把铁皮喇叭往嘴边一凑:


    “报告陆总工!我王敬业随时准备为革命事业献身!


    别说当财务官,就算让我去月球上要饭,只要能给‘龙孙’挣奶粉钱,我也去!”


    “看见没?”陆云摊了摊手,


    “群众的热情是很高的,但专业的事还得专业的人来干。


    周主任,这‘首席财务官’的重担,非您莫属啊!”


    周文海感觉一口老血堵在喉咙口,上不去也下不来。


    他看出来了,这小子是要把他绑上战车,而且是直接绑在车头,当保险杠用!


    “荒唐!”周文海猛地一拍桌子,试图找回一点气势,


    “我没有这个权力!五个亿的资金调动,需要计委、财政、军委三方联合审批,


    召开至少五次以上的专题会议,形成会议纪要,再由专家组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评估……”


    他深吸一口气,开始动用自己最擅长的武器——流程。


    他要把这个项目重新拖回到他熟悉的、由无数文件和表格构成的泥潭里去。


    “评估之后,要形成不少于两百页的《项目资金可行性分析报告》,上报最高领导,由……”


    “A!”王敬业一声高亢的嘶吼打断了他。


    那台该死的、冒着红光的摄像机再次对准了周文海。


    王敬业用一种纪录片《话说长江》的浑厚腔调解说道:


    “面对艰巨的任务,新上任的周文海财务官没有退缩!


    他以丰富的经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严谨、科学、规范的资金申请宏伟蓝图!


    每一个字,都闪烁着对国家财产高度负责的光辉!”


    周文海的脸,绿了。


    他感觉自己就像个在冰面上劈叉的小丑,越是努力挣扎,姿势就越是滑稽。


    “好!说得好!”陆云带头鼓起了掌,“周主任不愧是专业的!那这样,就请您立刻着手,起草第一份会议的申请报告吧。


    我们等得起,就是不知道海门市几十万摸黑的老百姓,和那个外国投资商,等不等得起了。”


    “什么外国投资商?”周文海心里咯噔一下,有种不祥的预感。


    话音未落,会议室的门被猛地推开,一名通讯员满头大汗地冲了进来,手里举着一份电报。


    “陆总工!周主任!省里发来的加急电报!”通讯员的声音带着哭腔,


    “因为……因为大面积停电,海门市最大的外资企业,德意志雄狮精密仪器厂,生产线全面停摆!


    一台价值三百万马克的精密机床因为断电瞬间的电流冲击,核心组件烧了!


    德方代表鲍尔先生大发雷霆,说我们投资环境恶劣,毫无契约精神,要立刻撤资,


    并且要在三小时后召开国际新闻发布会,向全世界控诉!”


    轰!


    周文海只觉得脑袋里像是有个炸弹爆了。


    如果说之前的停电还只是“内务”,那现在,这已经演变成了一场严重的外交和经济事件!


    八九十年代,一个“外资撤资”的帽子扣下来,足以压垮任何一个地方大员,


    更何况是他这个从京城下来督办的“钦差”!


    锅,从天而降,精准地砸在了他的头顶。


    “看吧。”陆云叹了口气,语气无奈,


    “这奶粉钱没到位,孩子一生气,把邻居家的锅给砸了。现在人家找上门来了。”


    “周主任,”陆云走到他身边,拍了拍他僵硬的肩膀,“现在,您有两个选择。”


    “A:花三个月,走完您刚才说的所有流程。到时候,德国人早跑了,黄花菜都凉了。这口锅,您背定了。”


    “B:”陆云拿起桌上那部红色电话,放在周文海面前,用一种循循善诱的语气说,


    “给计委的王主任打个电话。


    跟他说明白,这里有个‘孩子’不给钱就砸锅,


    现在已经砸了个大的,再不给钱,下次可能就要砸京城的锅了。


    申请一笔‘维稳特殊经费’专款专用,先解燃眉之急。”


    周文海死死地盯着那部电话,那鲜红的颜色,此刻在他眼里比鲜血还刺目。


    他知道,只要拿起这个电话,他就等于向陆云,向这个不讲规矩的疯子,彻底投降了。


    他一辈子的信仰和坚持,将在电话接通的那一刻,被碾得粉碎。


    “周主任,德国人的新闻发布会,还有两小时五十分钟。”陆云看了看手表,好心提醒。


    王敬业的铁皮喇叭里,适时地响起了秒针走动的“嘀嗒”声,一声一声,像敲在周文海心头的丧钟。


    “这……这是敲诈!”周文海的嘴唇哆嗦着。


    “不,这是解决方案。”陆云纠正道,“


    您是来解决问题的,不是来制造问题的。现在,解决问题的唯一按钮,就在您手边。”


    周文海的胸膛剧烈起伏,他的目光在陆云平静的脸和那部红色电话之间来回扫视。


    他想到了自己临行前,老者拍着他的肩膀说的那句话:


    “文海啊,红星湾是国家的未来,但不能没有缰绳。你去,就是给他们套上缰绳的。”


    可现在,他发现自己不是套缰绳的,而是被当成牛,被牵着鼻子往前走的。


    “嘀嗒……嘀嗒……”


    “还有两小时四十五分钟。”


    周文海闭上了眼睛。


    再睁开时,他眼中的挣扎、愤怒、不甘,全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死寂的灰白。


    他伸出手,那只习惯了签署文件、批阅报告的手,此刻却重如千斤。


    在整个会议室所有人的注视下,在“摄像机”冰冷的镜头前,周文海,国家计委的“铁算盘”,拿起了那部红色的电话。


    他的手指在拨号盘上顿了顿,终究还是拨出了那个他再熟悉不过的号码。


    电话很快被接通。


    “喂,我是王振邦。”一个威严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


    周文海深吸一口气,像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老领导……”他的声音沙哑得不像自己的,“是我,文海。”


    “我在红星湾……遇到了一点……小麻烦。”


    他顿了顿,仿佛下定了最后的决心,一字一句地说道:


    “我……需要一笔钱。对,紧急……特殊维稳经费。”


    “不多……”


    “也就......五个亿。”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