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
明明是褚昭衍收拾的她,她却记恨起自己了。
欺软怕硬的怂货。
看到久违的积分,系统立即兴奋的捧马脚,“宿主太厉害了,什么都不做都能赚到积分。”
沈绾绾冷哼一声,“说的再好听也没用,我的诉求已经说清楚了,你们赶紧商量出个章程来,不然我继续摆烂。”
让她保护所有褚家人,当她是神吗?可笑。
当然,沈绾绾敢摆烂,是因为不会有什么不能承受的惩罚。
所以,自然要反抗。为自己争取最大化的利益。
系统选择闭麦,这个宿主也太难搞。
沈绾绾和系统沟通时,默默站在原地,在外人看来多少有些凄凉。
她身姿娇柔,好似一阵风就能把她吹倒。
褚昭衍示意春柳上前。
春柳会议,扶助沈绾绾问:“姑娘是有哪里不舒服吗?怎么站在这里不动。”
沈绾绾回过神来,随口回答:“我没事。”
近来两人时常发生这样的对话,“姑娘,你怎么了?”
“姑娘,可是想家了?”
“姑娘,是累了吗?”
……
沈绾绾一律敷衍回答:“我没事。”
把春柳搞得一头雾水。
面对褚昭衍的询问,春柳什么也答不上来,“奴婢也不知道姑娘为什么突然变成这样,就是感觉她好像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
春柳说完后,见褚昭衍冷着脸不说话,觉得自己太没用,赶忙找补,“表姑娘最近也很奇怪,不再笑着帮衬其他姑娘,总是安静的待着。”
双喜听了,赶忙冲春柳使眼色,真是没脑子,主子压根不关心表姑娘。
就连当初极力反对大少爷退婚,也是因为不想娶表姑娘。
外人都以为是主子讨厌沈绾绾,才反对大少爷退亲娶沈绾绾。
然而事实是褚昭衍料定,只要大少爷和表姑娘退婚,谢氏一定会逼他娶谢晓。
谢氏也的确这么干了,但是褚昭衍没同意,甚至威胁谢氏要是再逼迫他,他就去军营再也不回来了。
谢氏没招一直隐忍,直到家里出事,谢氏苦口婆心的哭诉褚家的危难,褚昭衍也明白谢家是帮褚家翻身的最大助力,这才勉为其难的答应这门婚事。
双喜插话,提醒春柳,“沈姑娘今日用餐如何?”
春柳立即回答:“姑娘用的挺好,不过以往爱吃的蜜饯不怎么吃了,偏爱酸辣口的吃食。”
“请府医给她瞧瞧。”褚昭衍总算是开口了。
他找不出沈绾绾突然改变的原因,只能病急乱投医。
发现沈绾绾不对劲儿的自然还有谢晓。
她倒是乐见其成。
这些日子沈绾绾低调内敛,和褚昭衍一句话都没说,甚至眼神交流都没有。
她不关心沈绾绾为什么突然变了,只要沈绾绾不勾搭褚昭衍就行。
沈绾绾总算有了作为一个寡妇的自觉,谨言慎行、安分守己。
这些日子,谢晓在秋荷的宽慰下也想明白这其中的关键。
妾室只是男人的一个玩意,泄欲、解闷用的。
而她是世家贵女,当家主母。
而且褚昭衍承诺会给她作为主母的体面,届时她掌管后院还收拾不了沈绾绾一个小妾吗?
何况,沈绾绾就算美若天仙,也改变不了她是褚昭衍大嫂的事实。
褚家为了名誉,也绝不会容许褚昭衍纳沈绾绾为妾。
沈绾绾只能是一个上不得台面的玩意。
想明白其中的关键,谢晓心里平静了许多,甚至有些畅快。
沈绾绾勾上褚昭衍又如何,她永远都是褚昭衍的大嫂,甚至不能生下自己的孩子。
而她是褚昭衍的正妻,为他掌管中馈,绵延子嗣。
秋荷又劝:“姑娘千万要沉住气,可不能一时用气和四少爷起了龃龉。您看咱家夫人,为了笼住老爷不去腌臜地方,不是隔段时间就给老爷换个通房吗?
老爷得了趣,更尊敬夫人,家中事务全凭夫人决断。
那几个小妾都被管得服服帖帖,日子过的别提多滋润。”
是呀,母亲绝对是个狠人,比姑母还狠。
谢晓习惯性的又去看沈绾绾,只见沈绾绾居然捧着一本游记和褚昭玥两人头挨着头,看得津津有味。
整个人安静的像只绵软的小白兔,乖巧可爱却没什么攻击性。
谢晓沉下心来,为自己竟然为了一个上不了台面的玩意伤神而反省,
太不应该了!
对不起姑母对她多年的悉心教导和爱重。
在谢晓眼中一文不值的沈绾绾,却勾得褚昭衍越发上心。
一个弱女子怎么做到一会儿娇弱胆小,一会儿又伶牙俐齿,偏偏这两个都是沈绾绾真实的性子。
猎奇心的驱使下,褚昭衍的一双眸子几乎黏在沈绾绾身上,脑中全是她的一颦一笑。
夜里又演变成缠绵悱恻的回忆。
-----
日子就在匆忙的赶路中度过,途中有人生病,有人深夜因为劳累病痛小声哭泣,这些都阻碍不了返乡的进程。
而沈绾绾依旧低调的不言不语,乖巧得让人心疼。
老夫人拉着沈绾绾葱白一样的小手说:“绾绾,等到了北境,你若不想留在褚家也是可以的,慢慢为你寻一个好夫家,想来恒儿在天上也是希望你能过得称心。”
谢氏没说话,显然也默许了。
当下朝廷都鼓励寡妇改嫁生育,何况是本就风流的沈绾绾,守不住是必然的。
她能不怕吃苦,与他们一同回老家,已是难得。
褚昭衍听得脸黑如墨,又不好发作。
一双要喷火的眸子无处安放,看到一旁的苏婉,便瞪了过去。
苏婉吓得发抖,躲到褚泰身后。
不想,她有褚泰两个宽,根本藏不住。
但是经过这么一遭,苏婉再也不敢去招惹沈绾绾。
沈绾绾的耳根着实安静下来,便看了许多游记和杂记。
对书中的这个世界也有了更加饱满的认识,有太多事情是小说中没有提及的。
比如,女子及笄后若还没婚配,最多两年官府就会强行为其指婚。
朝廷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连年的战乱导致人口巨减,再不生孩子,谁种地谁交税。
所以国家鼓励生育,不论年女,孩子出生当年可减免父母全年的赋税。
可不要小看一年赋税,这足以让贫苦人家得以喘息,度过难关。
所以,华国上至贵族官吏下至农夫小贩都以生孩子为荣。
当然,重男轻女的信念根深蒂固,生不出儿子传宗接代是极其丢人的,会被大家耻笑。
儿子更是多多益善。
这一理念在世家贵族中更为突出,
一般的世家,七八个儿子都嫌少,而褚家只有四个儿子,的确太少。
沈绾绾看到这些,多少有些理解为什么褚老爷执着于生儿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