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氏冷喝一声,“你喊什么呢!”
然后追了上去。
赵老二是着急收稻子,因为他要去镇上上工了。
他已经耽搁很久了。
娘俩看着他们离开的背影。
赵小妹小声地说,“二叔一直都对奶奶这个态度……”
她其实是有些不满的。
她喜欢奶奶,不想奶奶受委屈。
谢昭昭抿唇,这才轻声说道,“走吧。”
二人这才往后山的方向去。
走在上山的路上,她远远地看到了许娇娘她们几个。
赵小妹礼貌地想喊人。
但又被谢昭昭阻止了,并且她拉着赵小妹快速往另一个方向走了。
“娘,怎么了?”
谢昭昭走得很快,“不能让她们知道娘不止认识三种药材。”
所以还是不要碰在一起比较好。
赵小妹便不再说话,小跑着跟在谢昭昭的身边。
听话极了。
【叮叮叮,发现药材——益母草。】
【叮叮叮,发现药材——白术。】
【叮叮叮,发现药材——当归。】
……
整整两个时辰过去,谢昭昭的背篓里又装满买了。
她和赵小妹走了很远。
不知不觉地离许娇娘她们很远了。
谢昭昭觉得差不多了,肩膀也痛了。
这才牵着赵小妹往镇上的方向走。
可是走了没多远,谢昭昭便发现肩膀痛得不行……
她放下背篓。
确认附近没人后,浅浅地掀开衣领的一角。
这才看到肩膀上的红肿。
“娘,你受伤了……”
赵小妹发现她看到娘的伤后,心里有微微的心疼。
这是从前从未有过的情况。
谢昭昭抿唇。
轻轻摁了一下,便钻心的疼。
不行,她实在是背不动了,正想怎么办呢,转眼看到了不远处的竹林。
她顿时想到了个主意,拿了镰刀过去便砍了一根竹子,做了六个空心竹筒,然后编了绳子,把竹筒每两个串一起,穿在背篓底部固定。
谢昭昭走到平地的时候,便把背篓放地上,有了六个竹筒的助力,她直接拖着走,毫不费力。
“哇,娘,你好聪明啊,这不是跟马车一样的效果吗?”
谢昭昭点头,“嗯,但是这个只能在平地上用,若是坡坡坎坎的还是得背着。”
幸好这一路去镇上都是平地,就算遇上不太好走的路也没有关系,手上稍微一用力就带过去了。
至少肩膀能解放,她也能偷点懒了。
赵小妹兴奋得不行,围在背篓便蹦蹦跳跳的。
谢昭昭笑着看她,“你可小心些,看着点路。”
可赵小妹脸上的笑怎么也藏不住。
她现在在心里无比感激姑姑。
是不是姑姑把娘推水里后,那水把娘的脑子洗干净了,所以娘才这么聪明。
母女俩很快来到了镇上。
谢昭昭背篓底下传来的竹筒滚轮声有些大,引来了很多人的注意。
一开始他们不知道背篓下面是什么,只说谢昭昭这样拖着背篓走,很快就会把背篓磨坏的。
走了一段后,他们才发现背篓底下垫着的是竹筒。
他们纷纷诧异地过来看。
“这位大姐,你这背篓底下是竹筒?你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呢?”
“是啊,我看你拖得很轻松的样子,这样是不是更省力啊?”
“你能不能教教我?”
“我每天要弄很重的菜去卖,要是有了你这个办法,我不用租牛车,就能省下好多钱了。”
来询问谢昭昭的,都是一些干体力活儿的。
他们每天或者隔天,或者是经常需要以‘挑’‘背’的方式走很远。
若有了谢昭昭的方法,他们能方便很多。
谢昭昭看围过来的人越来越多。
便干脆停了下来。
给他们介绍自己是如何用竹筒充作轮子,起到省力的作用的。
“真是个好聪明的娘子,多谢多谢,我回去后也把家里的背篓和萝篼都固定上这个。”
“我也是,以后我再也不必把肩膀磨破了。”
“娘子真乃我的恩人啊,如此,以后我这个老头子也能拖更多东西去卖了,哈哈哈。”
谢昭昭没想到自己的偷懒之举居然能帮到这么多人。
一时间也是感慨万千。
赵小妹抬头看着被人群包围和恭维的娘,她仿佛看到娘的头顶围绕着一圈金光色的光,耀眼夺目,令人不敢直视。
一时间内心充满了骄傲自豪。
这个被人称赞的人,是她的娘亲,她深觉与有荣焉。
她很激动地牵着娘的手。
谢昭昭跟他们介绍完,便说自己还有事儿,先走了。
谢昭昭也不会想到,她今日的无心之举,有一天会传遍全国。
让更多的人受惠。
来到平安药铺。
付老板也对竹筒省力的方法很感兴趣,把药材都给药童收拾后,他把背篓反过来好好地研究了一下。
“嗯,是个很好的主意,谢娘子真聪明啊,我佩服,哈哈哈。”
“付老板过奖了,我也不过是肩膀受伤后没办法,只能想这个办法了。”
“那也是你聪明才能想到这个办法……”
二人说了一会儿话,药童便出来了。
药童和付老板说了各种药材的重量,付老板仔细的算过过后,给了谢昭昭120文。
“今儿个的白术和当归较多,所以钱多些,不过这两种药材都不容易被发现,你是怎么发现的?真是奇了怪了,我发现你好像总能找到药材啊。”
普通药农,几天才能背来一背篓。
她好像天天都能找到这么多……
谢昭昭笑着说,“可能是我运气好吧。不过这两天我要收稻子,就不能总来了。”
付老板点头,“反正不管你什么时候拿来,拿什么药材来,只要是好的,我都收。”
他真是越来越喜欢谢昭昭。
不是喜欢她的人,而是喜欢她的运气和聪慧,还有勤奋。
能集这三者为一身的人,何愁以后日子不会好起来?
谢昭昭和赵小妹高高兴兴地出门。
“小妹,饿不饿?我们去吃面吧。”
那馒头和花卷虽然好吃,但现在都未时了,她们早就该饿了才是。
赵小妹惊喜地点头,“娘,我想吃阳春面。”
谢昭昭点头,牵着她走到面摊,点了两碗阳春面。
刚点好了面,坐下,她们期待着面条上桌呢,却突然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
“谢昭昭?”谢明明走近,“还真是你们啊,我还以为我看错了,你居然在这儿吃面?”
谢明明震惊的瞪大了眼,谢昭昭有钱怎么不拿回家,却在这儿吃面,这不是浪费钱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