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上午,当秦冷月拿着银行的到账回执,
在全厂干部会议上宣布这个消息时,
整个会议室都陷入了一种近乎癫狂的寂静。
财务科长赵德发,那位曾经用“规矩”卡着三万块钱不放的老油条,
此刻正死死地盯着回执单上那一长串的“零”,
他那副算盘珠子做的眼镜,差点滑到鼻尖上。
他使劲地掐了一下自己的大腿,剧烈的疼痛告诉他,这不是在做梦。
他“扑通”一声,从椅子上滑了下来,嘴里哆哆嗦嗦地念叨着:“发财了……发财了……”
会议室里,所有人都被这个数字震得魂不附体。他们一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
狂喜过后,一个“甜蜜的烦恼”摆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这笔钱,该怎么花?
“我提议,先给全厂职工发奖金!
这个月,不,这个季度,发三倍工资!”
一个车间主任激动地站了起来。
“不行!”另一个主任立刻反驳,
“咱们的设备都老化成什么样了?得先买新机床!
尤其是德国货,买他个十台八台!”
“买什么机床!先把职工宿舍楼翻新一下才是正经!
那楼都快成危房了,下雨天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
会议室里吵成了一锅粥,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提议最重要。
秦冷月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用手指敲了敲桌子。
“安静。”
她清冷的声音不大,却瞬间让嘈杂的会议室安静了下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到了她身上。
“关于这笔钱的用途,我和陆顾问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方案。”
她说着,看了一眼坐在身旁的陆云。
这种“我和陆顾问”的说法,已经变得非常自然,厂里的所有人也都习以为常。
大家心里都清楚,如今的红星厂,就是他们两个人在当家。一个主外,一个主内,配合得天衣无缝。
陆云站起身,将一份早就准备好的计划书,用幻灯片投影在了墙上。
“这笔钱,我们将分为三个部分使用。”陆云的声音清晰而有力,充满了不容置疑的专业性。
“第一部分,百分之四十,用于生产线的全面升级。
我们将引进一批高精尖的数控机床、三坐标测量仪和热处理设备,彻底淘汰掉那些五十年代的老古董。
目标是,将我们的生产精度和效率,再提升一个台阶。”
“第二部分,百分之三十,用于职工福利改善。
翻新宿舍楼,改造食堂,提升伙食标准。
另外,设立一个专项困难职工帮扶基金。大家的日子过好了,干活才有劲。”
“最后一部分,也是最重要的,剩下的百分之三十,
我们将成立一个独立的‘红星厂技术研发中心’,由我亲自负责。
这笔钱,将作为我们的研发基金,专门用于攻克高精尖技术难题。”
这份方案,既考虑了工厂的长远发展,又兼顾了工人们的切身利益,有理有据,高瞻远瞩。
刚刚还吵得不可开交的干部们,此刻都安静了下来,脸上露出了信服和羞愧的神色。
跟人家这格局一比,自己刚才那些提议,简直是鼠目寸光。
“我同意。”方振国第一个举手。
“同意!”
“我们没意见!”
方案全票通过。
会议结束后,秦冷月和陆云并肩走在厂区的林荫道上。
“你什么时候做的方案?”秦冷月好奇地问,她其实也是刚刚才看到这份详细的计划。
“昨天晚上随便想的。”陆云说得轻描淡写。
秦冷月白了他一眼,那风情,让陆云心头一跳。
“你管这个叫随便想想?”她没好气地说道,“
这里面连买哪种型号的机床,翻新宿舍楼用哪种标号的水泥都列出来了。
我看你不是随便想想,是早有预谋吧?”
“知我者,秦厂长也。”陆云笑着承认了。
然而,甜蜜的日子总是短暂的。随着工厂的名声越来越大,
陆云这个“点石成金”的活财神,也成了各方势力觊觎的目标。
一时间,红星厂的门槛都快被踏破了。
今天,京城某飞机制造厂的厂长带着总工程师亲自登门,
许诺只要陆云过去,立刻分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外加一辆专车。
明天,南方某造船总厂的书记领着人事处长前来拜访,开出的条件更诱人,
直接给副总工程师的行政级别,还承诺解决全家所有人的工作和户口问题。
这些人,都像闻到血腥味的鲨鱼,一个个笑脸相迎,
说着“技术交流”、“共同进步”的漂亮话,实际上,眼睛里都闪烁着“挖墙脚”的绿光。
对此,秦冷月的应对方式,简单而粗暴。
厂长办公室里,面对着一位来自国内顶级科研院所,言语间充满了优越感的老专家,秦冷月甚至没让他把话说完。
“王教授,”她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热气,语气平淡得像在讨论天气,
“陆顾问是我们红星厂技术研发中心的主任,他的时间很宝贵,未来三到五年,
他所有的精力,都将投入到‘深蓝’项目中。
这个项目,是最高级别的军事机密。”
她轻描淡写地抛出“最高军事机密”这几个字,
像一座大山,瞬间压得那位老专家喘不过气来。
“至于技术交流,”秦冷月放下茶杯,抬起眼,那双清冷的眸子看得老专家心里发毛,“
等我们的‘深蓝’项目成功了,部里自然会组织推广。
现在,恕我直言,我们没时间接待闲杂人等。”
“闲……闲杂人等?”老专家差点一口气没上来。
他堂堂国家级院所的首席科学家,到了这里,居然成了“闲杂人等”?
秦冷月就这么用她那独有的、带着冰碴子的方式,替陆云挡掉了一波又一波的骚扰。
她就像一只护崽的雌狮,虽然外表冰冷,
但任何试图靠近她领地、觊觎她最重要宝藏的家伙,都会遭到她最无情的驱逐。
陆云乐得清闲,一头扎进了新成立的研发中心,开始为“深蓝”项目做起了前期准备。
一周后,一辆挂着特殊牌照的军用卡车,在陈岩上校的亲自押送下,驶入了戒备森严的红星厂。
车上运来的,不是什么先进设备,而是一支由十人组成的,来自海军装备研究院的技术团队。
以及,一口用厚重帆布和锁链包裹着的,巨大的金属箱。
技术团队的负责人,是一位年近六旬,头发花白,面容严肃的老人。
他叫高士伟,海军装备研究院的总工程师,也是“深蓝”项目这五年来,屡战屡败的技术总负责人。
高士伟的眼神里,带着一种长期失败后留下的疲惫和固执。
他听说过陆云在坦克变速箱上的奇迹,但内心深处,
他并不相信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能解决一个让整个国家最顶尖的材料学和工程学专家都束手无策的难题。
在他看来,这次所谓的“技术求援”,更像是一次病急乱投医的无奈之举。
会议室里,气氛凝重得能滴出水来。
高士伟没有多余的寒暄,他示意手下,当着陆云和秦冷月等人的面,撬开了那口巨大的金属箱。
“哗啦——”
随着帆布被揭开,箱子里装的东西,暴露在众人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