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我在,你今天怎么回来的这么早,活计干完了?”
陈清妍现在已经可以很自然的开口称呼比上辈子的自己大不了几岁的大姐为奶奶,入乡随俗了。
“干完了,验收合格以后,我们就都回来了。妍妍,下乡的事情办好了吗,去哪里,远不远?”
陈奶奶满脸焦急,自己那个不争气的女儿,就留下这一点血脉,她舍不得,又没有其他办法。
陈家在这苏城没有什么亲戚,大成他爹是孤儿,她也没有娘家人。
到了大成这一辈,她孩子没少生,可是,活到成年的就大成和他妹妹。
晓兰娘家那边的亲戚来往的也不多,毕竟,有了后娘就有后爹,她娘死的早,后娘生的孩子和她也不亲近。
所以,算来算去,两边都没有能帮上忙的亲戚,妍妍下乡的事情,没有其他办法了。
“奶奶,定下来,去东北。”
“东北,那么远啊!那边是不是很冷啊,你能受得了吗?”
陈奶奶说着,眼泪就下来了。
“奶奶,没事,我还没看过雪呢,正好,去看看。
而且,东北虽然冷,但冬天不能干活,也就不累了。
我打听过了,东北那边不缺吃的,饿不着。”
原主的奶奶对原主疼爱的紧,虽然面上不明显,但是,很多细节上,还是有区别的。
“好,奶奶知道了,我们妍妍长大了,都会安慰人了。
妍妍,你过来,奶奶给你准备了一些东西。”
老太太招呼孙女进屋,她昨天就准备好了,给妍妍带去下乡的东西。
“妍妍,这些布料,棉花,毛线,袜子,还有擦脸油你都带着。
你听奶奶说,农村不像城里,票据更紧张。你带着这些东西,可以走人情,也可以换粮食。
离家那么远,有什么事,都要你自己扛着了。出门在外,多留个心眼,不要傻呵呵的,没心没肺的。
奶奶真的不放心,你还这么小,就要去那么远的地方。
下地干农活,得吃多少苦啊!”
老太太叮嘱了半天,也哭了半天。
“奶奶,你放心,我以后一定多看,多想,少说话,也不会冲动。
我都十七了,早晚要学着照顾自己。
而且,我爸说了,每个月都会给我寄钱寄票,不会饿到我的。”
原主性子单纯,整天跟在二哥屁股后面跑,说话直来直去的,没心眼。
这样的性子,也难怪老太太不放心。
“妍妍,奶奶这有一百多块钱,你都拿着。出门在外,有钱傍身,心里踏实。
但是,要记住,财不露白,做人做事要低调。”
老太太又拿出一个花手绢包着的小口袋,里面零零散散,大大小小的一堆纸币。
“奶奶,你快收起来,我有钱,知青办发了补贴,有二百呢。
我爸妈也会给我拿钱,你这些钱自己留着,以后想吃什么了,买着也方便。”
陈清妍可不能要老太太的零花钱,也不知道攒了多少年的。
老太太没有工作,也就没有退休工资。这些钱,都是逢年过节和过生日,陈父和陈母给的,还有就是在街道做零活挣的。
陈清妍上辈子见过太多年纪大没有收入的老人,买点药都要朝儿女要钱,真的不是滋味。
“我这么大岁数了,没什么想吃的。你拿着,奶奶也放心。”
老太太眼里有着心疼,有着祈求。
“奶奶,你不要难过,我会照顾好自己的。钱我拿五十,其他的你留着。
拿多了,我也怕丢了。
等我没钱了,你再给我寄。”
陈清妍知道,如果自己一分钱都不拿,老太太心里会难过,愧疚。
觉得自己没照顾好女儿的遗孤,心里难受,却又无能为力。
“行,奶奶都给你留着。”
老太太也知道,妍妍是个孝顺的孩子,不会收下所有的钱。
娘俩把东西又整理一遍,老太太说着每样东西的来历和可能的用处。
陈清妍听得认真,这都是有用的生活经验,她对这个时代还不熟。
晚饭是老太太掌勺,陈清妍打下手,顺便熟悉一下这时代的厨房事宜。
晚饭后,陈家人都聚在客厅。
“妍妍,我听说你要去东北?那边太远了,还冷,没有其他地方可以选择了吗?”
陈二哥火急火燎的问道,他着急的很。
“二哥,除了东北,就是西北和云省。我觉得东北挺好的,虽然远点,冷点,但是休息的时间长。”
这个说辞,已经说了很多遍了,她希望这是最后一遍了。
“行了,你们都别说话了。
妍妍,我给你准备了一套厚被褥,一套薄棉袄棉裤。棉花和布料已经找人换好了,明天你在家和奶奶把被褥和棉衣做出来。
厚棉衣等我再换到棉花再做,做好了给你寄过去。
这是一百块钱,你带着,加上知青补贴,也够你用一段时间了。
以后每个月,我会给你寄五块钱和五斤粮票。这样,你就不用拼命的挣工分了,省得把身体熬坏了。
我们在家继续找关系,有机会,就把你调回来。”
陈母递过来一个信封,里面是她准备的十张大团结。
“谢谢爸妈,钱我就不推辞了,我怕自己挣的工分养不活自己。
但是粮票就不用了,我听说东北那边不缺粮食。粮票留着你们用,咱们家人口多,本来粮食就紧张。
妈,如果家里有多余的工业劵,肥皂票,布票,鞋票什么的,可以给我带一些。
农村缺这些东西,我可以用来换粮食。”
陈清妍也不把自己当外人,既然是一家人,就要大大方方的说出自己的需求。
“行,妍妍说得对。
那就不给你带粮票了,家里有一些瑕疵布,我明天再找人换一些,都给你带着。
以后,有合适的布料,鞋,手套这些物资,我再给你寄过去。”
陈母很欣慰,这孩子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对家里没有怨恨。
“妍妍,这是大哥的一点心意,你不要嫌弃。”
陈大哥比原主大五岁,他隐约知道,清妍不是自己妈妈生的。
因为心里的这个秘密,他对清妍这个妹妹的感情有点复杂。
清妍接过大哥递过来的三张大团结,心里有些意外的。
印象中,大哥对原主不是很亲近的。
“谢谢大哥。”
不管怎样,这份善意还是要收下的。
“妍妍,二哥平时大手大脚的,也没攒下多少,这是二哥所有的积蓄了,你拿着。”
陈二哥的钱零零碎碎,还有几枚硬币,一分,五分的。
“谢谢二哥,我不嫌弃。”
受原主记忆影响,陈清妍对二哥就随意多了,也亲近的多。
“姐,这是我的零花钱,不多,你带着。”
陈清清也拿出来自己的全部积蓄,不到十块钱,都是大伙给的零花钱,她攒下的。
“谢谢妹妹,你真厉害,我就没攒下一分钱。”
陈清妍和陈二哥一样,手松,攒不下钱。
“妍妍,以后你要学会花钱,不能再大手大脚的了。”
“我知道了,妈,我不会再乱花钱了。”
陈清妍赶紧保证,不然,一家人都不会放心的。
“大姐,我没有钱,这是我的弹弓,送给你。你留着打鸟,要是打得多了,给我留一点。”
陈家最小的孩子,陈青和十岁出头,最喜欢吃肉。
这时代的人,几乎没有不喜欢吃肉的。
一个月那点肉票,真的不好干什么。
“好,我要是打到野鸡什么的,一定风干了,给你寄回来。”
陈清妍想着上辈子学的课文,里面有一段是形容东北物产丰富的,“棒打的狍子瓢舀的鱼,野鸡飞进饭锅里。”
一家人,都送了礼物,清妍也都收下了。
这份人情,以后慢慢还。
时间晚了,也该睡觉了。
清妍把钱收好,拿回房间,找机会放进空间里。
还有几天的时间,她想看看,自己能不能买到一些实用的东西。
毕竟,这时代,物资有时候比钱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