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97章 沉淀

作者:邓一下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江东皖县。


    自东方静继承皖侯之位后,便带着妻子关银屏,两个孩子住进了东方大宅。


    作为第二代皖侯,东方静如同他的阿父方逸一样积极改善民生,与民休养。


    东方静也像曾经的方逸一样,放下书籍,挽起裤腿,亲自到乡间上田下地。


    妻子关银屏同样放下了关家虎女的身段,陪他一起过上了男耕女织的生活。


    关银屏是黄月英的高徒,黄家尤擅造作,关银屏跟在黄月英身后耳濡目染。


    自然也懂得一些。


    一日,东方静如同往常一样带着老百姓犁地,关银屏看着这费力的直辕犁。


    突发奇想。


    “郎君,这样犁地实在太费时费力了,我们是否能发明出一种更省力的犁?”


    “是呀!”


    东方静重重点了点头,确实!就算东方静再怎么卖力,也不过多犁几亩田。


    如果能发明出一种更省力的犁来,教会百姓使用,这才是真正的造福千秋。


    回到家中。


    东方静便将自己关在房中,与妻子关银屏二人苦思冥想,闭门造起了车来。


    终于。


    经过半个多月的苦思冥想,东方静与关银屏二人总算画出了新式犁的雏形。


    虽然他们手中这份新式犁的雏形还有不少的瑕疵,但他们还是兴奋的上山。


    将这份新式犁雏形递到了方逸的手中,方逸一看,整个人不由的大吃一惊。


    这不就是曲辕犁吗?


    虽然他可能也画不出一张完整曲辕犁,但却能一眼看出这张图纸中的瑕疵。


    在方逸的指导之下。


    东方静与关银屏二人很快就完善了曲辕犁雏形的瑕疵,让它真正能够使用。


    方逸,东方静,关银屏三人都不禁大喜过望,方逸更是对东方静连连点头:


    “仲复,做的不错!”


    曲辕犁看似只是一项极小的发明创造,却完全能影响古代农业发展的进程。


    有了这项曲辕犁发明,他们东方氏是要被载入史册的,对东方氏影响深远。


    东方静得到了阿父方逸的认可,二话不说,立刻着人将这曲辕犁打造出来。


    推广使用。


    整个皖县的老百姓都从中得到了便利,在此之后,东方静是一发不可收拾。


    他又与妻子关银屏二人或向方逸讨教,或请教黄月英,先后发明龙骨水车。


    高转筒车。


    改良楼车。


    通过不懈的努力,他们二人先后打通了灌溉,耕作,播种,提水关键环节。


    整个皖县老百姓们的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升,基本上人人都能够吃饱喝足。


    年年有余。


    在这么一个战乱的年代,皖县的老百姓生活安定富足,宛如世外桃源一般。


    整个皖县的老百姓们都尊东方静这位二代皖侯为新神农,对他是顶礼膜拜。


    -----------------


    公元222年八月,夷陵之战,刘备虽然兵败如山倒,但却死守住了白帝城。


    这也算是他对于东方静的最后承诺,昔日刘备亦是英雄,怎可以失信于人?


    整整两个月,吴军多次对白帝城大举进攻,刘备刘封父子都咬牙坚持住了。


    正当陆逊准备再次对白帝城发动新一轮猛攻,务必要将刘备给斩尽杀绝时。


    吴军大营。


    孙权派遣了一名使者而来,使者对陆逊说建业出大事了,让陆逊赶紧撤军。


    陆逊无奈。


    只得撤军。


    白帝城中。


    陆逊一走。


    刘备与刘封父子二人立马松了口气,然而,刘备刚松口气所做的第一件事。


    就是欲亲自前往皖县寻东方静,刘封死劝,此时他父子二人谁也不能离去。


    一旦离去。


    白帝城中的蜀兵必定军心大散,即便陆逊已经离开,吴军也足以覆灭他们。


    刘备无可奈何,只能继续留在白帝城中坐镇,同时派遣了一波又一波心腹。


    前往皖县。


    江东皖县。


    东方府邸。


    刘备派遣而来的使者可谓是接踵而至,但东方静统统打发而走,不为所动。


    如今东方静在皖县被百姓尊称为神农,与妻儿一起为百姓造福,无比满足。


    白帝城中。


    当刘备收到一波又一波使者回报,说东方静已承继皖侯之位,不再回归时。


    听完之后。


    刘备再次默默垂泣,一个月后,刘备再也顾不了这么多非要亲自前往皖县。


    昔日他三顾茅庐请出卧龙诸葛亮,大不了他再五顾十顾也必须请出东方静。


    无论刘封如何阻拦都没有用,刘备这次是吃了秤砣铁了心必须要亲去皖县。


    可惜。


    正所谓是造化弄人,就在刘备即将出发的前一晚,他突然之间一下病倒了。


    迷迷糊糊之间,刘备一会叫着二弟关羽的名字,一会又不停唤着仲复仲复。


    刘封跪倒在刘备的榻前,泪流不止,他二话不说,立刻命人送去了两封信。


    一封信是送往江东皖县,以好兄弟的名义,请求东方静前来探望一下刘备。


    一封信是送住益州成都,将夷陵之战大败与刘备重病,统统急报于诸葛亮。


    毕竟,此时关乎着整个蜀汉生死与存亡,必须要由丞相诸葛亮来统筹大局。


    -----------------


    与此同时。


    江东建业。


    孙权匆匆忙忙将陆逊召回,皆是因一件事,曹魏派遣使者来向他们发难了。


    在此之前。


    孙权也没想到陆逊能大破刘备,遂向曹魏称臣,曹丕当时提出了一个条件。


    要让孙权将世子送到曹魏为质,当时孙权束手无策,只得答应曹丕的条件。


    可是。


    如今陆逊火烧连营,大破刘备,替他们东吴扬眉吐气,孙权觉得他又行了。


    曹魏派遣使者前来,催促孙权将世子送往至曹魏为质,孙权反悔一口回绝。


    魏使大怒。


    如若不出东方致所料,想必曹丕必定会出兵伐吴,所以这才赶紧召回陆逊。


    即便东吴刚大破蜀汉,孙权再膨胀也没有到敢同时跟魏蜀两国交战的地步。


    魏军即将要兵临城下,他们东吴现在放刘备一马,等同于是放过他们自己。


    东方致对孙权说,说不定他们东吴将来还有机会再与蜀汉联盟共抗曹魏了。


    孙权点头。


    不过,东吴内有个关键人物,当他听闻魏军即将兵临城下,犹如惊弓之鸟。


    恐惧极了。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吴世子孙登,他太了解孙权,曹魏强势,如若不敌。


    孙权必定会放弃他。


    让他前往曹魏为质。


    孙登是东吴的世子,一旦去到曹魏就什么都没有了,他绝不能去曹魏为质。


    其手下谋士为孙登出了个主意,让他去拉拢东方致,现如今能左右孙权的。


    唯有此人。


    孙登一听大喜过望。


    连夜去拜访东方致。


    -----------------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