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44章 百画功成,意在笔先

作者:青团锁烟云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时序入秋,暑意渐消。


    庞大幽深的东观,不复往日那般只有故纸堆与书霉味的沉闷。


    反倒是不知不觉间,多了几分雅致与人气。


    一间专门为修缮古籍书画而清理出来的轩室。


    窗明几净,光照通透。


    四壁悬挂着几幅修复一新的山水画作,平添了几分清幽意境。


    屋子正中,一张宽大的紫檀木书案前。


    陈安正凝神静气,为一幅画卷落下最后一笔。


    他身着一袭寻常青衫,长发仅以一根素木簪子简单束起。


    神情专注,古井不波。


    笔锋沾墨,于雪白细腻的安竹纸上游走。


    动作不见半分烟火气,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而在其身后,王希孟与李清照二人并肩而立,静静观之。


    数月相处下来,对于陈安这般近乎于“苦行”的临摹之法,两人早已是见怪不怪。


    初始之时,他们亦曾出言相劝。


    毕竟书画之道,重在“意”而非“形”。


    一味临摹终究是匠人之举,难得大家真意。


    可陈安只是笑笑,不置可否,依旧我行我素。


    二人无奈,便也不再多言。


    只是心中难免存了几分遗憾可惜的念头,认为陈安终究是走了歧途,浪费了大好天赋。


    可随着时日流逝,眼见着陈安笔下的画作一日比一日精进。


    从最初的形似,到后来的神似,再到如今几乎能以假乱真的地步。


    那点轻视之心,便也渐渐被惊异所取代。


    尤其是今日。


    似乎格外有些不同。


    “呼——”


    当最后一笔淡墨,点染在画卷远山上的一处薄雾时。


    陈安缓缓吐出一口浊气,收笔而立。


    也就在这一瞬间。


    王希孟与李清照二人只觉眼前一花,周遭的景物仿佛发生了奇异的变化。


    耳畔回响的不再是东观的寂静,而是传来了冰雪消融、溪水潺潺的清越之声。


    鼻尖萦绕的也不再是墨香,而是雨后初晴,泥土与草木混合的清新气息。


    眼前这幅画卷,竟好似活了过来!


    一股生意盎然的早春气息扑面而来,将整间屋舍笼罩。


    画中山峦巍峨,云雾缭绕;林木挺拔,新芽初绽。


    整幅画卷,神韵天成,意境自生。


    恍惚间,竟叫人分不清眼前究竟是画,还是真实的天地。


    “这......”


    王希孟神情震动,喃喃自语:


    “画龙点睛,莫过于此!”


    李清照亦是美目圆睁,眼中异彩连连。


    她能隐隐感觉到这幅画作当中蕴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意”,一股足以引动观者心神的“神”。


    此等水平,已然是足以称上一句此道宗师!


    便在此时,陈安心头微动。


    熟悉的神通提示,如水波般在眼前划过。


    【临摹《早春图》一百遍,得画中真意,领悟天赋:意在笔先】


    他缓缓放下手中的狼毫笔,细细体味这新得来的天赋。


    “意在笔先......”


    【意在笔先:心随意动,意在笔先。你所书画之物,皆可附着一丝心神意念。】


    【凡夫观之,可感其意;修士观之,可见其神。可用以静心、惑神、乃至承载符法真意。】


    “符法么......”


    此天赋,看似与他之前的【道韵亲和】、【与物同游】、【易理推衍】有几分相似。


    可细究之下,却又截然不同。


    前者是让他能更好的感悟靠近自然万物。


    而后者,则是让他能将这份感悟顺理成章的表达出来。


    一为收,一为放。


    相辅相成,妙用无穷。


    “凡夫感其意,修士见其神......”


    他看着眼前这幅【早春图】,心中了然。


    寻常人见了,只会觉得此画意境深远,能引人共鸣,有静心凝神之效。


    可若是换了修行有成的人士,便能从中窥见那一点被他融入其中的“早春生机”神韵。


    若能有所体悟的话,对修行亦有裨益。


    “至于这承载符法真意......”


    陈安脸上露出一抹莫名的笑意。


    当今时代,仙道消亡,神道不存。


    他身为东观尹,接触过的道经秘藏不知凡几。


    其中记载上古符法之书亦不在少数。


    可无论是以朱砂、兽血为引的真符,还是踏罡步斗、请神上身的召请......


    眼下都不过是废纸一堆,不见半分神异。


    细细想来也是——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就连那受符诏所召请的鬼神都已经消失在漫长的岁月长河当中。


    这依附其而生的符法,自然也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至于那些不求鬼神,只以自身真气催动的符法,他却也不曾得见。


    不过......


    “古时符法,借的是天地鬼神之力,可若是......”


    “若是我以自身真气为引,以神念为根,再将自身法术乃至于自然机理,封存在一纸画卷当中呢?”


    一个颇为新颖的念头浮现在陈安的脑海里。


    如此一来,便等同于是开创了一门全新的符法体系。


    无需外求,只问己心!


    “倒是个有趣的想法,日后或可一试。”


    将此事暂且记在心底,又想到了另一桩妙用。


    “既然能承载符法,那是否也能承载我的修行感悟?”


    若是可行,日后他便可将自家功法、术法当中的关窍诀要,尽数融入书画之内,用以传承。


    后人只需观其书画,便能身临其境,感悟其中真意,远比枯燥的文字要直观得多。


    思绪流转,陈安缓缓收敛了心神,复归当下。


    转过身迎着王希孟与李清照那依旧带着几分奇异的目光,温和一笑。


    “一时灵光乍现,仿造出了这幅画作,倒是让二位见笑了。”


    “处玄此言,未免太过自谦。”


    王希孟回过神来,脸上露出几分苦笑。


    “今日得见处玄此画,方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以往所见,皆是坐井观天了。”


    李清照亦是微微颔首,由衷赞叹:


    “先生之画,已然脱离了‘技’的范畴,步入了‘道’的境界。”


    “若是往后能留下一二自己之作,便足以名传千古,与历代大家并肩。”


    陈安笑着摆了摆手,并不在意这些虚名。


    三人便就着这幅画,开始探讨起各自的书画技艺与心得。


    气氛怡然,一片自得。


    一番交谈下来,已是日暮时分。


    陈安婉拒了二人一同用饭的邀请,正准备收拾东西,回返山庄。


    却见东观的老校书郎黄觞,不知何时出现在了门口,似是在等候着什么。


    陈安见状,心中奇异。


    “黄老,您这是?”


    黄觞见他出来,那张古板的老脸上竟是露出几分罕见的局促。


    遂从怀中取出一叠写满了字的纸张,约莫有数十页厚,递了上前。


    “陈大人,老朽在东观校对道藏多年,闲来无事时,也曾将心中一些感悟记下,写了些东西。”


    他顿了顿,语气里带着几分不确定。


    “只是往日里皆是闭门造车,也不知这些东西究竟如何。”


    “大人您学识渊博,还望能帮老朽斧正一二,给些意见。”


    陈安心头一动,暗道这位黄老当真是深藏不露。


    也不推辞,笑着伸手接过。


    入手纸张质感寻常,显然并非什么名贵之物。


    不过其上字迹工整,笔力沉稳,可见书写之人的用心。


    目光缓缓下移,落在了首页之上。


    只见两个古朴内敛,却又透着一股古拙道意的篆体大字,映入眼帘。


    ——九阴!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