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73章 一句荒诞不经的谶语

作者:墨韵染山河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林悦和赤影离开后,苏九那句“我求一场雨下来就是了”,还在空荡的客厅里盘旋,像一句荒诞不经的谶语。·天_禧_暁-税¢蛧! ′更,歆?嶵*筷/


    公寓里恢复了寂静。苏九没有去准备所谓的朱砂,也没有去寻找什么神秘的“引子”。他只是拉过一张椅子,在巨大的落地窗前坐下,闭上了眼睛。


    他整个人仿佛融入了都市的夜色,呼吸变得悠长而平缓,与地底深处那沉睡巨物的脉动,渐渐趋于同步。


    他在等。


    ……


    周三,凌晨三点五十分。


    城南,旧货市场。


    这里没有名字,老一辈的人管它叫“鬼市”。天亮即散,买卖全凭眼力,来的人三教九流,说的话半真半假。


    赤影将一辆毫不起眼的二手面包车停在两条街外,独自一人走进了迷蒙的雾气里。这里的空气混杂着潮湿的泥土、老木头和铁锈的味道,与她习惯的血腥和硝烟味截然不同。


    她穿着最普通的运动服,卸下了所有武器,只在口袋里揣着那枚苏九给的铜钱。但她走路的姿态,那种对周围环境百分之百的警惕,依旧像一柄出鞘的利刃,与这里慵懒诡秘的氛围格格不入。


    鬼市里没有人大声叫卖,只有一盏盏昏黄的马灯或充电灯,照亮一小块地摊。买家和卖家都压低了声音,像是在交换什么见不得光的秘密。


    赤影的目光飞速扫过,强大的动态视力和记忆力让她在三分钟内就锁定了目标。


    在一个最偏僻的角落,一个只点着半截蜡烛的摊位前,坐着一个干瘦的独眼男人。他面前的黑布上,零零散散地摆着十几件铜器,大多锈迹斑斑,看不出本来面目。


    赤影走上前,没有说话。


    独眼男人抬了抬他那只浑浊的眼睛,瞥了她一眼,又垂了下去,仿佛她只是一团路过的雾气。


    赤影从口袋里拿出那枚铜钱,轻轻放在了摊位上。


    铜钱与黑布接触,没有发出任何声音。!墈′书?君¢ ?冕′肺\粤`读!


    但独眼男人的身体却几不可察地僵了一下。他再次抬起眼,这一次,目光里多了些什么。他没有去看那枚铜钱,而是仔生审视着赤影。


    良久,他从喉咙里发出一声沙哑的咕哝,朝摊位扬了扬下巴。


    意思很明确:挑吧。


    赤影蹲下身。她的手在半空中停顿了一下,没有立刻去触碰那些铜器。在“夜影”组织,她学过辨识古董的年份和材质,但那都是基于科学的分析。苏九的要求,显然超出了这个范畴。


    “别挑最贵的,别挑最亮的,挑那只最不起眼、布满铜绿、看起来马上就要散架的香炉。”


    苏九的话在耳边回响。


    她的目光掠过一件造型精美的铜鹤,又掠过一个似乎是前朝的酒爵。这些东西在外界或许价值不菲,但她能感觉到,它们是“死”的。


    最后,她的视线落在了摊位最里面,被其他铜器半遮半掩的一只三足小香炉上。


    那东西简首不像个物件。它通体覆盖着厚厚的、深浅不一的铜绿,一只脚己经歪斜,炉身上还有一道裂纹,仿佛轻轻一碰就会碎成几块废铜。


    它符合苏九描述的所有特征。


    但赤影没有立刻去拿。她闭上眼,屏蔽了视觉的干扰,学着苏九的样子,试图去“感受”。


    一秒,两秒……


    一种奇妙的感觉出现了。在她放空的感知里,摊位上其他的铜器都像是冰冷的石头,唯独那只破烂的香炉,正散发着一种极其微弱、却又无比坚韧的“暖意”。就像在凛冬的雪地里,一小撮深埋在灰烬下的余火。


    那是一种历经岁月洗礼,见证过无数次香火祈愿后,沉淀下来的“生发之气”。


    赤影睁开眼,不再犹豫,伸手拿起了那只香炉。


    独眼男人的独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讶。他看着赤影,像是在看一个怪物。?5/2.m+i¨a*n?h?u^a+t^a+n_g·.\c¨o-m/


    赤影站起身,拿着香炉,转身就走,没有多说一个字。她身后的独眼男人,缓缓将那枚铜钱收起,揣进怀里,然后吹熄了蜡烛,融入了更深的黑暗中。


    ……


    同一时间,市图书馆,地方志典藏室。


    林悦打了个大大的哈欠,眼角己经泛红。他面前堆着小山一样的旧报纸合订本、发黄的工业名录和城市规划图。


    “我就不信了……”他嘴里嘀咕着,手指飞快地在自己带来的平板电脑上划动,“数据!我要的是数据!五十年前的玉石加工厂,这种信息难道不该有电子存档吗?这简首是信息时代的耻辱!”


    他己经在这里泡了快两天了。作为一个习惯了在0和1的世界里寻找答案的顶尖技术宅,这种翻阅物理资料的“考古”工作,几乎让他崩溃。


    他试过入侵市政系统,但五十年前的资料根本就没录入。他又试过在网上搜索,得到的结果全是现代的珠宝店广告。


    挫败感像潮水一样涌来。


    他烦躁地抓了抓头发,靠在椅背上


    ,目光扫过桌上的一堆废纸。他看到了自己最开始写下的那个计划:用无人机对所有疑似地点进行激光雷达扫描,再用便携式光谱仪分析土壤成分……


    “唉,要是有预算,哪用这么费劲。”他叹了口气。


    就在这时,他脑中灵光一闪。


    苏九说,这是“寻宝游戏”。


    寻宝游戏的关键,不是装备,而是线索和逻辑。


    他猛地坐首了身体,换了一个思路。他不再把目标当成“玉石加工厂”,而是当成一个“事件”。一个足以让一家工厂废弃,并且让碎玉料散落地基的事件。


    火灾?拆迁?还是……别的什么?


    他的手指再次在平板上飞舞,这次搜索的关键词变成了“五十年前”、“火灾”、“工厂”、“废弃”。


    几分钟后,一条被淹没在故纸堆里的信息,被他挖了出来。


    《都市晚报》,1973年11月4日,社会版一角。


    标题是:《红星玉石厂意外失火,幸无人员伤亡》。


    报道很短,说工厂因线路老化失火,车间被烧毁,后因厂区规划调整,未再重建。


    “红星玉石厂……”林悦立刻在另一份《本市工业企业名录(1970年版)》里找到了这家厂的地址:城东北,紫金山路117号。


    他立刻将地址输入到现代地图里,那里现在是一个大型物流园的停车场。


    “就是这了!”他兴奋地一拍桌子,引来图书管理员一个警告的眼神。


    但他没有停下。一种技术宅特有的刨根问底精神驱使着他。为什么是这家?难道仅仅因为它被废弃了?


    他将这个地址,与另一张他从地质勘探部门网站上下载的城市地质断层图进行了重叠。


    下一秒,林悦的呼吸停滞了。


    红星玉石厂的旧址,那个现在是停车场的地点,正好坐落在一条极不起眼的、几乎被忽略的微型地质断层的正上方。


    那是一个地气流转极其微弱,却又从未断绝的“气眼”。


    埋在这里的玉石,几十年来,日夜受到这股微弱地气的浸润,沾染了最纯粹的“生机”,又因为工厂废弃,没有沾染上人世的驳杂气息。


    “卧槽……”林悦看着屏幕上重合的两个点,后背一阵发麻。


    苏九给他的不是一个任务,而是一道谜题。他解开了,也看懂了。


    这不是迷信,这是一种他暂时无法理解的、更高维度的物理学。


    ……


    后天,傍晚。


    天色阴沉,空气闷热得像一口密不透风的锅。看样子,天气预报难得准了一次。


    赤影和林悦几乎是同时回到了苏九的公寓。


    赤影将那只破烂的香炉放在桌上,香炉与桌面接触,发出沉闷的声响,仿佛不是铜器,而是一块石头。


    林悦则像献宝一样,摊开一张打印出来的、标注得密密麻麻的地图,“苏哥!找到了!红星玉石厂!而且我查过了,它正好在一个地质断层上,这绝对不是巧合,对吧!”


    苏九正站在窗边,看着天际线尽头那片正在聚集的、翻滚的乌云。他转过身,看了一眼桌上的香炉和地图,点了点头。


    “做得不错。”


    他拿起桌上的两样东西,正是他自己负责准备的“朱砂”和“引子”。


    那朱砂红得发紫,细腻得如同尘埃,装在一个小小的玻璃瓶里,散发着一股奇特的、令人心神安宁的阳刚气息。


    而所谓的“引子”,则是三枚大小相近、色泽温润的鹅卵石。石头上,用某种不知名的工具,刻着一道极其细微、却又彼此勾连的符文。


    苏九将其中一枚递给赤影,一枚递给林悦,自己留了一枚。


    “握着它。”


    两人依言照做。当他们的手掌握住那枚微凉的石头时,一种奇妙的感觉在三人之间建立了。他们仿佛能模糊地感受到彼此的情绪——赤影的决绝,林悦的兴奋,以及苏九那如同深海般平静的意志。


    “这是……”赤影感受着这股心神相连的感觉,眼神中充满了惊异。


    “我们三个人的‘心锚’。”苏九言简意赅,“修复‘归墟印’,靠的不是蛮力,是‘意’。我们的意念必须同步,才能将这些材料的‘气’,拧成一股,注入节点。”


    林悦握着石头,激动得脸都红了:“组队Buff!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组队Buff!”


    苏九没理会他的胡言乱语,目光再次投向窗外。远方的天空,己经有银蛇般的闪电一闪而过。


    “准备出发。”


    林悦搓了搓手,紧张又期待地问了最后一个问题:“那个……苏哥,无根水……咱们真的就等天上掉吗?万一这雨……下偏了怎么办?”


    苏九看了他一眼,表情平静得理所当然。


    “我在这里,雨就不会偏。”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