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幼宁过去的时候,沈淮之和玄清正坐在屋里的小桌子前看着各自的书,因为是白天,便没有点煤油灯,而是借着窗户口洒进来的淡淡亮光。
两人面前的草稿纸上,写满了沈幼宁看不懂的各种数据。
沈幼宁一见两人这样,便忍不住指责道。
“爸妈,这屋里这么暗,你们怎么不点煤油灯啊,我不是才拿了几斤过来?这玩意儿不是很难弄到,你们也别省着,用完了我再去买就是了。”
要是为了节约那点煤油,再把眼睛给熬坏了,那就得不偿失了。
就前不久,隔壁大队传来的消息,一个下放的知识分子,因为眼睛不好使,在烧柴的时候离火太近,给烧成了重伤。
沈幼宁为了吓唬他们,便把这事儿变本加厉跟他们说了。
沈淮之和徐婉清一听还有这种事儿,也有些心有余悸。
“小宁,这次是爸妈糊涂,下次不会了。”
沈淮之一向是有错就改,即便对象是自己的闺女,也不会避重就轻,沈幼宁听的满意,点了点头,又看向了母亲。
徐婉清摸了摸女儿头顶的小小绒毛,爬满疤痕的脸上,是温柔笑意。
“妈知道了,我原本想着你弄这些东西不容易,就想着凡事儿省着些,没想到反倒让你担心了。”
沈幼宁瞪着她。
“您知道我辛苦,就更要体谅我,听我的话。”
“行,都听我们小宁的。”
一家三口依偎在一起,谈笑了一会儿,沈幼宁把带过来的东西一一拿了出来。
徐婉清一眼就瞧见了那张彩色照片。
抚摸着上面那两个小人儿,一个穿着碎花棉袄,用红丝带扎着两条小辫的女孩,一个粉雕玉砌,比女孩子还要好看的男孩。
看着看着,徐婉清忍不住又流下了泪。
“我真的,好想好想,好想好想再抱抱他们,哪怕是一次也好。”
沈鸿虽然也不知道她这个母亲的存在,她平时却能时不时远远看一眼,还能趁着他熟睡的时候,偶尔过去亲亲他。
可是幼恩和小彬离她太远了,远到她都不知道今生今世,还有没有机会再见到他们。
沈淮之看着照片里稚气又可爱的一双儿女,心里也像是被刀割了一般的疼痛。
他拿起照片,放在妻子的心口。
“这样有没有好一点。”
徐婉清的泪,流得更凶了。
沈幼宁也不知道怎么安慰他们,她虽然知道这场动乱终有过去的一天,却不能宣之于口出口。
想了想,她从一大堆的东西里面,抽出一摞的资料递给沈淮之。
“爸,这是叶老师让我教给您的,他说你看了就懂了。”
沈淮之这才从伤心中挣脱出来,擦了擦眼角的泪痕,拿起资料开看。
徐婉清将那张照片放在自己的枕头下面,想起女儿刚刚说的话,拿出角落里的煤油灯点燃,然后放在了桌上。
“老叶真是好样的!”
不知过了多久,沈淮之一脸激动的抬起头。
“他的这份资料解决了我目前大多数的难题,再给我点时间,我很快就能攻克目前的难题。”
沈幼宁便拍了拍父亲的肩膀,鼓励他。
“爸,我对你有信心,不过你也太心急,咱们慢慢来。”
沈淮之的目光突然变得很柔和。
“爸知道了~”
徐婉清这时候已经重新振作了起来,一件一件收拾着沈黎给他们寄过来的东西。
“你小姑真是细心,不说你爷爷和你爸,就连我的鞋码也还记得。”
她拿起一双鞋子,笑着感叹道。
沈幼宁也笑了,握住母亲有些冰冷的手,给予她温暖。
“所以,您更要坚持下去,为了所有爱您关心您的家人,然后等待机会,相信我,咱们一定有办法光明正大的从牛棚里出去……”
而且她相信,现在离那个时候已经不远了。
沈幼宁依稀记得,在原剧情里,不久后将出现一场很严重的鸡瘟。
导致附近好几个城市的家禽养殖场,鸡鸭大量的死去。
原本计划经济下的时代,肉类就紧缺,这样一来,导致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里,肉类,尤其是鸡鸭,鸡蛋的供应严重不足。
而女主就是利用的这个信息差,和男主合伙,大量囤积鸡鸭鸡蛋。
两人甚至合伙,在深山里建了个养鸡场,靠着这场瘟疫,赚了个盆满钵满。
沈幼宁现在对于囤货没兴趣,却对那场鸡瘟很感兴趣,还从系统那里买了一些针对性的资料文献给母亲看。
徐婉清有专业背景,在米国留学期间,也曾接触过这方面的研究,她希望在顺利解决这场灾难的同时,也能顺利把母亲给捞出来。
时间一晃而过。
等到过了正月初十,知青们一个接着一个的从家乡返回。
冯春霞和董春芳还给沈幼宁她们带了老家的土特产过来,虽然不贵重,但是味道极好。
于是沈幼宁也给她们送了一些自己空间里出产的红薯粉丝。
她最近种了很多红薯,价格便宜也卖不上价,便大部分都加工成了粉条和粉丝。
粗加工过的粉丝,看着和手工做出来的,差别也不是很大。
于是老方又新增加了一个品种,成天游走于各个家属楼,忙的不亦乐乎。
自然,小票票也没少挣。
不过沈幼宁依然是没什么存款,这边挣的再多,转头又花在了土地,以及各种机器设备的升级上。
沈幼宁也从一开始的自信满满,变得有些不确定了。
她真的能靠农场重新过上上辈子的生活吗?
总感觉这空间就是个无底洞。
不过当她看见空间里那些古董字画,瞬间又充满了信心。
等到冰雪消融,土地化冻,春耕也已经悄然来临。
沈幼宁所在的养猪场,除了原有的二十几头猪仔,又购入了一批猪苗,于是她也风风火火投入了养猪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