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昭昭浅浅一笑。
看了眼问话的付大姐,低头继续编网,然后说,“放心,我会公平公正的。”
付大姐闻言也松了口气。
“那就好,毕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你可别怪我小心眼……”
“我就喜欢人家把事儿说清楚,免得憋在心里背后说人,那种人才更讨厌呢。”
网不是马上就能编好的,谢昭昭只把大家教会了,便把编网的事儿交给了他们。
而天色暗下来,他们也该各自回家了。
谢昭昭和于村长又交接了一些村子上的事儿,这才转身回家。
谢昭昭回去的时候,赵小妹正坐在院子的凳子上看星星呢。
“娘,你回来了。”
“嗯,我去烧水洗漱。”
谢昭昭转身进了厨房。
赵小妹跟着进了厨房,跟谢昭昭坐在一起。
“娘~”她打了个哈欠,把头靠在谢昭昭的肩膀上。
谢昭昭笑着摸摸她的小脸蛋。
“困啦。”
“嗯,有点儿,娘,明天我想跟鱼儿姐姐去河边捡小螃蟹去。”
鱼儿姐姐说她看到铁蛋今天捡了十几只小螃蟹回家,她想吃螃蟹了,自己也想吃了。
她本来是想吃大螃蟹的,但是她不敢抓。
谢昭昭一听到螃蟹,想到现在正是螃蟹最肥美的季节,她也想吃了……
“明天我带你们去抓,但是我去抓就可以了,你们在边上看着。”
要是一不小心到深水区去了怎么办?
自己不会游泳,很危险的。
“好。”
一刻钟后,谢昭昭给半眯着眼的赵小妹洗漱好了,“快去床上睡觉吧。”
赵小妹应了一声便进屋睡觉了。
谢昭昭这才自己洗漱,一边洗漱,她一边在想着村子里的事儿。
女村长,可不是那么好当的。
接下来的几天,谢昭昭很忙,忙着在村子和县衙两头跑。
她第一次知道,原来一个小小村长也会有这么多事儿。
连续四次走路去县衙后。
她不想再走路了……
再这么走下去,她两条腿就该不是自己的了。
于是,她再次从县衙出来后,决定去买一头牛。
一来农忙的时候牛能耕地,二来能坐牛车,总比走来走去的好。
于是,她毫不犹豫地去了牛肆。
次一些的牛三两银子一头,好一些的壮一些的要六两银子,谢昭昭想了想自己荷包里的钱,决定买一头好的。
“你帮我套一个牛车,一共多少钱?”
“拿七两银子吧。”
“好,那马上给我套上吧。”
这些东西在牛肆都是现成的,直接就能套。
买好之后,谢昭昭还和牛肆的人一起去县衙做了登记。
在大玥国,牛不能随便买卖,需要在县衙做登记,而且牛也不能随便杀,只能是病死和老死。
谢昭昭办完登记,想着既然有了牛车,那能买些东西回去了。
于是,她直接去买了五十斤大米,然后又找牛肆的大哥拿了些稻草铺在上面,遮住大米。
嗯……她买的大白米,实在是不想吃糙米了,一点都不好吃。
反正现在她有钱,天天吃大白米和肉也没问题了。
她架着牛车往回走。
这下,她是真的解放了自己的双腿,舒服极了。
一路上若不是有其他路人,她非高兴得一路高歌不可。
回到村子里,又有村民们围了过来。
“哇,谢村长,你买牛车了啊,真好看啊。”
“这牛好壮实啊,耕田肯定贼带劲儿。”
“谢村长就是谢村长哈,这可是我们村第一个牛车,真是太厉害了。”
整个丰沛村都很穷,之前的日子里,除了佃户能从主家那边借到牛耕田之外,还没有哪家村民自己家里买了牛的。
更别说牛车了。
如今谢昭昭买了个牛车回来,把大伙儿都稀罕坏了。
纷纷伸手摸摸牛,或者摸摸车也好。
反正就是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
谢昭昭面上笑着,架着马车来到了钟氏家里。
“三弟妹。”
到了自己以前的家门口,她喊了一声。
钟氏正在屋里做饭,听到声音出来,“呀,大嫂,你买牛车了?”
谢昭昭点头,“这牛车上不去我家,我想放你家猪圈,每个月给你一百文钱,你看行不行?”
钟氏笑着说,“这屋本就是你给我们的,我哪有不同意的?快赶进来。”
谢昭昭哎了一声,赶着牛车进了屋。
她刚进去,老三便从堂屋扶着腰走了出来。
“大嫂,你真厉害,这就买牛车了。”
赵老三是前天回来的。
他是被下游一户农户救了,但因为受伤严重久久不能移动,这才没及时回来。
这不,钟氏去找了两天总算是把他找到了,然后才想办法弄了回来。
“你躺着吧,身体好些了不?还有哪儿痛的?”
“吃着大夫开的药,好些了,现在能下地了。”
“那就好,短时间内就好好养着吧,等能走动的时候再去挣钱。”
“嗯,多些大嫂关心。”
因为老三受伤的缘故,房子他们也暂时不修了,一家人就住在堂屋,搭了两张床。
老三和钟氏一张床,小草和小冬一张床。
小蝶在谢昭昭家和小妹一起睡。
谢昭昭把猪圈的木门卸了,马车直接赶了进去。
然后对钟氏说道,“从今日开始,你帮我养牛,我再每月额外给你三百文。”
也就是每天割点草喂牛而已,又不累,一天十文钱,已经很好了。
钟氏忙道,“这就举手之劳的事儿,哪要钱啊……”
谢昭昭,“要的要的,你要是不要,我都不好意思叫你的。
行了这件事就这样,我先回去了。”
说着,她把大米拿下来,抗在肩上就准备走。
只是刚转身,门外便有几个身影窜了过去。
然后便是赵老爹着急的声音,“老婆子,快,我把老二带回来了,快来帮忙……”
谢昭昭微微一愣。
是赵老二?
他怎么是被背回来的?发生什么事儿了?
赵老三便要过去看看,钟氏拉住他,拧眉道,“你回来的时候婆婆可没过来看你一眼,你现在眼巴巴地过去干什么?”
赵老三回来两天了,戚氏若关心儿子,早该过来问一问伤得如何。
可她连问一声,看一眼都不曾。
实在让人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