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71章 红星夜校开学

作者:moc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接下来的航行,变得漫长而枯燥。


    大西洋的风景一成不变,除了蓝色,还是蓝色。


    船上这个由多国精英组成的“国际大家庭”,在最初的紧张和刺激过后,开始出现了新的融合以及新的矛盾。


    最先爆发的,依然是让·保罗和安东诺夫。


    这天下午,两人在机库里,为了“弹射器的液压系统到底该用航空液压油还是合成酯”这个问题,再次爆发了激烈的争吵。


    争吵从技术层面,迅速升级到人格侮辱,最后演变成了全武行。


    两个加起来快一百五十岁的老头,一个挥舞着烟斗,一个抡着卡尺,扭打在了一起,场面一度非常难看。


    最后,还是秦山河出面,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了问题。


    “都给我住手!”


    老将军一声怒吼,镇住了场面。


    他指着两个衣衫不整、气喘吁吁的老专家,黑着脸下令。


    “一人一个麻袋,去后厨削土豆!今天晚饭前,谁削不满一麻袋,谁就不用吃饭了!”


    于是在“瓦良格”号的厨房里,出现了非常魔幻的一幕。


    法国蒸汽弹射器之父和苏联航母总设计师,两个国宝级的专家,一人一个小马扎,对着两大筐土豆唉声叹气。


    他们手里的削皮刀,使得还不如他们的烟斗和卡尺利索。


    “都怪你这个老顽固!”


    “要不是你这个傲慢的法国佬!”


    两人互相瞪了一眼,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唇枪舌剑。


    为了解决这种“人民内部矛盾”,也为了抓住漫长航行中的宝贵时间,统一思想,陆云决定开办“红星夜校”。


    第一堂课,他亲自讲解。


    课题是《从涡轮增压到3D打印——论先进生产力如何决定上层建筑》。


    当陆云用最浅显的语言,将涡轮增压的深层流体力学原理,以及3D打印背后的分层制造和材料科学逻辑,清晰地展现在所有人面前时。


    法国人和苏联人,第一次发现,原来这两个看似不相关的技术,其底层逻辑竟然是相通的。


    当陆云顺着这个逻辑,第一次提出了“电磁弹射”的初步构想时。


    ——“既然我们能用高温高压的蒸汽去推动活塞,那为什么不能用更精准、更高效的电磁力呢?”


    让·保罗彻底疯了。


    他扔掉手里的烟斗,冲到白板前,看着陆云画出的那个简陋的电磁轨道示意图,激动得浑身发抖。


    “蒸汽弹射……蒸汽弹射就是一坨垃圾!”


    他当场宣布,他要放弃蒸汽弹射,从今天起,改信“电磁神教”。


    “红星夜校”大获成功。


    另一边,“海妖”小队的“思想改造”课程,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总教官,是沉默寡言的周振国。


    副教官,是理论大师王敬业。


    周振国不教他们别的,就教两样东西。


    中国功夫,和挖陷阱。


    当“公牛”那个两米高的壮汉,第一次被周振国用一个看似轻飘飘的“四两拨千斤”摔得七荤八素时,


    他看着周振国那并不强壮的身体,世界观彻底崩塌了。


    这不科学!这违背了牛顿定律!


    而王敬业,则强制要求他们每天背诵《孙子兵法》的英文版。


    “什么叫‘兵者,诡道也’?这就是告诉我们,打仗不能一根筋!要讲究策略!要虚虚实实,真真假假!”


    “什么叫‘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安德森同志!你来回答一下,这个‘知’,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安德森被点名,条件反射般地站了起来,磕磕巴巴地回答。


    “体现在……对敌人内部的……矛盾的……深刻洞察和……灵活运用?”


    “回答正确!坐下!”


    王敬业满意地点了点头。


    在两位“大师”的联合培养下,“海妖”小队的战斗风格,开始朝着一个非常诡异的方向发展。


    他们打黑枪之前,会先思考一下这是否符合“矛盾的对立统一”。


    他们设置诡雷的时候,会开始考虑“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


    远在兰利的摩根,绝对想不到,他精心培养的CIA精英杀手,正在一艘航母上,


    被改造成一群会用苏制武器、精通游击战术和矛盾论的“马克思主义功夫大师”。


    为了扩大思想阵地的宣传效果,王敬业还创办了船上的第一份报纸——《远征真理报》。


    报纸是油印的,散发着墨香。


    创刊号的头版头条,是王敬业亲自约稿、并“指导”修改了十七遍的重磅文章。


    作者:前CIA高级站长,“秃鹫”安德森。


    标题:《我与土豆的辩证关系——一个CIA站长的思想转变历程》。


    文章以一种无比深刻的忏悔口吻,讲述了自己因为和安东诺夫教授打架,被罚削土豆,


    从而深刻领悟到“劳动创造价值”和“脱离群众是万恶之源”的伟大真理。


    这篇文章,通过某个“意外”的渠道加密传回了兰利。


    据说,“建筑师”摩根看完这份情报后,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沉默了整整半个小时。


    他实在无法理解,自己最得力的手下,是怎么在一个月不到的时间里,


    从一个坚定的帝国主义战士,退化成一个满嘴土豆和辩证法的哲学家的。


    船队绕过好望角,进入了印度洋。


    新的危机,也随之而来。


    船上储备的淡水和新鲜蔬菜,开始告急。


    长时间的航行和单调的饮食,让船员们的士气第一次出现了明显的波动。


    淡水危机,被陆云用他那堪称万能的3D打印机解决了。


    他花了一个晚上,设计并打印出了一套小型的、效率极高的“反渗透海水淡化膜”组件,


    配合船上现有的设备,成功地解决了全船的饮水问题。


    但蔬菜问题,却无法解决。


    船上没有土壤,更没有种子。


    就在大家唉声叹气的时候,王敬业同志,再次发挥了他的主观能动性。


    他组织全员,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精神胜利法”思想竞赛活动。


    活动内容很简单:画土豆。


    谁画的土豆最逼真最让人有食欲,谁就是当天的“精神食粮冠军”,可以获得“优先打饭”的奖励。


    于是,在机库的墙壁上,甲板的空地上,到处都画满了各种形态的土豆。


    有素描的,有水彩的,甚至还有抽象派的。


    王敬业还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望咸鱼止渴,画土豆充饥!”


    安东诺夫和他的苏联专家们,看着这群华夏人、法国人,甚至美国人,


    围着一堆画出来的土豆,煞有介事地评头论足,脸上露出了无比怀念的神情。


    “这让我想起了当年在西伯利亚,我们啃着冻硬的黑面包,造第一艘核潜艇的时候。”


    一个苏联老专家,眼含热泪地说道。


    “是啊,那时候虽然苦,但是心里有光!”


    摩根看着这份最新的、堪称行为艺术的报告,感觉自己的智商正在被反复摩擦。


    他开始怀疑,自己派出的那只“眼睛”是不是也被策反了。


    他不知道,这正是陆云想要的效果。


    用无数真假难辨、荒诞不经的信息,去污染他的情报渠道,


    麻痹他的神经,让他对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一切,都产生怀疑。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