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7章 成名

作者:邓一下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大喜过望。


    整整将近二十年,曹操终于等来了他的江东小将,他依稀记得那年的虎牢关。


    号称无双小将的方逸,斩杀华雄,大败吕布,仅仅以一人之力追击千军万马。


    何等风光。


    何等耀眼。


    曹操每每感叹良久,如若能有这等无双小将,何愁天下不复,何愁大业不成!


    可惜。


    曹操这十多年以来,尽管他成功的一统北方,风生水起,却唯独得不到方逸。


    江东小将。


    这是他心中永远的痛!不久之前的赤壁之战,曹操尽败于心中江东小将之手。


    幸得方逸长子东方宁选择放他一马,曹操对东方宁可谓记忆犹新,盛赞有加。


    毕竟。


    东方宁与其父方逸无论身形,还是相貌,包括气质,简直可说完全一模一样。


    形同复刻。


    再加上东方宁同样完美传承了方逸的霸王之魂,同样的勇武非凡,天下无双。


    就在曹操看到东方宁的第一眼,他便已经认定了,东方宁就是他的无双小将。


    曹操终生未能得其父方逸,却在垂暮之年得到其子东方宁,也算是苍天有眼。


    曹操大喜。


    由于东方宁毕竟来自江东,曹操不顾麾下谋士们一致反对,执意重用东方宁。


    表为大将。


    曹操给出的理由是四个字,唯才是举,只要是有才能之人,都可以得到重用。


    不论出身。


    不论地位。


    曹操身边之所以能够聚集这么多人才,唯才是举这四个字,可说是至关重要。


    对于曹操来说,东方宁就是一柄心仪已久的锋利宝剑,你告诉他宝剑太锋利。


    易伤己身。


    你觉得曹操能听的进去吗?此乃他好不容易才得到的宝剑,肯定要常握于手。


    认真把玩。


    同时。


    对于任何一位爱剑人士来说,刚刚得到一柄心仪的宝剑,肯定要做的一件事。


    便是出鞘。


    谁不想试试手中宝剑锋利否?既是心仪已久的宝剑,就更要试试锋利的程度。


    正因如此。


    两个月后。


    曹操病情奇迹般的得到好转,他不顾所有人的反对,坚持携东方宁亲征关中。


    彼时的关中仍旧是一盘散沙,分裂割据,互不统属,其中以韩遂,马腾最强。


    韩遂,马腾二人见曹操来势汹汹,遂联合在一起,以马腾之子马超作为先锋。


    共抗曹操。


    马腾之子马超有万人不敌之勇猛,堪称继战神吕布后,全天下最勇猛者之一。


    曹操麾下大将徐晃,朱灵等人均不是马超之敌手,不过,曹操丝毫没有慌乱。


    因为他手中尚握有一柄锋利宝剑。


    就在曹操贸然出击,被马超杀了个大败,甚至差点被马超直接一枪捅死之际。


    东方宁犹如天神下凡一般现出身,宝剑出鞘,二话不说,三枪逼退猛将马超。


    数十回合。


    完美传承方逸霸王之魂的东方宁。


    大败马超。


    落荒而逃的马超整个人回头一看,曹操大军早已趁机攻占潼关,平定了关中。


    直到这刻。


    马超这才猛的恍然大悟,原来曹操只不过是在诈败,目的正是为了引他前来。


    让东方宁将其击败。


    令关中军士气大跌。


    可是。


    曹操又为何敢如此笃定,其麾下的这名小将,就一定能够打败他这位猛将了?


    如同曹操这样的王者,竟不惜以身犯险,可想而知,其对于麾下的这名小将。


    究竟得有多么信任!


    当然。


    马超并不知晓的是,他面前的这位小将,正是大名鼎鼎的无双神将方逸之子。


    方逸曾大败过吕布。


    号称天下第一的战神吕布,是马超都无法逾越的高峰,东方宁完美传承其父。


    曹操又怎可会质疑?


    马超径直落荒而逃。


    曹操携东方宁一战平定关中,尤其此战乃是东方宁进驻曹操阵营之后的首战。


    大败马超。


    一战封神。


    曹操留大将夏侯渊镇守汉中,携东方宁回到许昌,即加封东方宁为骁勇将军。


    统领精锐的虎豹骑。


    整个曹营鸦雀无声。


    再无一人敢有质疑。


    曹丕同样因为举荐无双小将东方宁有功,被封为五官中郎将,相当于副丞相。


    此职一封。


    曹丕俨然成为了许昌的贵胄,大多数人都认为他已经是曹操内定的继任人选。


    在这扬世子之位的争夺当中,曹丕凭东方宁而一举占据上风,遂多与他亲近。


    再加上二人本来就以剑为友,时常走动,东方宁并没有刻意与曹丕保持距离。


    很快。


    曹丕与东方宁过于亲近之事,便传到了曹操耳中,曹操目光中掠过一丝寒意。


    东方宁一战大败马超,替他平定关中,已经证明他是不输于其父的无双小将。


    作为无双小将东方宁,他是曹操手中的一柄宝刃,但却不是谁想拿都能拿的。


    曹丕竟然胆敢使用他手中的宝刃,参与夺嫡,此举可是犯了其父曹操的大忌。


    此后。


    曹操一方面打击曹丕,当面痛斥,赞扬曹植,做出一副喜植而不喜丕的姿态。


    其麾下的文臣武将们,多有疑惑,已经看不清曹操究竟是想立曹丕还是曹植。


    另一方面。


    曹操又听从其麾下最重要的谋士,尚书令荀彧趁机建议其收回东方宁的兵权。


    东方宁交出虎豹骑的兵权,但仍保留骁勇将军的职位,次月,关中出现叛乱。


    曹操再令东方宁统兵前去镇压,镇压成功之后,曹操又一次卸了东方宁兵权。


    如此反复。


    按照荀彧建议所说,锋利的宝剑使用之时自当出鞘,不使用时必须小心封存。


    以免误伤。


    曹操对于荀彧的建议可谓是喜不胜收,或许,这本来就是他自己的真实意愿。


    东方宁这柄宝刃太过锋利,即便已经握于曹操之手,同样令他感到深深忌惮。


    不过。


    年仅十七岁的东方宁,少年心性,坦坦荡荡,仍旧我行我素,继续交往曹丕。


    不贪权,不恋势,不居功,不抱怨,有战必往,有召必回,其心胸宽似大海。


    正因为东方宁的这种心性,让他很快便在这整个曹营内部,获得了一致好评。


    让那些最初并不怎么看好,甚至觉得他动机不纯的人们,同样对他开始改观。


    刮目相看。


    其中就有一个十分关键的人物,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曹操麾下的文臣之首。


    荀彧。


    他可说是曹操麾下最重要的左膀右臂,没有他就不可能会有曹操如今的基业。


    荀彧对于东方宁的态度很奇怪,起初他也有质疑,向曹操建议收回其兵权者。


    正是此人。


    但他却比任何人都更加关注着东方宁,皆因他已经意识到曹营中的重大危机。


    一日。


    东方宁如同往日一样,前往曹丕府中吃酒,深夜方止,就在他返回府邸路上。


    一辆豪华马车从他面前驰骋而过,然而,这辆马车刚越过他又径直停了下来。


    荀彧终于按捺不住了,他掀开马车的帘子,回头看向已经晃晃悠悠的东方宁:


    “东方将军,夜已深了,怎么一个人在此踱步?不如且让本令君载你一程吧!”


    -----------------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