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89章 真假难辨,赵老太要去省城一探究竟

作者:真的想不好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次日一早,天刚蒙蒙亮,赵老太就起来做早饭。


    可能是上了年纪,睡眠比较短。


    等吃过饭,儿女们都各自走了。


    赵老太把那个葫芦瓶用布袋装好,也想去看看这东西究竟能值多少钱,反正闲着也没事。


    因为是省里面的文物专家过来鉴定,江城很多人都知道这是免费的,大家积极性很高。


    鉴定限期三天,这已经是第二天,明天一过,这些专家走了,再找人鉴定可要花钱了。


    赵老太来到场地,发现人头攒动,那片土地都被踩的整齐发亮,大家都排起了长队。


    她看着长长的队伍,也跟在了人群后面。


    有些人手里拿着自家的紫檀红木家具,有些手里攥着画轴,还有的拿着玉雕人像,反正都是来鉴定真假的。


    老太太见状,也把布包里的葫芦瓶拿在了手中。


    因为鉴定需要时间,排队的人就交头接耳地谈论起彼此手中的东西。


    只见有个上了年纪的老头说:“呦,你这手中的东西可不值钱啊,前街多的是。”


    赵老太道:“嗨,我也没花多少钱,反正就是凑个热闹,想让专家帮着看一下。”


    另一名中年人问道:“能让我先看看吗,我也是收藏爱好者。


    你这种花瓶应该是明代的吧!”


    赵老太也没在意,“来,你给掌掌眼。”


    对方打量了一会,皱着眉头道:“你被人家骗了,这个东西花纹很新,做工比较粗糙,不知道是哪个小作坊里出的。”


    这些排队鉴宝的人纷纷把头凑过来,一个个都当起了专家。


    “确实啊,像这种东西,一打眼就知道不值钱。


    这种瓷器最容易仿造了。


    瞧瞧我手中的这个,距今200多年的历史了,怎么着也得值个六七十万。”


    另一个人不服:“你瞎吹吧 没鉴定之前,你这东西说值钱就值钱,说不值钱也不值钱。


    是不是真的,那得经过行家来看。”


    赵老太听着他们的议论,时间过得很快,马上就要轮到自己。


    只见前面一排桌子,坐着七八个人,上面铺着红布,每个人都把自己手中的东西放到桌子上,由这些省里来的专家进行鉴定。


    轮到赵老太的时候,她把手中的葫芦瓶递了过去。


    接瓶子的是个40多岁的中年人,戴着眼镜,看起来斯斯文文的。


    他戴着白手套,拿着放大镜对着葫芦瓶研究了一会,皱起了眉头,然后又拿起瓶底,透过放大镜看了一会,迟迟没有说话。


    赵老太心中有些疑虑,别的瓶子几分钟就鉴定完了,可这个瓶子,眼前的专家好像看得比之前的人更仔细,花费的时间更长。


    后面有些人等不的焦急。


    “前面的怎么回事,看了一个瓶子怎么不动了,我还等着回去吃午饭呢!”


    赵老太看了一眼他主席台上的牌子,上面写着“刘培光”三个字,想必这就是他的名字。


    对方放下瓶子,一脸郑重地说:“你能过来一下吗?”


    那位叫刘培光的专家对着工作人员招了招手,在他耳边低语了几句,就匆匆站起来。


    工作人员把老太太单独叫到活动展的后面,这里很僻静,不像外面乱哄哄的。


    “阿姨,我叫刘培光,是研究明清瓷器的专家。


    你这款瓶子,我从来没见过这么逼真的,但因为它是元代的瓷器,不是我擅长的领域,我不敢说是赝品,可也不敢打保票。


    您看这样行吗,我给您介绍一位元代瓷器专家,您去一趟省城金陵找他,我给您留个电话。”


    “去金陵啊?”


    赵老太一听到去省城要坐这么久的车,觉得太麻烦了。


    “那算了吧,这个东西我也没指望它能值多少钱,就是抱着好奇心过来看看,太远了,我就不去了,家里还有事呢。”


    对方见赵老太要走,赶紧拦住:“哎,老太太,您听我把话说完。


    您这个东西我拿不准,但能判断应该是个老物件。


    如果是真的,最起码要值个七八十万,您去一趟省城也花不了几个钱,无非是耽误点车费和住宿费。


    我劝您去一趟,我把我的老师介绍给您,让他来鉴定。


    他是金陵师范大学的历史教授,也是文物专家,对元代瓷器非常精通,专门研究这一块的。”


    赵老太听他这么说,看着手中的花瓶问:“你刚才说多少,值七八十万?”


    刘培光道:“如果是真的,值七八十万是最保守的估计,可能价钱比这还要高。


    但因为我擅长的是明清瓷器,不敢打保票,所以我写个电话和地址给您。


    您尽管去,等今天的活动结束,我就给老师打电话打个招呼,他会免费帮您鉴定。”


    赵老太心动了,她也想知道这瓶子到底是不是真的。


    要是最保守都值七八十万,那这笔钱对他们家来说简直是巨款。


    一个普通人工资才几百块,银行里工作的也才1000块钱,这已经很不错了。


    “好,那谢谢你,你帮我留个联系方式。”


    对方很快找来了纸和笔,写下电话和地址,交给了赵老太。


    “您尽管去,我说话算数。”


    “好,谢谢你啊,刘专家。”


    赵老太把葫芦瓶又放进布袋,攥着对方递过来的纸条一并装好,匆匆离开了人头攒动的活动现场。


    越过人群时,一起排队的那个老头问:“怎么样,我说你那东西不值钱吧?”


    赵老太心中有事,只是敷衍地点了点头,便往家赶。


    她脑子里一直回荡着刚才专家的话,“最保守的都值七八十万。”


    这要是真的,那可比买这一排房子赚的还要多。


    回到家,赵老太没再把葫芦瓶随意放在桌上,而是藏在了箱子里,用衣服包好。


    这件事她不敢跟几个儿女说,之前买这个瓶子花了100多块钱,都遭到他们反对,要是说了可能值七八十万,指不定会出什么乱子。


    赵老太收拾了几件行李,装进一个棕红色手提包中,她要去一趟金陵,就算是假的,大不了亏个来回车费和饭钱。


    到了晚上吃饭的时候,赵老太看着几个儿女说:“我要去一趟金陵,你们几个在家别乱跑。”


    林国霞好奇地问:“妈,你去省城干嘛?”


    “一个远房亲戚找我有点事。”


    林国贵挠着头道:“妈,我怎么不记得咱有远房亲戚在金陵,没听你说过。”


    “吃你的饭,哪那么多话,你们都不认识,那时候你们还小。”


    吃完饭,赵老太敲响了林国贵的门。


    林国贵正在房间里,手里握着和孙明芳的合照痴痴地看着。


    听到敲门声,心中猛然一惊,赶紧把照片藏到抽屉里放好,然后才打开门,恢复了往常的神色。


    “妈,您有事?”


    赵老进来坐到床头,“妈有点事想跟你说。”


    林国贵道:“妈,什么事您说吧。”


    “我走了以后,孙家人要是上门提婚事,或者托其他人来说和,你可不能点头同意啊。


    没有妈在,这个事情你不能答应,一定要等我回来问过我,知道吗?”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