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9章 调整区划

作者:唐风万里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李纯道:“这事没那么快,也不要你们郭家去人,已经有两个兄弟入朝为官,可以找其他亲友。”


    郭贵妃说:“我有一个妹夫,叫谢长永,也是一个八品小官,让他去可以吧。”


    李纯道:“这样可以,就把济州岛改为东济岛,任命他为东济岛管事,定为正七品,直接归内侍监管理。待开春以后,我让田弘正派一千人马护送他过去,清理一下新罗残余势力,威慑一下岛民,你让谢长永带一些自己人,搭建自己的班子,把东济岛管理起来,过一段时间,田弘正的人马肯定要撤走。要记住一条,以后这个岛屿就是皇家的产业,只收赋税贡品,谢长永带去的人只负责管理,给他们一些报酬就好,不得赠予、卖出任何房屋土地。”


    郭贵妃说:“这个原则我记住了,你这么对我好,其他妃子会不会有意见?”


    李纯道:“其他几个妃子当然也要考虑,长安的大明宫也需要有人管理,那边的一千多人和宫殿,管理权就给纪妃。刘嫔的堂兄刘士瑜,在枢密院宗正司做九品官也有四年了,这次可以给他提拔为正八品。杜秋妃的哥哥杜荀卿,在礼事部任郎中也有好几年了,这次礼事部左侍郎赖正文因为年龄大了,留在了长安,可以让杜荀卿接任礼事部左侍郎。”


    郭贵妃说:“为了我们几个嫔妃,陛下也是费心了,长安大明宫就让纪妃派人去管,我没有意见。”


    安顿好宫中的事,第二天李纯就想出去私访一下,查看一下夏原新都的情况。按照以前的惯例,带上崔群、郭钊、纪奎等人,由纪奎领队,扮成商人,在夏原城内闲逛。


    夏原城仿照长安的模式,皇宫和官衙建在北城,南边是商业区,西城是居民区,东城是工业区。


    夏原对商业采取完全放开的政策,沿街开了很多店面,卖着各种商品,由于新迁都过来,人不算很多。人群中主要有两种口音,淮北口音和洛阳口音,这次来了很多洛阳人,主要是官商两道,想着在新都发展一番。


    新都的主干道全部是水泥路,车走人行,非常方便。道路两边的房子,很多也采取了砖混结构,盖了两三层,与其他地方一层为主的情况完全不同。


    很多嗅觉灵敏的商人,跑到夏原开设工厂,纺织的、冶铁的、制衣的,一片兴旺的景象。经过艾笛声的推广,有些人掌握了蒸汽机的技术,有了专门制造蒸汽机的工厂,有些工厂尝试用蒸汽机来作为动力,集中生产本厂产品。


    在走访中,李纯发现,除了皇宫和官衙集中建设区,夏原的村庄大部分都保留了下来,融入到城中,与新建的商业区、居民区比邻而居。即使是不得不拆迁的村庄,也在附近找空地重新规划建设,成为一个个城中新村。


    李纯认为,如果城市大规模拆除城中村,表面上城市漂亮了,但大拆大建的成本全部转移到新的住房上,导致房价虚高,形成了大批的房奴。


    在新都建设中,李纯要求柳晟在规划时,最大限度的保留村庄,尽量少拆,不得不拆的,就在附近拨地重建。保留的村庄,要进行合理的规划,保持一个规则的区域,划定边界,避免散乱无序乱建。


    农民的土地,除了政府征用的公共用地以外,其他工商业和居住用地,让农民自由买卖,官府只收取一定比例的税收,地价贵了,卖的人就多,地价自然就会降下来,房价也很难暴涨。


    当然,如果城市在一个阶段涌入的人口很多,地价和房价也会大幅上涨,控地价、控房价,将是以后新都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城市要繁荣,增加居民的幸福感也很重要。


    按照朝廷的规定,正式迁都前,只有洛阳人能够来夏原买地建房,迁都以后,全国各地的人都可以来夏原买地建房。


    百姓们觉得都城的发展前景肯定好,所以全国各地涌来了很多人来买地买房,只见城内不少空地旁,都**了一些外地人,跟夏原本地人一起测量面积、商谈价格,有的要建商铺,有的要建工厂,也有的想建住宅,一片热闹的景象。


    外地人来买地建房,也带动了建筑业的发展,新兴的混凝土建房非常受一些富户的欢迎,房子盖得高大坚固,又可以盖好几层,节约土地。各地源源不断运来大量的建筑材料,周边也涌来了大量的农民工找活干,搬运材料的,建房的,都忙的不亦乐乎。


    李纯一行人又去码头查看一番,码头也非常热闹,运货的、运送建筑材料的船只络绎不绝。很多长安迁过来的官员,也都按照李纯走过的路线,先乘火车到洛阳,再乘马车,最后通过水路,经颍河、淮河到达夏原。


    码头上不断有到岸的大船,走下来不少官员和搬东西的杂役,在码头换车,再向夏原城内赶去。有一些官员认识崔群和郭钊,还过来打招呼,李纯不愿暴露身份,让周边的暗探拦住他们,带领随从返回皇宫。


    回去后,李纯开始详细思考全国行政区划调整的事宜,李吉甫关于新设四个道的想法,李纯大体同意,但是他想一次性搞得更全面些,争取一次性划分到位,争取以后稳定下来不动。


    李纯根据掌握的唐朝的各地情况,也参考前世的一些地理知识,决定来一个相对均衡的划分。


    记得在前世,行政区划差异很大,有的省上亿人,富可敌国,有的省份只有几百万人,又穷又小,还维持一个省级的架构,需要上面贴钱维持。县一级也是一样,有的几百万人,有的只有几万人,两极分化,缺乏统一的标准。一个小县和一个大县一样,各个部门齐全,财政供养人员比例偏高,给当地带来很大的财政压力。


    唐朝目前发展的还不均衡,除了中原以外,其他地方还没完全发展起来,为了防止以后人口变化再被动变动,李纯决定借鉴前世的人口数据。


    具体的参照,就以穿越前2020年的人口数据为准,这个时间点,各地已经充分发展,人口相对稳定下来,可以合理运用这时的人口数据。在道一级,就参照前世承载6000万人口的底线,少于前世6000万人口的区域进行合并,保持一个合理的规模。


    扶桑由本州、四国、九州、北海道四个大岛组合,规模适中,可以单独设一个道,命名为扶桑道。


    首府可以选在大阪,此处位于属于扶桑原来的中心地带,相对发达,又靠海,便于和唐朝的联系。


    扶桑的旧名需要改掉,可以将大阪改为东昌府,进一步扩建,作为扶桑道的首府。


    新罗的面积偏小,可以把鸭绿江和长白山以南区域划过去,相当于前世朝鲜加韩国的区域,命名为新罗道。


    汉州西部的仁川,位于新罗西边的中部海岸平原,适合建码头,往来内地方便,可以改名为仁和府,作为新罗道首府。


    济州岛划为皇家所有,把扶桑的对马岛划归新罗道作为补偿。


    榆关(今山海关附近)以东,鸭绿江、长白山以北,大兴安岭东南,北至外兴安岭,东到库页岛,面积广大,本可以设两个道,但因人口稀少,先设一个道,因有辽河,古代有乌桓在此,可命名为辽桓道。


    辽河中游西岸的新民县,位于辽桓道的中心平原地带,可以升级为新民府,经过扩建,作为辽桓道的首府。


    由于面积太大,辽桓道可以分为两个部分,鸭绿江以北的辽河流域,加上松花江的中上游(北至辉发河与松花江的交汇处)为其直辖区域,基本包括了前世的辽宁全部,内蒙古的赤峰、通辽,吉林的南部。


    长春及其以北的黑龙江流域,包括前世的黑龙江省全部,吉林省的中北部,内蒙古的嫩江流域部分,俄罗斯侵占的的外东北区域。


    这里面积虽然大,但短期内难以**足够的人口,当地生活着室韦、靺鞨等部,古为肃慎之地,可以设立为肃慎都护府。


    在松花江下游南岸设立松州(今哈尔滨),为都护府所在地,肃慎都护府先归属辽桓道代管,待以后发展起来后,再单独设道。


    上次设道时,河北道、河南道人口众多,两个道就占了全国三分之一的人口,比重太大,所以两个道拆分为四个。


    这次在夏原组建京畿道,把原来的河南道南边三州划走,损失了不少,而且现在全国其他地方都发展起来,又新增加了不少区域,应当把河南、河北进行重整。


    撤销河北道,将其一分为三,以漳河为界,以北部分划归幽燕道,幽燕道燕山以北少数民族区域划归河东道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370318|183546||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使该道成为纯汉人居住区,基本包括了前世河北省、北京市燕山以南的区域,加上天津全境。


    因此地原属冀州,又建立过燕国,改名为冀燕道。深州(现河北深州)位于该道的中心地带,交通便利,可将深州升为深平府,作为冀燕道首府。


    原河北道漳河以南区域,西半部划归河南道,基本疆域为前世的河南省除去南阳、信阳部分,加上山东菏泽、济宁西半部,再加上安徽的砀山县。


    因此地原属豫州、兖州,命名为豫兖道,将汴州改为开封府,作为豫兖道首府。


    原河北道漳河以南区域,东半部划归山东道,再把原山东道徐州及海州以南的区域划归淮扬道,基本疆域为前世的山东省除去菏泽与济宁西半部。


    因此地古属鲁国、青州等地,命名为鲁青道,青州(今山东青州)大体位于该道的中心,升青州为益都府,作为鲁青道首府。


    江西道人口偏少,可以将淮扬道的舒州、湖北道的黄梅县划入该道,疆域包括前世的江西省全境加上安徽南部,湖北的黄梅县。


    因其横跨长江,境内有彭蠡湖(鄱阳湖),命名为江彭道,升洪州为豫章府,作为江彭道首府。


    淮扬道将西南的舒州(今安徽安庆)划归江西道,划入原山东道的徐州、海州、泗州,再划入江东道的润州,疆域包括前世的江苏大部,加上安徽中部、河南信阳,北有淮河,南有扬子江。


    淮扬道名称合适,保持不变,升扬州为广陵府,仍作为其首府。


    江东道整体较大,将润州划给淮扬道,其余不变,基本包括前世的浙江、上海全境,加上江苏的苏州、常州、无锡。


    因曾是吴国、越国故地,命名为吴越道,将杭州改为余杭府,作为其首府。


    闽潮道原来的人口较少,已划入流求岛(台湾)、东流群岛(琉球群岛),疆域包括前世的福建全部、广东潮汕梅地区,加上台湾和流求群岛。


    因境内有闽江,又东临大海,命名为闽海道,升泉州为晋江府,作为其首府。


    岭南道疆域基本不变,包括前世的广东除去潮汕梅地区,加上广西的梧州、贺州,再加上海南岛。


    因古属广州、境内有珠江,命名为广珠道,升广州为番禺府,为广珠道首府。


    安南道疆域基本不变,包括前世的广西省中南部,越南北部,境内古属安南、桂林一带,改为安桂道,升钦州改钦江府,作为安桂道首府。


    黔中道加入从南诏夺回的三地,面积偏大,把长江以南属于四川盆地部分划归川蜀道,把梵净山以东区域划归湖南道,包括前世的贵州大部,云南东部,加上四川的凉山州,广西的西北山区,囊括了西南高原地区。


    境内大部属于古黔中道,又有滇池,命名为黔滇道,在其中部地区设立安顺府,为其首府。


    湖南道加入黔中道梵净山以东区域,包括前世的湖南全境,加上贵州东部紧挨湖南一线的七八个县、重庆的秀山县、广西的全州、灌阳、资源三县,基本囊括了洞庭湖的湘资沅澧流域。


    因境内古属楚国,最大的河是湘江,命名为湘楚道,升潭州为长沙府,为其首府。


    湖北道疆域基本不变,包括前世的湖北全境和河南南阳,加上陕西东南突出的商南、白河、镇坪三县。


    因境内古属荆州,又大部分位于汉江流域,命名为荆汉道,将复州城移到汉江北岸的岳口镇,改为天门府,并进行扩建,作为荆汉道首府。


    川蜀道加上原黔中道长江南岸四川盆地部分,主要包括前世的四川、重庆的四川盆地的区域,因原有东川、西川,又古属蜀国,仍命名为川蜀道,首府仍在成都府。


    河东道加上原卢龙道燕山以北区域,再加关内道黄龙山、白于山以东区域,包括前世的山西全境和内蒙古南部,河北燕山以北区域,陕西榆林、延安的中东部。


    因境内大部分属于古代的晋国、并州,命名为晋并道,升晋州为太原府,为其首府。


    关内道的区域已经重新划分,包括前世的陕西大部,宁夏全部,甘肃除去甘南藏区,加上青海的河湟区域,古代属于秦国、陇右,命名为秦陇道,首府暂时设在同州。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