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双喜多有眼色呢,撞撞林静宜的胳膊,小声问:“有宝贝?”
林静宜没吱声,蹲下认真地摩擦着地上的那块破布:
破布的材质应该是宋代缂丝技艺的真品,乍一看比那垫桌脚的布料好不到哪里去。
但通过鉴宝眼,林静宜能清晰地看到上面有罕见的人面鸟身神鸟纹样和微缩经文,金色的光芒闪耀得实实在在。
比数字还亮。
林静宜问道:“老板,这个怎么卖?”
摊主以为林静宜是在问彩石的价格,头都不抬:“都一块,不讲价。”
林静宜揪着布问:“垫布也一块?”
“林小姐,你疯了啊?这布破破烂烂的你要它干啥?”熊双喜都惊呆了:“一块钱能扯多少新布呢?!”
摊主听到熊双喜的垫话,总算抬起眼皮看向林静宜:“布不卖。”
“为啥?”林静宜道:“你用一块钱能扯多少新布来垫呢?还能衬托得你石头更贵更好看。”
都是出来摆摊做生意的,让商品热销才是王道吧!
邋遢摊主摆着老姿势缩回去,竟然不搭理林静宜了。
走过路过,这等宝贝林静宜不能错过。
林静宜拽着熊双喜轻声问道:“哪里有扯布料的?”
熊双喜小声道:“林小姐,你给我交个底,那布到底有什么猫腻?”
“还不知道,得拿到手了再琢磨琢磨。”林静宜说得半真半假。
熊双喜:“扯布得有布票。”
他有办法,就是得林静宜掏钱。
林静宜对垫布势在必得,利索地掏出五块钱,让熊双喜想办法帮忙“周转”。
熊双喜让林静宜等着,他马上回来。
该说不说,熊双喜不愧是浸淫古玩街的一把好手,没过多久就换着布票了。
二人去裁缝店挑选了一块米白带暗纹的白布回来,林静宜见摊主一副不理不睬的架势,主动将布铺在地上,把所有彩石头都挪了过去。
浅色的布料将彩色宝石衬托得更好看了,引来不少客人,林静宜热情招呼,谈成了好几桩生意。
熊双喜在一旁看着林静宜忙前忙后,就是为了那块布,更加确信那布不普通。
开张了,摊主坐直了身子收钱,脸上也有了笑模样。
等顾客散去,摊主把布叠了几折递给林静宜,说道:“一块。”
他终于肯把布卖给林静宜了!
“谢谢老板!”
林静宜激动道谢,掏出一块钱,将布带走了。
摊主目送林静宜离开,忍不住喃喃道:“是我该谢谢你。”
宝物识人。
终于有人知道那块布的真正价值了。
回天谕阁的路上,熊双喜一直在打听林静宜的那块布是个“什么来历”。
林静宜表示一旦知道了,第一个告诉熊双喜,这才止住他的好奇心。
进店后,林静宜反手就把门给关上了。
“干啥?”熊双喜见状,立刻警惕地把怀里拢来的宝贝护住,生怕林静宜要抢似得。
“别以为你跟我逛了一圈后市场替我掌眼了,就能抢我宝贝!”
那护食儿的架势给林静宜逗笑了。
“放心,我不会抢的。”林静宜开门见山道:“我是要跟你做长期生意。”
“展开说说。”熊双喜的警惕心一点没放松。
“我给你鉴宝,你分我红利,去掉成本四六开。我四你六,怎么样?”
说着,她将手里新买的小型元青花瓷瓶和巴掌大的战国青玉璜真品推过去:“帮我把它们卖了,利润你二我八。”
林静宜跟熊双喜也算是打了两回交道了。
换成寻常人,谁错过了那么大个儿的帝王绿原石,恐怕都不会再想见着林静宜。
但熊双喜这个人呢,非但没找林静宜的后账,还抓着她一起看鼻烟壶、逛后市场!
一个真心喜欢古董的人,敞亮不内耗,逐利不贪婪,定会是个不错的合伙人。
林静宜想好了,与其揣着鉴宝眼唯唯诺诺,不如带着金手指“大杀四方”。
对抗原生家庭,财、势,一样都不能少。
积蓄力量,尽快壮大自己,是当务之急。
熊双喜的心情就跟坐上了过山车似的,在林静宜的一番话里来回起伏,攀登坠落了好几个来回。
“不行!”熊双喜一口回绝:“你这么年轻,啥水平我也没摸透,替我鉴宝……”
嘿,他还“摸不透”上了?
那高低得给他展示展示。
林静宜指着天谕阁货架上的几样:“仿元青花,值1块5;正品琉璃晶玉,值300;水玻璃假翡翠,2毛不能再多了……”
天谕阁里镇店之宝就那么几样,小物件虽多但杂。
林静宜说对了大部分,还有一小部分熊双喜也不懂,难辨真假。
但这不影响他听得汗流浃背。
小丫头片子是真有点东西啊!
“停停停,别说了。”熊双喜也顾不得护着怀里新掏来的宝贝了,赶紧抹了一把额头的汗:“我怕……”
“别怕,我诚信不坑你,你爱古董不势利,咱俩合作,必定所向披靡。”
见熊双喜沉默,林静宜再下一记猛药:
“熊老板,鼻烟壶的事,算是我展现人品的诚意,”她朝着熊老板怀里那些真品努努嘴:“这些真品,算是给你试水。”
她指着大门:“这么多家古玩店,我随便去跟谁合作不赚钱?别怪我没提醒你,要不是冲着咱俩这几回的交情,我还真未必找你呢。”
熊双喜脑海里纷乱的思绪逐渐归位。
是,别说今儿个在“后市场”的收获,便是这丫头以后再瞧一个“帝王绿”级别的原石便宜了别人,他也能嫉妒得把眼珠子瞪出来。
但四六分……
“你没铺子,借着我的地方卖古董,二八分账合理。但你平时不看店不出力的,光是替我掌掌眼,就分去我四成盈利,太多了……起码三七分!”
熊双喜不等林静宜开口,又补了一句:“你还得再给我瞧块值钱的石头,弥补此前我小心灵受到的伤害!”
林静宜:“成交!”
熊双喜:“……”
他是不是说低了,这丫头咋答应那么干脆?!
其实林静宜心里的底价就是掌眼出货三七分。
之前说“四六”,纯属是为了给彼此一点搞价的空间。
“签合同,咱白纸黑字,谁都别赖账。先订一年试试看。”
林静宜道:“原石也可以加进合同里,算合作诚意的一部分。”
熊双喜指着桌子上林静宜的那两件物什道:“先说好,这两件物什卖出去了,我要占三成利。后面的按‘件’计费,都算两成,随卖随给,行不行?”
林静宜:“行。”
“年纪不大,人倒是猴精猴精的……”熊双喜小声嘟哝着,还真就去写合同了。
林静宜检查完所有条款,签字摁手印。
望着自己人生的第一份“保障型收入”合同,林静宜满意地绽开一个灿烂的笑容。
熊双喜举着合同叹了口气:“我咋能信你这么个小丫头片子呢……”
真是吃猪油蒙了心。
“那是你要发达了,熊老板。”林静宜调侃道。
很多年后,当熊双喜向记者口述这段回忆的时候,都得感慨一句林静宜是妥妥的“预言家”。
一语成谶哪!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