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37章 师妹

作者:师妹来抓我呀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转眼间,陈重熙小朋友即将迎来周岁生辰。


    恰在此时,东宫发来邀请,请祝晚凝带着孩子入宫,一来是太子妃祝明澜思念妹妹,二来也是让两个表兄弟多亲近亲近。


    祝晚凝为小家伙换上喜庆红色锦缎小袄,抱着他乘坐马车前往东宫。


    如今的东宫,气象越发不同,侍卫宫人各司其职,井然有序中透着一股沉肃威严。


    进入内殿,太子妃祝明澜正半倚在软榻上,脸色有些苍白,显然这一胎怀得十分辛苦,孕吐反应强烈。


    “熙儿,来大姨这儿——”但见到妹妹和可爱的小外甥,她还是强打起精神,露出了温柔的笑容。


    皇长孙宁珩顺,也由乳母陪着,在祝明澜身侧。


    小家伙虽然不到两岁,却已被教养得极好,见到祝晚凝,像模像样地拱手,“珩顺见过姨母。”


    他看见正好奇打量四周的陈重熙,或许因为母亲又有孕,行动间果然有了哥哥风范。


    他迈着小短腿,哒哒哒地跑开,不一会儿就抱着自己最喜欢的几个木雕小动物玩具过来,塞到重熙手里,奶声奶气地说:“弟弟,玩!”


    祝晚凝看心中柔软,笑着替儿子道谢:“多谢顺哥儿。”


    祝明澜看着儿子如此懂事,脸上难免流露欣慰之色,“这一胎也不知是怎么了,反应比怀珩顺时大得多,吃什么吐什么,真是磨人。幸好之前唐灵留下的那些安胎止吐的果脯方子,还有些效果,否则真是难熬。”


    提到唐灵,祝晚凝从袖中取出一封信:“前几日折樱又通过船舶司的渠道,带回了灵儿的第二封信。”


    祝明澜闻言也来了精神,忙接过信来看。


    信中说,唐灵的飞灵号与船队环着南洋一路航行。


    来信前,她意外发现了一个气候温润土壤肥沃的美丽小岛。


    岛上只有一些与世无争的原始部落居住,难得可贵这座岛极其适合各种药材生长。


    许多在大夏或是满剌加,难以培育的珍稀药材,在这里几乎遍地都是。


    庄北望此人,还有些有处。


    他擅长与部落首领们打交道,用了些精美的饰品、吃食、粮食种子,就取得了信任。


    唐灵打算在岛上开辟药田,种植她从各地收集来的珍贵药材。


    “姐姐,待岛上的事情初步安排妥当,预计明年,我就会带着第一批成熟的药材,还有满肚子的新鲜事儿,回大夏!姐姐,灵儿走的越远,心里越想念你们。”


    “我们家最小的孩子,走了最远的路。”


    祝明澜感叹道,心情也开阔了许多,连孕吐也因注意力转移,好了些许。


    此时,太子宁晏执回到内殿。


    不过短短数月未见,昔日还带着几分清冷仙气的太子,眉宇间青涩全然褪尽,取而代之的是沉淀下来的威压。


    他的脸依旧俊美无俦,但那双眸子扫来时,已隐隐有帝王威仪,。


    ——成乾帝一心修仙,政务之上,太子正在飞速地成熟起来。


    “臣妇(妹)携子重熙,参见太子殿下。”


    宁晏执见到圆滚滚的重熙,目光柔和不少。“免礼。自家人,不必如此拘束。今日只当家里人,多说说话儿。”


    宁晏执屏退左右,祝晚凝这才拿出如意的信。


    “殿下,如意已在大雍初步站稳脚跟, 大雍时局虽依旧混乱,摄政王把持朝政,打压异己,但朝堂之中,仍有一批坚持正统的老臣与清流暗中蛰伏,等待时机。”


    太子接过信来,信上还说明了些正统派辨认皇室血脉的关键——朱雀印。


    此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印章,而是大雍开国太祖血脉中带来的一种独特胎记。


    通常显现于皇室嫡系子弟左肩胛骨处,但它显形时,些像展翅欲飞的朱雀,平日隐于皮肤之下。


    但若是皇室嫡系,当他嗅见某种秘香便会气血奔涌。


    而这时,他背上的朱雀印便会清晰浮现,那印记栩栩如生,色泽殷红。


    这如何是外人能模仿的了的?


    大雍自诩是朱雀的传人,对于这个特殊的胎记有着极强的信仰感。


    正因如此,摄政王和新党们才最忌惮,如若有嫡系血脉现世,定会彻底改变朝堂局势。


    大雍的正统派们,始终未曾放弃过希望,当年的太子在去世前,明明交待过自己可能还有一子流落于大夏。


    “奴婢已设法与几位可信的正统派老臣,取得了初步联系,他们听闻可能有先太子血脉已有线索,皆激动到泪流不止。但是他们害怕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没有见到玉诚背上的朱雀印,终不敢轻信。”


    “如今万事皆备,只待玉诚返回大雍,验明正身,便可伺机而动,拨乱反正。”


    太子将信还给祝晚凝,“大雍这步棋,终于到了最关键的一子。”


    祝晚凝颔首,“一切均已安排妥当。玉诚此行明面上是飞绣技法去各地采风。队伍中除了护卫,还安插了数名顶尖好手。只要到了大雍,一切会有当地的正统派安排,他们将协助玉诚应对一切。”


    “我们能做的,都已做了。剩下的,就看玉诚自己的造化了。”


    大雍的事情聊完,太子却恢复了几分往日的促狭。


    “晚凝……你可知,最近有人特意去寻回了柳太傅最小的女儿,将她带回了汴京……”


    柳太傅,曾是太子及陈拾安、林未平、庄北望四人的授业恩师。


    曾经在宫中为四人授课的时间最久,与几人相处更多。


    他其余子女皆已成家,唯有幼女柳吟霜最为宠爱,时常带在身边。


    加之柳吟霜年仅五六岁时,就极为有读书天份,无论是诗词子集,还是经策论,皆不输男儿。


    四人与柳吟霜同在学堂,也是时常碰面。


    太子可是看热闹不嫌事儿大,“那时候便是拾安与师妹吟霜读书最佳,常常是两人互相辩论,互相学习。我们其他三人,不过挤在一起看他俩……“


    “当时的宫里之人,都说他俩郎才女才,堪比金童玉女,般配的很……”


    柳太傅五年因父母、妻子接连亡故,报了丁忧,带着柳吟霜回江南老家守丧。


    如此倒也误了柳吟霜的婚嫁。


    太子笑道,“说起来,吟霜和晚凝,倒长的有几分相像呢……只是晚凝不爱读书……”


    “哇……”


    祝明澜听都听不下去,一口黄水就吐了出来。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