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章 穿书

作者:不见四季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本文架空,请勿对号入座。


    另外文中商品价格大部分参考自《湖南物价四十年》,少部分来自网络,或者家里老人回忆。


    1970年8月。


    纺织厂家属楼。


    天色蒙蒙亮,单薄的打着好几个补丁的窗帘布上映着淡淡的亮光。


    沈幼宁赤着脚,踩在连接上下铺的窄小木梯上往下爬。


    单薄的木料,黑乎乎看不出原来的颜色,脚踩在上面吱嘎吱嘎地响。


    七十年代的筒子楼,一间屋便构成了一个家,除了最里面的一间是完全独立的,其他两间都有两个门洞连接着彼此。


    一家子进进出出的,丝毫没有隐私性可言。


    自然,隔音效果也是十分的差。


    沈幼宁这么一动,连带着其他床铺也发出或轻或重的声响。


    翻身的,睡得迷迷糊糊的,嘴里发出含糊的呢喃声,整个过程持续了好几分钟才渐渐消停。


    等这阵躁动过去,屋子里并没有因此安静下来。


    打鼾的,磨牙的,各种声音此起彼伏,直让人抓耳挠腮。


    沈幼宁顶着一头暴力揉搓过的鸡窝头,眼睛下面的黑眼圈又大又深。


    自从来到这个时代,她就再没睡过一个安稳觉,整个人蔫头耷脑的,毫无精气神可言。


    打着哈欠靠着墙,就着窗外淡淡的亮光穿好衣服,磨磨蹭蹭地往外间走去。


    沈幼宁是跟几个表姐表妹住的中间那间房,考虑到女孩们年纪都大了,还给弄了个遮挡的布帘子。


    便宜舅舅徐振业是纺织厂采购处的副主任,多少有些门路,才能弄到这么多布。


    虽然是瑕疵品,但在凭票购物的年代,已经算很不错的了。


    相对于女孩子们的房间,最外间是客厅,也是男孩子们住的地方,就没这么多讲究了。


    有限的空间里放着两张上下床,一个大衣柜,饭桌,橱柜,锅碗瓢盆,牙刷洗脸架,杂七杂八的东西堆满了各个角落。


    这样的居住环境,在七十年代属于普遍状况,然而沈幼宁作为二十一世纪家境良好的富家女,哪里住过这样的房子?!


    说句不好听的,她家的狗窝都比这地儿宽敞。


    想想就心塞,沈幼宁闷着头朝角落的橱柜走去,拿起烧水的大铁壶便往门外走去。


    纺织厂住房也挺困难的,不足五十平米的房子能隔出三间屋子已经很紧凑了。


    家家户户都在走廊上生火做饭,一到饭点就烟雾缭绕的,条件是真的艰苦。


    来了这里一个月,沈幼宁从一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娇小姐,到现在……


    嗯,已经学会用使用煤炉子烧水了,以她的成长环境来说,堪称是质的飞跃。


    说起来就让人窝火,话说她就一废柴富二代,除了游手好闲一点,也没做什么天怒人怨的事儿。


    一闭眼一睁眼的,莫名其妙就穿书了。


    寄人篱下也就罢了,还即将在不久后惨死,想起自己在书中的结局,沈幼宁便是一阵阵恐惧加心塞。


    这副身体和她同名同姓,也叫沈幼宁,今年十三岁,刚刚初中毕业。(这里解释一下,这个年代学制是小学五年,初中高中都是两年,我的设定是女主六岁上小学,十三岁初中毕业,因为看有读者在问,解释一下。)


    目前是和两个弟弟寄居在远房亲戚家里,至今已经四年了。


    说起来,沈家在建国之前就是大资本家,几代的经营,家里的产业遍布大江南北。


    沈家家大业大,家里子弟大多在抗战期间便移居海外,偏偏原身的爷爷沈巍有一腔的报国热忱。


    瞒着家里悄悄参了军,后来因伤退伍又转战幕后,利用手里的资产和人脉大量进口物资,为抗战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就是近年来形势越发的不好,沈巍更是在运动伊始便被人处处针对。


    为了一家人的性命,本打算携家带口逃往香江的,只可惜半道被人出卖,走漏了风声。


    全家上下,也只有提前过去打点的二儿子沈允之夫妇成功逃脱。


    沈巍的妻子早在几年前便因病去世了,两人一共生下二子一女。


    除了目前在香江的沈允之夫妇,长子沈淮之,也就是原身的父亲,和母亲徐婉清都是大学老师。


    四年前和父亲沈巍被一同下放去了牛棚。


    小女儿沈黎是军区医院的医生,丈夫周从军也在部队上担任旅长的职务。


    周从军是沈巍战友的遗孤,被沈巍一手教养长大,后来又亲上加亲,娶了沈巍的小女儿沈黎。


    两人关系十分亲密,和亲父子也不差什么了。


    周从军在部队上职务不低,提前探查到了一些内部消息,知道沈家上了清算名单,便派了亲信过来通风报信。


    眼见着情况危急,纵使原身父母再舍不得,也只能将刚出生的龙凤胎送往部队。


    连同沈家大部分明面上的财产,一块儿托付给了小妹和妹夫。


    部队上是受影响最小的地方,加上提前登报断了关系,周从军的位置倒是保住了。


    可当时局势实在是复杂。


    出于避嫌的考量,也是怕被一窝端,原身和剩下两个弟弟就不好再一起过去了。


    沈家托了不少关系,给姐弟三人都弄了新身份。


    然后秘密送到了千里之外的西南城市,原身母亲那边的一个远房亲戚徐振业身边。


    沈家骤然遭难,家中子弟却被保护了起来以待来日。


    沈巍毕竟是商人出身,狡兔三窟的道理,他比谁都明白。


    以当时的情况来说,这样的安排称得上是用心良苦,然而随着时移世易,情况渐渐变得不可控起来。


    先是原身的母亲徐婉清,因为忍受不了牛棚里的生活,在一个雨夜里跳河身亡。


    接着南市军区传来噩耗,周从军在一次任务中牺牲了,沈黎也因为接受不了丈夫离世的打击,突发心脏病死亡。


    两人一死,几个年幼的儿女没人照料,下场都很凄惨,原身的龙凤胎弟妹也没能保住。


    连番的打击击溃了沈巍,让这位历经风雨的睿智老人很快便一病不起了。


    沈巍虽然心系家国,却也不是全然不为后代打算的,早早藏里不少好东西留给儿孙,地点只有他自己知道。


    这次预感到自己将要不久于人世,便将位置告诉了唯一留在身边的大儿子沈淮之,作为日后家族东山再起的资本。


    好吧,一般这样的情节,就是给女主捡漏准备的,只是作者对于这一段的处理实在是太过生硬,塑造的女主性格也是过于冷漠自私。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