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星期以后,赵老太上街的时候发现街道主任带着工人,手里拿着绳子和石灰,去到东面的片区,现场测量了起来。
她激动起来,知道这片马上就要拆迁了,但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还是跟了过去,对着测量的工人询问道:“你们这是在干什么?”
工人回答:“我们测量房屋面积啊,这一片马上就要拆迁了。”
赵老太道:“是不是要建设一个国家级的经济开发区?”
那工人眼前一亮:“你怎么知道的,是不是看了路口牌子上贴的通知?”
赵老太来得匆忙,没注意,便说:“我看着你们这阵势,就像是来拆迁测量的。”
工人说:“你说对了,现在这还只是第一步,马上马路这边的房子全都要拆掉。
我们街道正挨家挨户谈,谈妥了就进行测量,把数据统计上去,这次紧急工期紧张,我不给你说了,要忙了。”
赵老太点点头,这情形和她上一世经历的一模一样,因为不久就有省里的一把手陪同大领导过来参观考察,这拆迁工作非常迅速,赔偿的钱也高。
街道主任也是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大家一看别人家拿到钱拆了,自己也坐不住了。
赵老太知道,这片区域以后会全部变成工业区。
她转身直奔售楼处,最近销售情况不好,二期小区已经停工,房子也卖不出去。
但这对她来说是个好现象,马上那批先盖好的房子就能销售一空,后续的二期工程也不能停。
接待人员已经把她当做了项目领导之一,见面就鞠躬问好:“赵总好。”
老太太道:“你们黄总在不在?”
接待人员说:“不在,去别的项目考察了,您有什么事,要不然直接给他打电话?”
赵老太直接拨通了黄总的电话。
电话那头问:“哪位?”
赵老太说:“哦,是我 你们这二期的工程什么时候开工?”
黄总叹了口气:“现在销售情况不好,等市场好转了再说吧。”
赵老太说:“我告诉你个好消息,江城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批下来了,东边那个片区的所有居民将会迎来拆迁。
我在街上已经看到他们在测量房屋面积了,这些房子要抓紧时间建好,到时候都能一扫而空。”
黄总在投资之前,也从市领导那里知道申请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但听说一直没批下来,也就没当回事。
现在要是真批下来了,拆迁的话,他这个项目的销路还真迎来了机会。
他连忙说:“我马上回来,大概明天上午到。
这个事情我要到市里面专门去打听打听。
如果真的大面积拆迁,我们这个小区的销售情况肯定会好转。”
赵老太说:“那你赶紧过来吧,我看今天售楼部比以前看房的人多了不少。”
黄总脸上带着兴奋:“这半个多月都没听过什么好消息,总算在江城遇到点顺心的事了。
那太好了,我回去再说吧。”
挂断电话,赵老太来到大厅,明显看到拖家带口来咨询房子的人。
这说明那边的拆迁工作已经有不少人达成了协议,按照这个速度,不用一个星期,前面的房子应该就能全部卖空。
到了第二天上午,黄总来到江城这个项目上。
赵老太也拿着从墙上撕下来的通知,来到他的办公室:“你看一下这上面的拆迁通知,还盖着市里面的大印。”
黄总低头看着内容,脸上越发兴奋:“太好了!
没想到这次拆迁的范围这么大,比我之前听到的还要大。
如果这些人都从东边迁移出来,那咱们的房子还真不愁没销路。”
赵老太道,“我建议你现在就把二期的房子抓紧时间完工,要不然到时候只能让他们先出钱,后交房了。
不过这种销售模式,江城的老百姓不一定放心。”
那时候的老百姓买商品房,都是一手交钱一手交房。
大家手里积攒的钱都不容易,要是搞几个模型,没有实际房子,很多人是不会买账的,觉得不靠谱,那种期房还没有正式流行开来。
黄总也知道他们的需求,赶紧打电话,让建筑方组织工人马上开工:“多亏了这次拆迁,算是救了这个项目。
我相信用不了多久,不到年底就能卖完。”
这时,门口传来“咚咚咚”的敲门声,经理抱着文件站在门口。
黄总说:“进来。”
销售经理神采飞扬地说:“好消息啊,黄总!”
黄总道:“什么事把你高兴成这样?”
销售经理说:“今天一上午,我们就卖了五套,这可比过去一周卖的还要多。
我听他们说是因为拆迁,提前过来把房子买好,有些人都开始搬家了。”
黄总点头道:“好啊,这事我已经知道了。
你让售楼部的人再去大街上宣传宣传,尤其到拆迁那个片区,多把我们的价钱和优势告诉他们。”
销售经理道:“我这就组织人过去。”
黄总多日来愁眉不展的脸上多了喜色,松了一口气,照这样看来,这个项目马上就能起死回生了。
赵老太却说:“何止啊,东边那个片区住的人口比我们这附近还要密集,拆迁的区域也大,
恐怕这一期加二期的房子都不一定够。上头的补助也不少,你最好让工人准时完成二期房子的封顶。”
黄总道:“我打算出点钱让他们加班。
这一天就卖了五套,是个好兆头。
还真被你说中了,不到一个月就出现了好转。”
赵老太道:“我想一个月以后,那边可能全都变成废墟,马上就要规划厂房,
到时候你也可以从住宅类项目跳到工程类上面。”
黄总摇了摇头:“我不能再这么盲目扩张了。
这一次已经让我陷入非常被动的境地,去省城跑了几圈也没借到钱。
如果这个项目的房子全卖掉,那我其他紧张的资金也能得到缓解。”
不但卖房子的销售业绩上去了,就连江城租房子的人也多了起来,大家都忙着搬家。
棉花公司剩下的那几间房子的一楼也全部租出去了。
当时租房子都是和房东直接签合同,租客们也不知道这房子会不会被抵押出去,那时候大家法律意识没那么强,只想着做点小生意或者居家住在这里。
赵老太也表示,如果遇到问题不想租了,当场就退钱,按照租住的天数来算。
不少人也没在意房子是否被抵押,反正都是临时找的住处。
东边那个片区隔着马路做好了围挡,挖土机、工程车轰隆隆地都开了进去,一家一家地拆着房子。
只要签了字同意拆迁的,基本上手里都有高价赔偿款。
有了钱又需要住房子,很多人干脆直接买现成的小区。
售楼部的大厅里再次出现人山人海的情况,大家都想买到一套房子,反而形成了一房难求的场面,包括之前那些不看好这片地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