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9章 马三刀啊!你怎么不死战场上!

作者:黑的蚂蚁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死一般的寂静取代了喧嚣。


    那千疮百孔的地面,那被一刀劈开露出朽木内里的梁柱。


    如同最刺眼的嘲讽,狠狠抽打着在场每一位官员的脸。


    尤其是恩科总监李善长!


    朱元璋胸膛剧烈起伏,怒火几乎要将他的理智焚烧殆尽!


    他指着那一片狼藉,声音因极致的愤怒而微微颤抖,却带着一种冰冷,令人胆寒的杀意:


    “首届恩科!天下瞩目!”


    “咱还指望它为国选才,彰显咱大明的文治!”


    “结果呢?!你们就给咱看这个?!啊?!”


    他的目光如同实质的刀锋,刮过李善长惨白的脸,扫过那些噤若寒蝉的工部官员!


    “幸亏!幸亏咱今天来了!亲自来看了一眼!”


    “要是等到开考那天,成千上万的学子涌入,地塌了!房倒了!到时候会死多少人?!”


    “我大明的脸面,朝廷的威严,就要被你们这群蛀虫丢得一干二净,碾进泥地里!!”


    他越说越气,猛地一脚踹在旁边那根朽木柱子上,发出“咚”的一声闷响!


    “更可恨的是这些木头!全是朽木!”


    “这哪里是偷工减料?这分明是谋财害命!”


    “是拿着天下学子的性命当儿戏!拿着咱大明的江山社稷当儿戏!!”


    雷霆之怒,笼罩全场!


    百官无不股栗,连头都不敢抬。


    就在这时。


    一道身影猛地出列,正是新入中书省,急于表现的杨宪!


    他一脸正气凛然,拱手高声请命:“陛下息怒!”


    “此等蠹虫,竟敢在恩科重地如此猖狂贪墨,实乃罪大恶极,人神共愤!”


    “臣杨宪,恳请陛下将此案交由臣彻查!!”


    “臣定当秉公执法,挖地三尺,也将所有涉案之人揪出,绝不姑息!”


    “以正、国法,以儆效尤!”


    正在盛怒之中的朱元璋,看到有人主动请缨,又是他颇为看重的“酷吏”杨宪,当即想也不想,厉声道:


    “好!杨宪,咱就给你这个权力!”


    “彻查!给咱一查到底!”


    “工部、将作监,所有经手此案的大小官吏,一个都不许放过!”


    “咱准你调动禁卫,若有阻挠,先斩后奏!”


    “臣领旨!定不负陛下重托!”


    杨宪眼中闪过一丝兴奋和狠厉,立刻躬身领命。


    他已经看到了自己借此案立下大功,扳倒政敌的美好前景。


    朱元璋再次环视瑟瑟发抖的百官,从牙缝里挤出最后一道命令,每一个字都带着血腥味:


    “你们都给咱听好了!”


    “全力配合杨宪查案!”


    “若是查不出来,或是让主犯跑了…咱就把你们所有人的脑袋,一个一个,填进这些窟窿里!”


    “给咱把这考院的地基垫平喽!!!”


    说罢,他再也懒得看这令他怒火攻心的场面!


    猛地一甩袍袖,怒气冲冲地转身离去,留下满场死寂和无边的恐惧。


    皇帝一走,现场的压力却并未消散。


    杨宪立刻挺直腰板,脸上带着一种掌握生杀大权的冷厉,对随行禁卫下令!


    “封锁整个考院!”


    “所有工部、将作监相关官吏,一律暂扣!”


    “所有账册、物料单据,全部封存查验!”


    “违令者,以同党论处!!!”


    禁卫们轰然应诺,如狼似虎地开始行动。


    场面顿时变得更加混乱和压抑。


    人群边缘,刘伯温看着杨宪那副急于表现,手段酷烈的模样,不由得深深皱起了眉头。


    眼中满是忧虑,微微摇头叹息。


    杨宪啊杨宪。


    你虽有为国除害之心,但此事牵连甚广。


    你如此急切狠辣,只怕…只怕要掀起一场腥风血雨,更会将自己置于风口浪尖之上啊……


    他甚至有些后悔。


    当初是否不该向陛下举荐此人出任扬州知府。


    才让其有了今日这般地位和行事风格。


    而另一边。


    面如死灰的李善长,此刻正用一种极其阴沉怨毒的目光。


    死死地盯着刘伯温!


    在他看来,杨宪是刘伯温的学生。


    此刻如此积极地跳出来查案,分明就是刘伯温在背后指使,想要借机发难,彻底打击他李善长和中书省的势力!


    这根本就是浙东集团对淮西集团的一次精心策划的反扑!


    “刘伯温…好一招借刀杀人!”


    李善长心中咬牙切齿,将所有怨愤都记在了刘伯温头上。


    ……


    与此同时。


    朱元璋余怒未消地回到武英殿。


    屁股还没坐热,便见杨宪去而复返,脚步匆匆,脸上带着一种混合着亢奋与肃杀的神情,快步走入殿内,拱手禀报:


    “陛下!臣已查明恩科考院贪墨一案主犯!”


    朱元璋闻言,猛地抬起头,眼中寒光一闪:“说!是哪个杀才敢如此胆大包天?!”


    他脑中飞快闪过几个可能的名字。


    工部尚书、侍郎,或是将作监的大使……


    然而,杨宪吐出的名字,却像是一记重锤,狠狠砸在了朱元璋的心口,让他瞬间愣在当场!


    “回陛下,经查证,所有线索皆指向…将作监副使,马三刀!”


    “马三刀?!”


    朱元璋几乎是失声重复了一遍,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怎么会是他?!你查清楚了?!”


    马三刀!


    这个名字,像是一根尖锐的刺,瞬间扎破了朱元璋的怒火,涌出的是一种更加复杂难言的痛心和失望!


    马三刀,那是跟着他从濠州起兵的老兄弟!


    虽然没什么大本事,但胜在忠心耿耿,鞍前马后多年,身上伤痕累累。


    更让朱元璋铭记于心的是,马三刀的两个儿子,都战死在了平定陈友谅的战场上!


    是他朱元璋亲自抚着马三刀的肩膀,红着眼眶许诺:“老哥哥,你的儿子没了,以后咱朱元璋给你养老送终!”


    正因为这份特殊的愧疚和旧情。


    他才将马三刀安排到将作监,担任一个品级不高却颇有油水的副使闲职。


    就是想让他安享晚年。


    朱元璋曾怀疑过任何人,却唯独没有怀疑过这个儿子为国捐躯,自己亲口许诺要为其养老的老部下!


    “臣已核对过多方证词及物证,确系马三刀无疑。”


    杨宪语气肯定,递上初步的证物清单。


    “其利用职务之便,勾结奸商,以次料充好,偷换建材,从中牟取巨利。”


    “考院地砖、梁柱之事,皆由其一手主导。”


    朱元璋接过那薄薄的几张纸,手竟有些微微颤抖!


    是气的,也是恨的!


    气的是马三刀竟如此糊涂,辜负了他的信任。


    更毁了其子用命换来的荣光!


    恨的是这贪墨之事,偏偏发生在他最在意,试图展现新朝气象的恩科之上!


    “呼……”


    他长长吐出一口浊气。


    那口怒气堵在胸口,咽不下,吐不出。


    憋闷得厉害!


    这种感觉,比单纯的愤怒更让人难受。


    他猛地站起身,声音沙哑:“摆驾!咱要去亲眼看看这个马三刀!亲口问问他!”


    在前往羁押处的路上,朱元璋的脸色阴沉得可怕。


    他忽然对身旁的毛骧低声吩咐道:“二虎,你去一趟诏狱,把太子放出来。”


    “告诉他,直接来…来马三刀这里。”


    毛骧心中一凛,瞬间明白了陛下的用意。


    他不敢怠慢,立刻领命而去。


    ……


    羁押房内。


    马三刀穿着囚服,头发散乱,仿佛一夜之间老了十岁。


    他看到朱元璋进来,并没有惊慌失措,也没有跪地求饶,只是缓缓抬起头,混浊的眼睛里充满了麻木和一种认命般的平静。


    “为什么?”


    朱元璋站在他面前,声音压抑着巨大的失望和怒火。


    “咱缺你吃穿了?还是缺你用了?”


    “咱答应过给你养老!你两个儿子用命换来的抚恤,还不够你安享晚年吗?!”


    “你为什么要干这种自毁长城,让咱寒心,让你儿子在九泉之下都蒙羞的蠢事?!”


    “你怎么当初不死在战场上啊!”


    马三刀听着朱元璋的质问,脸上肌肉抽搐了一下,露出一丝比哭还难看的苦笑,声音干涩!


    “上位…陛下…这当初凤阳老兄弟们该取妻的取妻,也娶妾的娶妾,连房屋田地都置办了不少,唯独咱,啥都没有,到现在还光棍一条!”


    “这次咱栽了,可咱也是第一次……”


    “辜负了陛下的恩情,对不起死去的孩儿……”


    “咱,认罪。”


    他供认不讳,甚至没有为自己辩解一句。


    这种态度,反而让朱元璋一肚子怒火无处发泄,就像一拳打在了棉花上,憋屈至极!


    看着这个曾经熟悉的老部下如今这般模样,朱元璋心中五味杂陈,又是恨其不争,又是哀其不幸。


    他最终疲惫地挥了挥手,仿佛耗尽了所有力气,对跟进来的杨宪道:


    “此案既已查明,便…依律处置吧。”


    他特意加重了“依律”二字,目光复杂地看了一眼马三刀。


    马三刀是有免死铁券的,那是他当年赏下去的。


    能不能凭那铁券换回一条命,就看天意,看杨宪如何“依律”了。


    说完,朱元璋不再多看马三刀一眼,转身走出了羁押房。


    他能做的,已经做了。


    剩下的戏,该由标儿来唱了。


    他倒要看看。


    经历了诏狱“深造”的标儿,面对如此局面,会如何决断。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