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5章 荀彧

作者:邓一下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同样也是东方宁的首次独立作战,在此之前,他都是一直跟随曹操东征西讨。


    战功赫赫。


    而这一次。


    没有了曹操这么一位杰出的剑客,才能真正展现出东方宁这柄宝剑有多锋利。


    冀州河间郡人士田银苏伯二人造反,他们的势力并不算太强,不过一万余人。


    占领邺城。


    东方宁仅仅只率领了数千军马,长驱直入,便成功将田银苏伯二人围陷邺城。


    邺城之下。


    年仅十八岁的东方宁,一身晶莹的银色铠甲,单枪匹马,长枪直指城上反贼。


    何等耀眼。


    何等豪迈。


    东方宁虽已是大乘之师,士气正盛,无往不利,却也并未将反贼们逼入绝境。


    “请城楼之上众人听之,我素知尔等绝非大恶之徒,乃受田银苏伯二人蒙蔽。


    但有降者。


    既往不咎。


    冥顽不灵。


    城破之时。


    格杀勿论!”


    东方宁声如洪钟,气势如虹,震慑得城楼之上的众反贼们,一个个瑟瑟发抖。


    果不其然。


    在东方宁这巨大的威压之下,邺城之中陆续有人出城投降,东方宁按照约定。


    统统释放。


    既往不咎。


    然而,还有千人左右迟迟不肯投降,眼见约定的时间一到,东方宁率先攻城。


    轻而易举。


    拿下邺城。


    当东方宁攻破邺城那一刻,这一千人眼见大势已去,想要再次向东方宁乞降。


    可惜。


    东方宁作为一名新人大将,他虽有仁慈一面,善待降者,同样也有狠厉一面。


    因他有言在先,城破之前既往不咎,城破之后格杀勿论,因此坚决不再授降。


    斩杀众人。


    军师荀攸连忙上前相劝:“东方将军,杀降事大,此事绝不能草率做出决定。


    即便要杀。


    还请将军暂时将这一千人看管起来,立刻派人八百里加急赶回许昌请示丞相。”


    荀攸的意思其实很简单,他也是好意,就好比一个老员工劝新员工别太激进。


    遇到这种容易犯错之事,不要轻易的妄下定断,还是要先请示老板报告为好。


    老板说能杀,你就杀了。


    老板说不杀,你就不杀。


    这样无论是杀降,还是不杀降,你都没有任何的过错,这本是老员工的圆滑。


    但东方宁初生牛犊不怕虎,既然他有言在先,那么,这一千人就必须得处死。


    “杀!”


    东方宁完全不顾荀攸劝告,二话不说,毫不犹豫的将这一千人果断格杀勿论。


    而曹丕为了想要逃避责任,立刻在暗中偷偷按照荀攸所说,令人八百里加急。


    赶回许昌。


    请示曹操。


    数日之后,当曹丕接获到了曹操的回信,打开一看,上面写的正是一个杀字。


    然而此时,东方宁早已将这一千人斩杀殆尽,曹丕,荀攸二人皆是暗叹不已。


    东方宁此子真少年英雄也。


    回到许昌。


    当曹操得知此事后更是大喜过望,小小年纪的东方宁竟如此果决。


    即便曹操同样刮目相看。


    自此之后。


    东方宁就成了曹操第一心腹爱将,每每夸赞有加,令无数老将们都自愧不如。


    整个曹营中人人都明白,如若不出意外的话,东方宁必是日后曹营第一大将。


    前途无量。


    -----------------


    公元212年七月,在曹操的授意下,董昭等人提议奉曹操进国公,加封九锡。


    满朝上下。


    无不迎合。


    唯有荀彧。


    他一反常态的站出来,表达了强烈的反对,曹操大怒,这对配合无间的搭档。


    终生嫌隙。


    昔日,曹操尚未崭露头角之时,便被荀彧看中了,因他刺杀董卓的正义之举。


    之后,荀彧悉心辅佐曹操数十载,不知多少次在他亲征时替他稳定了大后方。


    没有荀彧。


    曹操绝不至有今日辉煌,荀彧不仅是他的王佐之才,更是他初期的定海神针。


    然而。


    荀彧所想要的曹操,仍旧还是那个敢于刺杀董卓,以匡扶汉室为己任的曹操。


    但是。


    今日的曹操早已被磨平了棱角,什么匡扶汉室,在他眼中已是愚不可及之举。


    荀彧又何尝没发觉,今日之曹操早已不是昔日之曹操,只可惜他已身陷曹营。


    不可自拔。


    他本来也可以完全如同贾诩等人那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选择明哲保身。


    可惜。


    贾诩是贾诩,荀彧是荀彧,他二人终究是不同的,荀彧终究无法过自己这关。


    就在曹操令人奉他为国公,可想而知下一步便是称王,甚至称帝的蹩脚戏码。


    每一个人都知道这是曹操自己的授意,但却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去反对曹操。


    唯有荀彧。


    他的内心再明白不过了,他已经与曹操形同陌路,他与曹操决裂已无可挽回。


    曹操欲进爵国公,这本身就是一种试探,没想到竟钓出了荀彧这么一条大鱼。


    荀彧当众提出强烈的反对意见,说完之后,他全然不顾众人惊愕,拂袖而去。


    曹操紧紧的盯着他的背影,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眼神当中充满了落寞之色。


    次日。


    曹操素知东方宁与荀彧不睦,因荀彧经常打东方宁的小报告,譬如邺城一战。


    虽然曹操十分赞赏东方宁的果决,但荀彧却对曹操说,东方宁太过武断专行。


    正因如此。


    曹操特意为荀彧挑选东方宁,作为他的刽子手,他使东方宁为荀彧送去食盒。


    荀彧府邸。


    当东方宁将这个食盒递到荀彧的面前,荀彧打开一看,竟然会是一个空食盒。


    荀彧大笑。


    年仅十八岁的东方宁尚不知晓政治的残酷,他满脸疑惑不解的紧紧盯向荀彧。


    “东方将军,还记得本令君对你所说之言否?望你日后权柄在手,匡扶汉室。


    以慰本令君的在天之灵!”


    “荀令君!”


    话音刚落。


    只见荀彧二话不说径直从腰间拿出了一封衣带诏,赫然正是当今天子协亲笔。


    荀彧将之双手奉与东方宁,东方宁颤抖着一双手,接过诏书,荀彧满脸欣喜。


    “东方将军,从今往后,能奉天子者唯你一人矣,望你好自珍重,不负圣恩。”


    “若有一日,除尽国贼,匡扶汉室,天下一统,请务必为本令君焚清香一支。”


    年仅十八岁的东方宁,虽有着一颗赤诚之心,但他尚不能完全明白荀彧之意。


    就在他前脚刚刚离开荀府,半刻不到,荀府便传出一个悲讯,荀彧服毒而死。


    听闻消息。


    东方宁二话不说,径直向荀府冲去,他独自蹲守在荀彧大门之外,高墙之下。


    默默垂泣。


    他不能光明正大的进入荀府,为荀彧吊唁,因为在众人眼中,他们水火不容。


    如同曹操这般精明之人,他肯定有想过,荀彧死后,必将他的衣钵传与他人。


    但是。


    哪怕曹操怀疑整个曹营里的所有人,也绝不会想到,这个人竟然会是东方宁。


    荀彧之死。


    对于东方宁来说可谓一次洗礼,让年仅十八岁的他第一次意识到权力与斗争。


    -----------------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