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宣与大鹏四目相对,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巨大的震动。
三光神水!
一滴足以生死人肉白骨,堪称洪荒第一疗伤圣药。
母亲得了它,至少能多撑数万个元会了。
凤族四位耆宿得此神物,也能暂缓业力侵蚀之苦,为族群争得宝贵的喘息之机。
“老师……这……这五滴三光神水,当真赐予凤族?”
孔宣声音发涩,仍觉如梦似幻。
“既予之,便是你等之物。”
青寰见他二人犹在怔忪,微微摇头,
“此外,准备一下,吾等师徒,该离开这终南山了。”
大鹏刚从震惊中稍缓,又被此言惊得一跳:
“离开?老师,此地洞天福地,更有仙杏灵根,何故要走?搬去哪里?”
环顾了一下四周,满是不解与不舍。
青寰抬手便给了他一个爆栗,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自得:
“自然是去更好的道场,那里胜此间何止数倍!
纵使将来洪荒倾覆,崩裂万方,亦影响不了其分毫根基。”
“老师,您没开玩笑吧?”
大鹏捂着瞬间红肿的额头,龇牙咧嘴,一脸匪夷所思。
“洪荒亘古长存,无边无垠,怎会破碎?
新道场当真能比这里更好?弟子觉得这儿已是顶尖……”
孔宣却沉默未语,未曾如大鹏般质疑。
先天三族盛极而衰的教训犹在眼前,强如先祖,亦难逃宿命,这天地间,何曾有过永恒不变?
“好个大鹏,竟敢质疑为师?”
青寰眉梢一挑,又是一指弹在他额上,这次力道更重,顿时鼓起一个更为醒目的红包。
“嘶——痛煞我也!老师饶命,弟子再也不敢妄言了!”
大鹏疼得倒吸冷气,连连告饶。
见他服软,青寰心中郁气散去不少。
最后看了一眼这居住了漫长岁月的道场,再无半分留恋。
袍袖一挥,只见那两株先天上品灵根与霞光流转的极品仙杏树,顷刻化作数道青碧流光,没入他的袖中乾坤。
仙杏枝叶轻曳,仿佛在做无声的告别。其余之物,青寰懒费心力,全当留予这片山水几分生机。
流光乍起,师徒三人身影化作三道长虹,破开云海,径直朝着那浩瀚东海的方向疾驰而去。
东海深处,碧波万顷之下。
一座庞大而古老的先天大阵,散发出苍茫玄奥的气息,静静蛰伏。
大阵之外,数不清的大大小小岛屿,拱卫着这片核心海域。
此刻,海面之上,却是鳞甲森森,肃杀之气弥漫四野。
东海龙王,立于最前方。
身后,是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边际的龙族成员——蛟龙盘绕,螭龙低吟。
更有无数精锐龙兵列阵肃立,数量数十万!
整个海域仿佛被一片钢铁丛林覆盖,鳞甲折射着幽深海光,冰冷而沉重。
东海龙王紧握双手,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目光不时焦虑地扫向那先天大阵的方向。
咸涩的海风拂过他威严的龙须,却也吹不散那份深藏于威严之下的紧张与忐忑。
青寰曾吩咐过一会元内办妥之事,他不敢有半分懈怠,带着龙族精锐,早早恭候于此。
龙族依附仙庭,此等关乎族群存亡之抉择,他本不敢擅擅。
幸得……幸得老祖深思后,竟意外应允了。
此是一线生机,亦是险中求存的棋局。
老祖定下的方略异常清晰:
“龙族可为仙庭附庸,但须“奉旨怠工”——若天道清算降下,龙族业力便不至于再攀新高。
即便为此牺牲部分血脉,只要能换取整个龙族业力的减轻,这买卖,在老祖看来这买卖划算,亦是在场数十万龙族成员压抑的共识里,都值得!
敖广深吸一口气,强压下翻涌的心绪,目光变得更加锐利,紧紧锁定先天大阵。
数十万龙族敛声屏息,只有海浪拍打鳞甲的低沉声响,与那无声的、沉重的等待,一同凝固在东海之上,静候那位能决定龙族未来一丝曙光的身影——青寰的到来。
龙族如此浩大的动作,自然瞒不过东王公麾下遍布东海的仙庭耳目。
那星罗棋布局的岛屿之中,赫然蕴含着令仙庭上下垂涎的洞天福地,霞光瑞霭直冲霄汉。
如今的仙庭,在道祖敕封的男仙之首东王公统领下,已然气象初成。
仙庭之中,大罗金仙端坐云台者三,太乙之境的高真数十,更有数千金仙林立,玄仙、真仙、天仙之属逾万,隐隐有统御洪荒东方之势。
万仙殿高踞云端,东王公端坐于九龙盘绕的宝座之上,眉心微蹙。
龙族如此兴师动众,究竟意欲何为?
这滔滔东海,未来终将是他的道场。
下首,一位身着玄黄道袍的先天神圣——玄黄道人,眼中贪婪之色几乎化为实质:
“道兄!龙族戍守的岛屿中,七座皆是灵脉汇聚的福地!
中央那座更是气象磅礴,分明是传说中混沌碎片所化的五仙岛之一踪迹!
龙族业力缠身,早已是冢中枯骨,何德何能占据此等宝地?”
他声音透着阴狠,望向宝座。
“不可,玄黄道友!”
一旁身着青碧道袍的木灵道人立刻反驳,面有忧色。
“龙族虽衰,然东海之上仍有十万精锐盘踞,东海龙王敖广亲镇阵前。
若贸然开战,吾仙庭根基未稳,恐遭重创!”毕竟瘦死的龙,鳞爪犹存。
东王公目光闪烁不定,从玄黄描绘的福地宝光流露出向往,到木灵点出的残酷现实转为深沉。
欲掌东海,龙族是绕不开的阻碍。
然那滔天业力,如同附骨之疽,万不可沾染。
只是……玄黄所言亦非无理,七座福地,岂容业障缠身的孽龙独占?
沉吟片刻,东王公霍然起身,玄黄仙袍无风自动,一股属于男仙之首的威仪沛然而出:
“二位道友所言各有其理,然机缘当前,岂可坐视?
吾等便亲临东海,看看龙族究竟在行何等勾当!”
东王公语气斩钉截铁。
木灵道人嘴唇微动,终究未再劝谏。
既入仙庭,便当遵从法旨。
玄黄道人则嘴角勾起一抹得色,仿佛诸般福地已入手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