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管是倾三生还是秋翩跹,在裴知秋眼里的价值其实都差不多。
约等于小白鼠,当然他也不会阻止老黄和钱多多研究五行练气诀的第一层功法。
虽然他觉得,这个玩意儿丢出来的饵料,应该是没有毒的。
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所以就算是吃,也得是倾三生等人先吃,他的重点是观察。
至于为什么要用饵来形容五行练气的第一层功法?
很简单,裴知秋穿越前那也是看了不知道多少小说电影的存在,就对方这种状态,客客气气的蹦跶出来,那必有所图啊。
再加上,他只教功不教法。
换句话说就是没有教战斗的手段,这合理吗?
这一点都不合理。
一个残魂,蹦跶出来送功法中的修炼篇,只字不提术法,这很难不让裴知秋联想到一个词儿‘夺舍’!
虽然目前还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证据,但合理的怀疑可太重要了。
所以,裴知秋决定,只要有机会就给那道残魂送点小温暖。
让他享受享受‘紫气东来’的待遇。
…
倾三生很有资质,显然是这帮人里面资质最好的。
但她反而是最后一个提纯真炁的。
原因很简单,她也在默默的观察,观察秋翩跹等人的进度。
说起来大家都是宗师,谁没点脑子呢?
就算是最单纯的老黄其实也没有很信任那道无名的残魂。
可现在的问题是,路就摆在这儿了,至于前方是荆棘满地还是通天大道,总得走吧。
毕竟严格说起来,大家的寿元可都不是很充盈了。
当一个人,有寿元焦虑的时候,有一条路摆在了他的面前,你说他要不要去尝试?
第一个尝试的人是秋翩跹。
说起来他的位置其实很尴尬,本身倾三生带着这个家伙,是因为他有丰富的野外生存经验。
可疼娘的深入老林子,就发现他过去的经验屁用没有。
在秋翩跹看来,自己就是队伍里最没用的一个。
你看,钱多多那个家伙每天陛下长陛下短的,单纯说情绪价值谁能比的过他?
再看,老黄虽然没那么谄媚,但到底是跟着裴知秋好几十年的人了,那么长的时间养出点感情来很正常吧?
最后看倾三生,别管你承认还是不承认,倾三生的颜值都是拔尖儿的,真到了一些关键的时候,在秋翩跹看来,倾三生未必不能靠一些别的方面的事情。
求到一线生机。
只有自己,其实现在就是一个困兽。
所以,当有一条路出现的时候,虽然秋翩跹也怀疑,但他没有别的办法了,他只能去走。
前面说过了,宗师是有门槛的,这道门槛叫天资。
如果换成修行中的术语,那就是看你有没有灵根。
有灵根,就有可能踏入宗师境。
没有灵根,你就算有资源也只能等死。
就好像裴家的九个儿子,就好像楚玄机,平定四边之后,已经可以说坐拥那块区域的所有资源了。
小还丹都被捣鼓出来了,但进不了宗师境就是进不了宗师境。
所以能入宗师境的秋翩跹转修五行练气诀第一层功法的时候,别管是进度还是别的什么就都挺快。
几天后,秋翩跹就成功变成了一个炼气一层境的修士。
秋翩跹炼了,看样子还没有什么问题,老黄和钱多多自然也就动手了。
等这两人成功踏入练气一层境之后,倾三生才运转了功法,在很短的时间把一身精纯的罡气转化成了真炁!
然后她的境界就那么水灵灵的破入了炼气二层的境界。
并且在炼气二层的后期阶段。
野路子宗师寿元上限是三百年,正儿八经转化成真炁法力后,寿元自然有所增加。
但这个待遇裴知秋是享受不到的。
他的修为境界高或者低,寿元本身不会变化,想长生就得吃寿元丹。
好在,红尘俗世中经营了那么一场,如今孙子辈儿就不说了,重孙子,重外孙子的数量的确很可观。
你要说能把寿元丹当糖豆吃,那是扯淡。
但正常来说,裴知秋压根就不用担心寿元这个问题。
所以,哪怕倾三生已经变成炼气二层的小伙伴了,没有寿元焦虑的裴知秋依然在观望。
他是一点都不急躁。
反正倾三生等人虽然完成了从凡间武者到超凡的蜕变。
可在他的感知里面,就算是现在的倾三生,依然不是他的对手。
既然如此,那就继续观望。
要说那无名残魂也是个懂舍得这个道理的主儿。
别管是倾三生还是秋翩跹,只要你去要,人家就会痛快的把后续的法决交出来。
但是,有一个问题,很快就摆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这帮人虽然都是宗师,可说到底宗师和修士是两个体系,哪怕是资质最强的倾三生在修到炼气四层后,之前的底蕴也就用干净了。
修为进展开始变的缓慢,而且拿到五行练气诀第五层功法后,倾三生等人就发现了一个问题。
功法有点看不懂了!
这种感觉就好像,你在小学是个学霸,但现在你升级了,升到初中了。
在没有老师的前提下,初一的课程你还能摸索着自学,但课程越往高走,你就会觉得这种自学越吃力一样。
早晚,能遇到瓶颈期。
这种瓶颈期在你没有老师,也没有教辅类书籍,没有电脑啥的这些玩意儿辅助的前提下。
真不是你四个小学的学霸凑一起就能琢磨出来的。
毕竟,概念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概念了。
而这些,都在无名残魂的计划之内。
真的,现在的无名残魂可太庆幸了,庆幸这些都是散修,虽然不知道这帮家伙是从什么地方冒出来的。
可这种单纯的散修太好了。
你看看,才到炼气五层,他们就彻底懵逼了。
不可否认,如果有足够的时间让他们慢慢摸索,也有可能能摸索出点东西来。
但他们还有那么多时间吗?
还敢在这种事儿蹉跎岁月吗?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来请教自己,到时候自己简单的指点一二,等第三次请教的时候就可以顺理成章的提出拜师这个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